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清照是婉约派诗人写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却是豪放的?

用户7807140887429


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词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大约词五十余首,另有少量的诗和散文,收录在《漱玉词》里。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是词。根据她写词风格的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期来加以分析。李清照的青少年时代,因家境殷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长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故她的前期作品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哀愁,多属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词的风格以婉约清丽为主,因此后人称她为婉约派词人。比如她写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南渡后,因家破人亡,文物被盗,丈夫病逝,以及骗婚风波等种种不幸遭遇,致使李清照晚年一直过着悲痛凄凉的生活。在回忆与现实的对照中,饱尝着常人难以体验的深沉痛楚和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但她率性从真的性格,思想的独立与自由,秉承了其父刚直不阿,造就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坚强的个性,从而使她词的创作风格有了较大的转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多么的豪迈和悲壮,哪有一点粉脂气?而《渔家傲》这首词,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难以高飞远举的苦闷。上下两阙,一气呵成,过片处衔接自如,不着痕迹,显得生动活泼。全词想象丰富、奇特,语言雄奇有力,境界开阔昂扬,是《漱玉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所以,后人称她的词有豪放派的风格。

总之,李清照前半生创作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后半生多数词写得悲壮和豪迈。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在中国文坛,特别是词坛,“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声十分响亮。她以委婉的风格,被称为“词国皇后”。她的词,自然是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更是属于婉约派。然而,她有一首《渔家傲•记梦》,却以独特的豪情,直追苏辛,引人瞩目: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的题目,又被称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词的上阙是从天象的雄浑,引得词人的幻想,仿佛得到了天帝的问话。云雾蒙蒙,天地蒙蒙,天连接着云雾,笼罩着大地。银河仿佛在迂回弯转,而千万艘船则迎风而舞。我的梦魂仿佛到了天帝的所在,又仿佛听到天帝慈祥地问我:你可有什么归宿?

上阙的最后,是天帝所问,而下阙刚好承启词人的感叹:路途如此漫长,而离日暮时不早了。学作诗,虽然经常能有惊人之言,却百无一用。长空九万里,大鹏鸟正冲天高飞。风儿啊,千万不要停息,带着我这一叶扁舟,吹到那蓬莱三仙山去。

如果不看作者,没有提示,第一次读此词,完全会将其认作是苏东坡、辛弃疾这样豪放派词人的大作。根据李清照自传性的散文《金石录后序》中所述,在建炎四年春天,李清照在南方颠沛流离时,途径海上,遇到了风浪,历经风波之险。根据后人的推测,这首词中的风、云、海、船以及想象中的天帝,都是这次航行中李清照的所见所思,此词也应该就是这次航行中所填写的。

一般来说,李清照的词或者说宋词,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在词的上阙是以写景状物为主,可以以景色来烘托气氛与心情,下阙则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而这首词却不落窠臼,它打破了上阙写景下阙抒情的惯常套路,甚至也没有使用情景结合的首发,而是以叙事为主,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述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将神话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在写作上,她更是将历史典故与想象相结合,让人如痴如醉。

本词的开篇便气度不凡,构建了一个天、地、海洋的宏大场景,词人置身其中,并不以自己渺小,而是在梦中获得了天帝的尊重。银河的斗转,海上的漂泊,让读者仿佛身处其中,分不清哪是梦境,哪是现实。梦境中的乘风而近,颠簸回转,更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

闲品漱玉词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对一个美丽幻象的挽歌,是一份阅读诗词时的心灵随笔。李清照的词,是从现实中自我的真实感受出发,从最直接的人生体验出发,将生活中所感受的无可名状的孤独、寂寞和忧愁,化作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化作了富有美感的画面。那种深深的情感体验隐藏在那些形象后面,无一不具有女性审美的特质:阴柔,温婉,缠绵,伤感,梦幻……读李清照的词,如品和田玉,如赏青花瓷,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

词人以天帝的显圣,并且慈爱仁厚,寄托了自己对于朝廷统治者存在的幻想。然而在下阙之中,词人又写出“学诗谩有惊人句”,表面上是对于自己只会舞文弄墨,并没有多大用处的遗憾,实际上却是在诉说空有才华,知音难觅,报国无门。

