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猛將秦瓊,為何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數?原因太現實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將有很多,但是等天下太平以後能善終的確實不多,大部分都落得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而在唐朝開國時期,這些有功的文臣武將算是遇上對的人了,因為李世民算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不但沒有對這些功臣們下黑手,反而還為這些文臣武將建立凌煙閣,向世人誇讚他們的功績。


大唐猛將秦瓊,為何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數?原因太現實


李世民時期在凌煙閣內有二十四位功臣,這些都是跟隨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秦瓊也是其實中一個。秦瓊的名字現在也是家喻戶曉,因為他和尉遲恭就是我們現在貼在大門上的門神的形象。在唐朝初期,秦瓊從瓦崗軍轉到李世民賬下,之後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參加了大部分的戰役,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為啥秦瓊在二十四位功臣排到了最後一位呢?

大唐猛將秦瓊,為何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數?原因太現實


首先凌煙閣排名不止名氣,還要看他們的功勞、官職。而他們的功勞其實主要還是集中在玄武門之變,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在唐初期的征戰中功勞並不多,可是玄武門以後他功勞排在了第一位。其他參與玄武門兵變的主要人員房玄齡,杜如晦,李孝恭、尉遲敬德等都排在前邊。看來秦瓊這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了。

大唐猛將秦瓊,為何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數?原因太現實


《舊唐書》上記載玄武門兵變以後,秦瓊雖然也被封為大將軍,但是他的待遇與其他的功臣相比可就差很多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秦瓊在晚年經常跟人說:我年少的時候戎馬征戰,經歷過二百多場戰役,經常會受重傷,算一下我受傷出的血都好幾斤了,現在怎麼能不生病呢?

大唐猛將秦瓊,為何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數?原因太現實


這話一說出口,正所謂聽者有心啊,李世民聽到又怎麼能高興呢?而且秦瓊在玄武門事件中的表現也不是很好,在要命的時候掉了鏈子。所以李世民能在建凌煙閣時想到秦瓊,那可能也是看在他以前的功勞上,不想讓以前的將領們寒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