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資產合計會比實收資本高?

Seveniny


這是一個典型的基本會計問題。結論是:資產合計與實收資本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兩者之間大小存在三種情況——大於、等於和小於。

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資產負債表的構成中,左邊是資產項目,右邊分兩塊,右邊上面是負債項目,右邊下面是所有者權益項目。左邊資產合計與右邊負債、所有制權益合計相等。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形成資產有兩個途徑:1.通過股東的出資來購買資產;2.通過債權人的借款來購買資產。資產負債表示例如下:

實收資本,指的是股東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來實際支付給公司的出資,當然如果股東支付金額超過了公司章程規定的金額,那麼多出的金額則計入資本公積,不計入實收資本。舉個例子:甲、乙、丙、丁四個人準備成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甲公司,公司章程規定,公司總股本100萬,甲出資20萬,佔股20%,乙出資30萬,佔股30%,丙出資35萬,佔股35%,丁出資15萬,佔股15%。現在甲、乙、丙三人已足額繳納股本金,分別計入實收資本20萬、30萬和35萬,而丁為了支持甲公司發展,他支付了20萬資金,其中15萬計入實收資本,餘下5萬計入資本公積,資本公積由所有股東共同享有。

多數時候,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其資產合計比實收資本大,那麼在什麼時候,資產合計小於或等於實收資本呢?答案是公司經營虧損嚴重,累計未分配利潤為負的時候。舉個例子,資產合計為200萬,負債100萬,所有者權益100。在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為220萬,假設資本公積、盈餘公積都為0,未分配利潤為-120萬(累計經營虧損),那麼,這種情況下,資產合計200萬小於實收資本220萬。

結論:資產合計與實收資本沒有必然聯繫,也沒有直接聯繫,不存在必然的大小關係,資產合計可以大於、等於或者小於實收資本。


小明要聰明


如果企業正常經營,則幾乎所有時候,資產合計都比實收資本高,但如果虧損的話,就不一定了。我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1、假設你想開個水果店:你需要首先裝修店面,同時,購買各種貨架及收銀臺等設施,這些費用需要前期一次性投入10萬,你自己出錢,投了10萬完成裝修和各類設施的採買及安裝,那麼,這個10萬就是你作為股東投入的實收資本。這個時候,資產合計也是10萬(前期一次性投資),只有這個時候實收資本和資產合計是完全相等的。

2、你現在需要進一批水果,但是你沒有錢了,於是你找你的朋友借了2萬塊(注意是借的,而且是以店面的法人名義借的,不是本人名義借的,也不是朋友入股的),你朋友看你骨骼清奇,是個做生意的好料子,想都沒想就爽快答應了。拿到錢後你就火速進了一批水果。那麼這個時候,你這個水果攤公司的資產增加了,資產合計是12萬,多出來的那2萬叫做負債,而實收資本依然是10萬。

3、你的店面位置好,水果新鮮,加上天氣好,水果暢銷,你的水果賣的也很好,第一天就賣出了1/4的存貨,晚上打烊了,你一邊快樂的數著鈔票一邊盤點存貨,發現:第一天就賣了1萬塊,存貨的水果按照進貨價還剩下1萬5。就是說:一天的時間,你就快樂地賺了5千了。你興奮極了,心想:長得美就是不一樣,賣水果都能賣出新高度。這個時候,你的資產又增加了,賺的5000也算是資產,資產總計=10萬(前期固定投資)+ 1.5萬(存貨水果)+1萬(買出貨後收到的現金) = 12.5萬,多出的5千叫做當期利潤,屬於所有者權益,但實收資本依然是10萬,沒變化。

4、你發現你的店的水果很暢銷,完全超出了之前的預估,2萬塊錢的水果週轉根本就不夠,好多貨架還空著,你想再多進點貨賺更多錢,但苦於只有1萬現金,想再找朋友借錢買更多水果週轉,但是上次借的錢還沒還,朋友不借(昨天剛借,今天又來,骨骼清奇也不帶這麼玩的)。你正發愁,這個時候有個水果商的產品滯銷,對方到你這來談合作,能先供貨,月結付款,你高興壞了,馬上答應了,然後他迅速給你店裡又供了2萬的水果,下個月付款。這個時候你的店的資產就又增長了2萬,到了14.5萬,增加的2萬叫做應付賬款,屬於負債,負債這個時候是4萬了(增加了2萬),但實收資本依然沒有變化,還是10萬。

5、你的店的水果新鮮,價格實惠,服務到位,關鍵是店主還非常漂亮,笑起來很美,生意火爆的同時,口碑還挺好。周邊有個機關食堂慕名過來跟你談採購,每天供貨,但需要月結付款,價格非常好,你一口就答應了,並且當天就送了5千的貨過去。這樣你的存貨減少了5000,現金沒有增加,但應收賬款增加了,因為存貨和應收款都屬於資產大類,一減一增,資產不變。當然實收資本也不變。

6、看到你賺錢賺到腰疼,你的朋友這個時候終於坐不住了,說想跟你合資來經營這個店面,你正發愁機關食堂月結的事情,每天5千的貨,一個月下來就要押15萬的款,資金實在週轉不過來,就跟他說,合夥可以,但要他投20萬作為股份入股到小店,朋友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並且當天就把錢給交了。你真是喜出望外,缺啥來啥,你想這絕對不僅僅因為自己長的美,一定是自己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上蒼才能如此眷顧。這個時候,你的賬面現金增加20萬,資產增加20萬到34.5萬,同時,實收資本也增加了20萬,到30萬了。