全词的最后,诗人以极尽夸张的手法,希望能借助外力,吹到神仙境地。这种气魄之雄伟,想象力之丰富,境界之高超,在宋代词人之中也仅仅只有苏轼辛弃疾能够做到。





用户56229661022


词宗李清照,在南渡前,也就是北宋末期,有一篇《词论》,也是第一篇论词的文章。《词论》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说,“词,别是一家”,之后形成了概念。无论后人怎么断章取义,还是偷换概念,都改变不了,这是一篇批评“词,别是一家”的词论。至于《词论》内容附后。

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要先谈《词论》呢,是因为李清照的《渔家傲 记梦》是针对“词,别是一家”而填的词。李清照才华横溢,填词不只讲究声韵(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当时的音乐性),也讲字面。对于“别是一家”的词,这阙词做了有力的回击。只讲豪放派不能涉及词的音乐性,只能作“诗余”,你们看看李清照这首《渔家傲 记梦》,词所具备要素的都有。至于内容,的确是南渡之后心境的转变,但是,填词者,何分婉约,豪放?只是所填多少,流传多少,成就多少,后人总结以类名而已,都是“我手写我心”之作啊!

看到好多类似的文章,大都是外行评论内行的。或者断章取义,《词论》不是李清照单独要替豪放派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而是提出理论,来加以抨击。《渔家傲 记梦》是抨击最有力的一阕词。感兴趣的读者,我有时间会专门写一首关于《渔家傲 》词谱声韵分析的文章。真正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看看。

附《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风族诗社


李清照当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不能说婉约词派的人物就不能写豪放词,诸如大文豪苏轼也有“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柔婉之作。

只是说以成就来看,李清照在婉约词风上更显突出,贡献更大。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心志顽强,不屈不挠的古代女性,在经历了颠沛流离,逃亡迁徙之后,对生而不能为男的一种叹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到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正是写于李清照南渡以后,面对国家的破碎,家园的覆灭,皇帝的软弱以及亲人挚爱的别离,让她备感凄凉。

她还写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诗句。这正表明了她是一个有理想,有壮志的女性,也是她在历经国破家亡后词风的转变。

当她眼看家国破碎,自己却身为女儿身,不能投身疆场,戎马驱敌,恢复河山安宁的时候,她也只能把自己心中的志向和期盼洒向笔端,一诉豪情。

李清照能写出这样气势宏大的词句,也源于从小受李格非的影响。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为人刚正不阿,立志坚定,深受苏轼赏识。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王拱之女,亦善文。正是在这样的书香世家和当时开放的政治下给了李清照很好的教育影响,成为婉约词宗。

一代词宗,有志节,善填词,又心思细腻,敏感多情。在经历了山河破碎,亲友分散,饱经奔波无依的艰难后,心中必然会激荡起无限哀愁。

一个女子,虽有男儿大志,终究改变不了世界,也只能将所有的期望付诸笔端,纵情泼墨,气干云霄。






闲花


李清照这首词通过记梦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自已要求摆脱现实的苦闷和追寻美好理想的心情:"天接云涛"两句写天天空拂晓的景象,云雾迷茫,晓色朦胧,星河欲转,千帆飞舞,展现了一种似梦似幻富于浪漫的意境,作者在梦中来到了天帝的处所,天帝对她热情而关切,询问她打算回到那里去,这正是对自己南渡以后漂泊生涯的写照,当然一位國破家亡的女词人又能有什么理想和归宿呢?所以她只能回答道:我徒然有能够写出惊人诗句的才华,可叹的是生活道路漫长寂寞,又何况己是日暮時光了,她的回答既深刻地反映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感慨,也表现了她对自己才能的自负,然而,作者不愿意听从命运的摆布,因而结尾三句她幻想能象鹏鸟那样展翅飞翔,希望风不停地吹,把她的轻舟一直送到神山上去,表现了她渴求美好理想的强烈感情,这首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过片处联系紧密,不着痕迹,显得生动活泼,气势流畅。


