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01 海鷗為什麼喜歡追逐船隻?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遠洋航行於茫茫一片大海上,總會出現一群海鷗環繞相伴帆船的畫面,此情此景總是充滿了生機和詩意。其實海鷗這麼愛追逐帆船並不是因為喜歡人類啦,是因為當船隻在海上航行時,由於受到空氣和海水的阻力,會在上空產生一股上升氣流,海鷗尾隨其後可以藉助上升氣流拖住身體飛翔,節省力氣。其次,破浪前進的船隻激起的浪花會將小魚小蝦打的暈頭轉向,漂浮在水面上,視力極強的海鷗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它們吃掉。

02 我國曆史最悠久的航海技術是?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地文導航術,主要包括三部分:路標定位、航路指南、航海圖。明代《海道經》中保存了一卷據元人底稿而繪成的《海道指南圖》,這是迄今所能見到的中國當代航海圖中最早的一幅。相比現在GPS技術的廣泛運用為水手保駕護航,古代航海技術的不發達,決定了航海活動基本上保持在近海地區。亞洲大陸東海岸延長且太平洋西海岸島弧眾多,自然條件決定了古人需要一種安全可靠,能夠隨時確定船舶方位、保持正確航線的航海技術。

03 魚肉為什麼不會像海水一樣鹹?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常在海上漂,生魚片可以說是水手們的最愛美食之一,但是你有想過為什麼海水那麼鹹,生長在海里的魚肉卻不鹹嗎?其實魚體內的鹽分含量只有海水的三分之一,像絕大多數動物一樣,鹽分吸收過高會造成魚類脫水,即使正處在海水之中。因此魚類必須大量喝水,腸道將水分吸收後,再將鹽分透過魚鰓或尿液排出體外,所以他們所處的海域鹽分越高,他們喝水量就會越大。

04 海上打雷會把海洋生物電死嗎?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首先,海上不常發生閃電,這與水比熱容較高的特性有關。就算偶爾有雷擊,海水是電的良導體,會瞬間將電流沿著海洋表層擴散出去,並不會延伸至魚類等海洋生活的活動區域,而且此時海水錶面的電量已經變得非常微弱,除非魚類遊得太靠近海面,否則基本上它們是很安全的。有人會問,海面之下的魚類安全了,那飄在海上的帆船安全嗎?別擔心,現代帆船都會配有避雷裝置,況且雷暴天氣一般人是不會乘船出海的。

05 魚類都是是冷血動物嗎?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是的,但也不全是。魚類屬於冷血動物,體溫都很低,他們會隨著海水溫度自我調節,並且找到自己最能適應的環境。不過他們也像人類一樣會在新陳代謝時產生熱能,可以稍微提高體溫,但與所處環境的水溫差異並不大,頂多只會高出1℃左右。海洋中唯一一種已知的恆溫魚類——翻車魚,也稱月亮魚,通過不斷煽動自己像翅膀一樣的胸鰭來產生熱量,它的肌肉溫度平均比周圍海水高出4-5℃,這種獨特的身體結構能夠保證翻車魚即使身處冰冷的海水中,也能成為最溫暖的的存在。當一人一船漂浮在寒冷無際的海上時,想想翻車魚,是不是心中會有股暖流湧動呢?

06 進入他國時該升什麼顏色的旗幟?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黃色。黃旗是“我的船是健康的”的國際信號旗。它被稱為“Q”旗,實際上是邀請海關官員檢查你的船隻的意思。Q旗一旦被檢查,或在等待檢查期間,可以降下黃旗,在該國領海內無需再次升起。

07 為什麼海盜和水手都鍾情於朗姆酒?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除了海魂衫、海盜眼罩、錨和舵外,還有一個航海元素存在感十足,那就是朗姆酒。帆船在航行經過赤道時要舉辦海王儀式,其中就有水手們一起舉杯暢飲朗姆的環節。有更甚之,以“朗姆之路”命名帆船賽事。四年一度的“朗姆之路”跨大西洋帆船賽,是許多職業航海家眼裡的奧運會,我國傳奇航海人郭川就曾踏上這段艱難的賽程。

為什麼水手和海盜們如此喜愛朗姆酒呢?廣泛流傳的說法有兩個,第一,1745年,英國海軍上將弗農在航海時發現手下的士兵患了壞血病,他命令士兵們停止喝啤酒,改喝西印度群島的新飲料,湊巧把病治好了,而這種酒精飲料正是朗姆。第二,長期在海上航行,淡水如果保管得不好就會不好喝,嚴重時能變成像泔水一樣,但是不喝水就會渴死,所以度數不高,物美價廉的朗姆酒就成了水手和海盜引用泔水的調味酒。

08 世界上最古老且尚能出海的帆船是?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1797年首航的“憲法”號(USS. CONSTITUTION),是美國海軍史上最有名的風帆驅逐快艦。在1812年美英戰爭(美方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該艦曾參加40多次海戰,在一對一的戰艦較量中更屢屢獲勝,在面對優勢敵軍時也能全身而退,因而成為海軍拼搏和勝利的象徵,並被愛稱為“老鐵甲”。它被美國海軍視為拼搏和勝利的象徵。目前仍是美國海軍現役軍艦,並且永不退役,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現役軍艦。

09 右舷為尊的觀念怎麼來的?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帆船比賽規則“老三樣”想必大家都爛熟於心,左讓右、上讓下、後讓前,還不清楚的可以自罰洗船底了。其中位列其首的右舷為尊的觀念,如今演變成一項不成文的規定,例如船東要從右舷登船、私人旗幟要升在船的右舷、海軍艦艇禮炮的最初一響和最後一響都由右舷炮塔執行。追溯這種觀念產生的源頭,還得回到西洋航海歷史中瞧瞧。

海洋霸權維京人習慣將方向舵 (Star; Steering Oar) 裝置在右側,所以船艦的右舷就被稱為Starboard。 而因為方向舵裝置在右側,所以船在靠岸時,需用左側貼近岸邊上下貨物,所以左側就被稱為"larboard"。後來發現在海上吵雜的環境中,水手常常會把Starboard與Larboard搞混,因此,維京人就把左側船舷改稱為"靠港口 (Port) 的一側",也就是說稱為Portboard。也正是在這樣偏好右舷的習慣中進一步形成了右舷為尊的觀念。

10 全球洋流循環一圈要多久?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跨洋航行時,常常需要藉助信風和洋流的自然條件優勢來獲得速度,風不常有,但洋流始終都存在。許多水手都知道洋流是沿著一定方向在全球海域中循環的,卻沒想過一次循環耗時多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個週期是1600年。地球各大洋之間的海水流動、交換與循環的方式被稱為全球大洋輸送帶,洋流的動力來自海水中的溫差和鹽濃度差,全球大洋輸送帶循環一次耗時大約為1600年,在這過程中運輸的不只是溫度和熱量,還包含了地球固態和氣體資源等,不過它最重要的功能還是維持全球恆溫。

航海中的趣味小知識,是否刷新了你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