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貴陽頭條訊 3月4日,在貴安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生產出來的首臺抗疫救護車開進了貴州省職工醫院,標誌著“貴州造”抗疫救護車正式走向疫情防控一線。

據瞭解,這輛負壓救護車是我省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臺用於防疫工作的負壓救護車,整個研發試製僅用了10天時間。

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這麼短的時間內車輛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3月24日,記者來到車輛生產企業,瞭解這輛救護車誕生的故事。

A、臨危受命試製負壓救護車

據瞭解,疫情期間,考慮到病例的轉運需求,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於2月初便對全省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並組織有能力基礎的車輛生產商開始積極試製負壓救護車。

位於貴安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的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車企之一。2月10日,接到研發試製任務後,長江汽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譚德榮便帶領團隊,開始技術攻關。

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由於當時正處於疫情嚴峻時期,要求我們10天內就要把樣車造出來。”長江汽車有限公司製造部總監周真勇說,雖然公司擁有較硬的技術支持,以及供應商、戰略合作伙伴的儲備,但10天內要把樣車造出來,這是不小的挑戰。

為此,大家放棄休息日開展技術攻關,認真研究保護醫護人員的技術措施。經過大量的技術攻關,最終開發了具有雙重負壓功能的轉運救護車。隨後,團隊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完成了整車技術資料編制和零部件圖紙校核,為後續的試製工作做準備。

B、10天完成首臺救護車研製

“每天大家都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但是沒一個人喊苦叫累。”周真勇說,進入試製階段後,他抽調了15名技能水平高的多工種人員,臨時組成試製小組,開始了攻堅試製車輛。

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周真勇坦言,在試製期間,遇到不少挑戰。其中在安裝移動負壓系統時就遇到困難,最終通過視頻與供應商進行仔細溝通得以順利解決。“首次試製困難不少,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都逐一想進行化解,積累了不少經驗。”周真勇說,經過連續5個晝夜的奮戰,第一臺負壓救護車於2月19日生產出來。經測試和驗證,該樣車各項性能指標及設備滿足醫用、防疫轉運和監護要求。

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據周真勇介紹,該臺負壓救護車醫療艙配備有負壓控制系統、自動紫外光滅菌燈、高效過濾空氣淨化裝置及中央供氧系統等,還可配備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全套搶救設備,主要用於危重病人和傳染病等特殊疾病的搶救和轉運,負壓救護車利用技術手段可使車內氣壓低於外界大氣壓,可在救治和轉運傳染病等特殊疾病時,外部新鮮空氣可進入車廂,車廂內的空氣須淨化消毒後才可排出,由於該車型設計了雙負壓裝置可阻絕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交叉感染。

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據瞭解,該臺負壓救護車生產出來後,省紅十字會隨即進行了採買,並捐贈給貴州省職工醫院,“服役”於我省疫情防控一線。

C、未來將批量生產

據瞭解,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第一批共研製生產了5輛負壓救護車,除了此前已“服役”於疫情防控一線的第一臺救護車外,另外4輛車也已經調試完畢。

10天研製成功!首臺“貴州造”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我們已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蔣雪生表示,目前公司已完成整合合作方資源,完成負壓救護車技術方案修正、產品圖紙、技術文件整理校核等工作,為產品質量保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蔣雪生表示,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接下來還將積極與省內各大醫院對接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需求,結合我省路況特點,自主研發適應山地城市快速轉運的各類負壓救護車、監護型救護車、運送型救護車等,力爭今年6月份第一批產品上市,全年產銷各類救護車產品200臺以上。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鵬/文 石照昌/圖

來源;貴陽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