老罗有故事


(此词恕省略…[祈祷])。…南渡以前,清照的生活几乎足不出闺门;南渡以后,“天接云涛连晓雾”,视野开始开阔起来。前者均为婉约词,其耳熟能详的就有“知否,知否?”和“争渡、争渡”二首《如梦令》…;后者(南渡后)其创作风格遂即渐生倏变,除了原先的清丽婉转、幽怨凄测的婉约之秀外,还嵌入了豪迈气势的浪漫色彩,颇蕴含鋹捃偈的潜质,风格也更富于抒情性。…………这首词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极美的海天相接的图境。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一气呵成的景象,惟妙惟肖中不泛动态的壮丽与俨然!“千帆舞”的意思是海上刮起了大风,许多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式前进。“仿佛”三句,尤“殷勤问我归何处?”,清照她恍若于梦中,遇见了一个慈祥可爱、关注民瘼的天帝。虽“殷勤”一问,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这与置百姓于水火,畏悍敌如虎狼,只顾一路南逃的宋高宗,形成了鲜明地对比。…“我报路长嗟日暮”。这里是说清照(向天帝)陈诉自身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长嗟日暮”,她是借用屈原《离骚》中“日忽忽其将暮”而加以另辟!…“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是词人在天帝面前衷诉自己虽空有才华、却接连遭遇不幸,现已渐入老境、仍挨处挣扎的苦情中![流泪]……最后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鹏正举”三字,“鹏″是一个伟大的美的形象,形象卓越,境界恢宏!她想借凭“鹏”转九天的风力,并疾呼着“风休住″,把她吹到那理想的仙乡去!…“三山”为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难达,终究无人能至。词人却想别开生面,想凭“梦天帝”、“鹏”、“风力”,吹至三山,其襟怀之豪,慧念之慜,旷世恐难具一二矣。…………此词,该是清照一生中的芳馨、神骏之作,且又是“婉约”词风兼收“豪放”之长的精品![赞]…[玫瑰]…[害羞]…[祈祷]…[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桃花坞里桃花扇


所谓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并不是词人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这不是武林门派,而是后人根据词人的整体词风给她的分类。

创作什么样词风的作品,除了和词人个人的性情有关外,和经历、当时的想法都有关系。比如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在悼念亡妻时,写的也是婉约风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也会写“花褪残红青杏小”。李清照也是一样,思念丈夫时写的婉约可人,但是当国破之时,面对不抵抗的南宋政府,看着自己“不争气”的丈夫,一气之下,也会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以婉约和豪放只是风格的整体评价,而不是人的定性,也不是说明词人无法创作其他风格的作品。而是应该明白,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是一个多种情况影响的结果,只是个人性情的作用会稍大一些罢了。





无心随墨


李清照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到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这首词通过记梦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自已要求摆脱现实的苦闷和追寻美好理想的心情:"天接云涛"两句写天天空拂晓的景象,云雾迷茫,晓色朦胧,星河欲转,千帆飞舞,展现了一种似梦似幻富于浪漫的意境,作者在梦中来到了天帝的处所,天帝对她热情而关切,询问她打算回到那里去,这正是对自己南渡以后漂泊生涯的写照,当然一位國破家亡的女词人又能有什么理想和归宿呢?所以她只能回答道:我徒然有能够写出惊人诗句的才华,可叹的是生活道路漫长寂寞,又何况己是日暮時光了,她的回答既深刻地反映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感慨,也表现了她对自己才能的自负,然而,作者不愿意听从命运的摆布,因而结尾三句她幻想能象鹏鸟那样展翅飞翔,希望风不停地吹,把她的轻舟一直送到神山上去,表现了她渴求美好理想的强烈感情,这首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过片处联系紧密,不着痕迹,显得生动活泼,气势流畅。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为主,南渡以后更多愁苦之作,这首词却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出一种奇特的境界感情豪迈俊爽,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确是别开生面的豪放派诗作。


秋阁一凭栏


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宝玉看到《桃花行》,“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表现出他与黛玉的默契与知己。接下来宝琴逗他:“是我作的呢。”宝玉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

宝琴有这样一段论述:“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花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锭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杜甫诗最大的特点是沉郁,但是杜诗也有欢快妩媚的。所谓特点,不过是后人根据诗人的作品总结出来的。

李清照是婉约派,因为她大部分作品风格婉约,并且这类的作品最多。但并不是说,除了这种风格,就再没有其他作品了。有时偶然尝试其他风格,也可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就以李清照为例,以词著名,但也有“生当为人来,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句,不仅豪放雄浑,而且是诗不是词。


栖鸿看红楼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划分,不是根据一二首诗词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诗人一生创作的主体风格划分的,诗人在抒发情感时,有激昂的时候,也有低沉的时侯。所以豪放派有时也有婉约的时候,而婉约派偶尔也有豪放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