可見:只要你的店正常經營,不發生特別大的虧算的話,一般資產都是大於實收資本的。

7、正當你的生意如火如荼開展時,突然,天降暴雨,你的店面地勢較低,店面進水被淹,存貨的3萬水果腐爛了,你悲痛欲絕,方知自己上輩子應該拯救銀河系沒成功。這個時候你的存貨資產計提減值3萬,資產總計就要減少3萬,從34.5減少到31.5萬。實收資本30萬不變。還好,資產總計依然大於實收資本。

8、然後你還發現,浸水後,店面部分地方需要重新裝修,需要再花2萬,那麼這個時候你的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減值2萬,資產總計就要再減少2萬,到29.5萬。而實收資本依然是30萬,你終於感覺到疼了,總資產小於實收資本了。

9、雖然有挫折,但堅強的你覺得要化悲痛為力量,繼續經營好你的小店,把虧損的給賺回來。你的小店以後還會經歷更多經營行為,這裡我就不展開一一道來了。

好吧,就說到這裡,如果要詳細瞭解相關知識,可以瞭解一下資產負債表相關知識,也歡迎關注我本人,致力於用淺顯易懂的實例為你講清楚枯燥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邏輯。


財報張老師


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包括了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實收資本,指的是實際投入到企業的資本金。

所有者投入企業的實際資本是無需償還且可以長期週轉使用,企業的資產數額變化對於註冊資本來說是沒有影響。

所以:實收資本只是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中的一個數據,而資產總額是企業自有包括借債形成的所有資產。

公式:

資產合計=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及其他資產+其他

負債=流動負債+長期負債

所有者權益合計=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益+未分配利潤


餘小魚乾


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不是搞財務的,一般情況資產合計都大於實收資本。

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以者權益,實收資本是公司實際收到的資本,屬於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如果公司沒有虧損,所有者權益一般是大於實收資本的,所有者權益加上負債才等於資產,因此一般情況下實收資本都小於資產。

如果還是不懂,可以私信我,財務上的知識我肯定能幫到你!




財務小陳


為什麼有時候資產合計會比實收資本高?

因為實收資本只是企業資產來源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資產負債表有一個平衡等式,即: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從這個等式也可看出,資產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負債取得的以資產形式投入企業,二是所有者的直接投入(股東出資)、經營過程中的盈利、接受捐款(計入資本公積)等。

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所以實收資本也僅僅是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 因此,正常情況下報表上的資產總合計比實收資本高是很正常的。

舉例:某企業實收資本為500萬元,累計未分配利潤為50萬元,負債合計為2000萬元,則該企業的資產總額為2550萬元(500+50+2000)。本例中實收資本500僅僅是資產來源的一小部分,佔19.61%;經營積累50萬元,佔資產總額的1.96%,負債是資產的主要來源,佔78.43%。

只有在企業無任何負債,所有者權益只有實收資本和未分配利潤,且未分配利潤為負數的情況下,資產合計才會小於實收資本。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金典財稅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實收資本是股東出資形成的,是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有了實收資本之後,公司就可以運營了。公司運營中,可以去負債,也就是經營中借點錢。借錢之後無論是貨幣存在賬戶上,還是買各類資產,都會讓資產規模擴大。也就是說,只要企業肯負債,資產合計就很容易超過實收資本。

除了負債,第二個影響資產的就是企業經營的損益情況。比如說,實收資本200萬,運營一年賺了100萬,那資產就300萬了。資產合計也就大於實收資本了。


二級狗看世界


資產負債表,首先你要看懂它的結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是永恆不變的公式!可以理解為左邊的資產是企業資金的佔用,右邊是資金的來源,企業所有的資產行成,不就是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和自己經營過程中負債構成的嗎?這樣說,你能理解嗎?理解了請關注我哦,有更多財稅問題可以私信我[呲牙]


許智


因為實收資本是企業投入的錢,資產合計是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的和。所有者權益由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組成。所以資產合計會比實收資本高。


anweiann


還有負債形成的資產。


曦月曉星


淨資產是企業集團資產超過負債的部分,即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淨值。淨資產代表企業集團所有者(企業主或股東)在企業中的財產價值。它包括股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資本公積金)、未分配利潤等。

由於企業集團的資產淨值,屬於股東所有,所以在會計上把它稱為“股東權益”。它是反映企業集團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 淨資產受所有者原始投資、追加投資、企業集團後來發生的利潤和損失,以及從滾存的利潤或投資中提走的數額等的影響。

本方案的基礎數據中,為反映企業集團股東權益和信用風險的大小,只包括有形資產在內。至於企業集團信譽、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暫不參與計算。 考慮到綜合實力評價應反映企業集團持續、平穩地發展的實際,淨資產按三年年末平均值計算。

即: 淨資產=(本年年末淨資產+上年年末淨資產+兩年前年末淨資產)÷3 計算式中的年份界定同營業額。 如果採用利潤的實體觀,淨資產等於股東權益加債權;如果採納利潤的所有權觀,淨資產等於股東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