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電視劇《小歡喜》中有這樣一場戲:英子想要報考南京大學天文系,試圖跟媽媽溝通,但媽媽一直再給她分析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物理系有多好。

這成了英子抑鬱的導火索,最後英子偷偷跑到南京,英子爸媽找到她時,她站在大橋哭訴著:我就是想考南京大學,我不想留在北京,我想離你遠遠的……

英子媽也委屈的說道: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想做家長,卻忘了孩子也是一個人!忘記了孩子也應該具有發言權。

一:明明是你堵住了他的嘴,你還責怪他不說。

《少年說》中一個場景,讓人壓抑的喘不過氣。

一個初中女生站在天台向自己的媽媽表露自己的心聲,她說:我不喜歡被你拿來跟別人做比較,你為什麼要一直打擊我?

媽媽聽到後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如果不打擊你,你就會很飄,我太瞭解你了。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女孩還試圖再為自己爭取一次:我都說了我不適合激將法,每次成績一出來你們就會先說我差勁。

媽媽聽到後先是反問她為什麼我提的要求你都達不到?

女生委屈又無奈的哭著下了天台。

很多孩子不是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而是自己已經掏心掏肺了,父母就像一座山難以推動和溝通。

這似乎是中國最典型的教育模式:孩子一開口都是孩子的錯,父母用各種教育的話堵住孩子的請求,根本不聽孩子背後的心聲。

二:沒有被聽到的孩子最後都沉默了。

看到很多父母求助: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我說話了。

除了成長裡自我意識覺醒之外,孩子心中的沉默和不想說都是因為:我說了,但沒用。表達自己的想法後只有兩種結果,要麼被反駁,要麼被忽視,還有可能被懲罰。

不管是反駁、忽視、懲罰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情感拒絕。

經常被拒絕的孩子,大多都很難與父母坦露自己的心事,遇到問題只會選擇自己硬抗,很可能會引發一些極端行為,會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過的隱忍和孤獨,對於孩子的成長健康是很不利的。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1.自我否定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被能傾聽,他很可能會形成自卑的心理,總是習慣性的做自我否定,甚至對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產生疑問。

在公園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內向的孩子,孩子有些不情願,但他母親說:去跟那些小朋友一起玩去,這樣你就可以交到朋友。

孩子很不情願的走到孩子們身邊,又退了回來。

站在他母親身邊哇的一聲就哭了,邊哭邊說:“媽媽,我感覺自己好沒有,我都沒有辦法交到朋友。”

孩子哭得很傷心,他母親有些手足無措。

父母往往只會看到社交好的一面,卻忽略了孩子自身願不願意的問題,不給予孩子重視和理解,強迫孩子去交往,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也會讓孩子生活在自我矛盾中,從而愈發自卑。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2.自我壓抑

去年臉上得了皮炎,臉常常脫皮,醫生建議最好不要用化妝品。

媽媽看著我脫皮的臉,跟我說:你那就是皮膚缺水導致的,你多敷幾張面膜,補點水就好了。

我跟她說了醫生的建議,她依舊堅持她的想法,這就是缺水。

在跟她解釋了第四次的時候,我晚上睡前在她的房間當著她的面用了水乳,塗了厚厚的一層。

第二天臉徹底開始發現大面積脫皮現象,她才再也沒有講過讓我補水的話。

孩子如果長期得不到理解、需求無法滿足下很容易自我壓抑:隨便吧,你高興就好,反正說了也沒用……

孩子一旦陷入自我壓抑中,他就很可能會選擇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3.被動攻擊

看過知乎上的一段話:以前只要用“我想”“我要”一類的詞語造句子時媽媽總會反駁我,都不會等我說完。後來我學會了說謊,很多事情我悄悄做了,也不會跟她講。

很多時候她安排我做的事情,即使我可以做好,我都會故意搞砸,讓我洗碗我會故意不洗乾淨,試圖用這種方法讓她感受到我的不滿,用來反抗她的安排。

這種行為就是一種“被動攻擊”——用一種隱蔽的方式表達攻擊和憤怒。

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正面滿足,他就會當人一套背後一套,不會再次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後用無聲的反抗和搞砸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長此以往,會消耗孩子很多的生命力,他也很難獲得快樂。反而,當他認定他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支持和理解,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和孤獨。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三:家長應該怎麼做?

說到底,比起不會好好說話,不會好好聽話才是很多中國父母根深蒂固的問題。

對於父母而言,傾聽是“反人類”和“反直覺”的,給孩子的建議,指導,阻止孩子做某件事,已經成了他們的第一反應,學會傾聽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武志紅老師曾說: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會有向上的情緒。

而被傾聽也是一種被看見的形式,能被聽見的孩子的生命才會是放鬆的、柔軟的,才能得以釋放。

家長們要知道,孩子的每個請求和情緒的背後都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對你們而言可能是件小事,但對於他來說每一個情緒和請求都沒有小事。

所以要認真聽,認真對待。

其實通往孩子的心裡並不難,認真聽他說為什麼就夠了。

你習慣性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孩子傷害最深的“匕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