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避免去医院,生病怎么办?看这间美国这么解决


疫情期间避免去医院,生病怎么办?看这间美国这么解决

最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升温,导致人心惶惶,医学专家建议一般人若非必要,最好不要进出医院避免感染。但在这种非常时期,若不幸身体出了小毛病,该怎么办才好?「远程医疗」或许是个不错的答案。

有一间波士顿新创公司「Virtudent」提供创新的医疗服务,企业只要线上预约,Virtudent就会在指定的时段派出高水准的医疗团队及设备进驻,为员工进行初步的诊断、简单的治疗。若有必要,再提供进一步的医疗建议和推荐诊所。最后,也会依据个人的保险内容弹性提供付费选项,一站式解决所有烦恼。

本文三大重点:1. 到府服务为客户省麻烦,避免「小问题」变「大毛病」。2. 从消费端转向企业端:为员工省时就是为公司省钱。3. 远端医疗新创的优势与风险:弹性、快速却缺乏深度。

创新点:把牙医诊所送进办公室,看牙不必千辛万苦。

「Virtudent」的创办人Hitesh Tolani出生于西非的狮子山共和国,父母在他一岁时举家移民到美国,经营服饰店维生。

到了青少年时期,Tolani的父亲不幸过世,母亲也罹患乳癌,她一边得接受定期治疗,一边还得照顾店里生意,维持一家大小的温饱。但雪上加霜的是,Tolani的父亲当年提出的居留权申请在他过世后失效,无法适用于遗族,一家人面临着即将被移民局驱逐出境的困境。

疫情期间避免去医院,生病怎么办?看这间美国这么解决

(图片来源:American Inno )

当时,Tolani已经获得几间高中的奖学金,但其中只有Wofford学院愿意在他的身分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给予入学承诺。Tolani没有愧对这份信任,入学后表现优异,Wofford学院积极协助他向参众两院议员陈情,当地的报社也刊登了他的故事,引发3万5千名民众自发性连署,形成一股舆论压力。最终,就在Tolani毕业后没多久,全家人在多位参议员的努力之下获得了合法的居留权。

之后,Tolani进入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攻读牙科学位。理所当然成为同侪之间的「牙科顾问」,提供各种疑难杂症的简单咨询。就算毕业后,各奔东西的老同学们仍不时寄来自己的检查报告、X光片寄给Tolani,想听听他的意见。这让他开始思考,如何将科技导入牙医诊疗,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更多人。

1. 到府服务为客户省麻烦,避免「小问题」变「大毛病」

2012年,美国有高达4千9百万人没有牙科相关的保险,普遍高昂且不可预期的费用,让许多人虽饱受病痛折磨,还是选择咬牙忍耐。

疫情期间避免去医院,生病怎么办?看这间美国这么解决

另一方面,对有保险的人来说,看牙也是件大事:先浏览长串的清单,确认保险内容涵盖哪些项目,再预约保险业者合作的牙科诊所;经历等待,到了预约当天还得向公司请假半天,开上几十分钟的车到诊所。最有趣的是,很多时候花了大把功夫,需要的只是10分钟的简单洗牙而已。

而Virtudent的服务模式「打包」了就医流程,省下大把心力;「拆解」出预防先于治疗的程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刀口上

Virtudent接受企业客户预约后,会派出牙科卫生师带着自行设计、只有公事包大小的整套工具,以及远端视讯设备进驻办公室,找个空间做为临时诊疗室,为员工提供全口检查、口腔清洁、蛀牙填补等初步的治疗,过程中拍下的相关影像、X光片会同步传送给专业牙科医生进行判读。

结束之后,员工会在2天内收到报告。如有必要,Virtudent会依患者的保险内容,为他们转介合适的当地牙科,预约做进一步的处理。最后,可选择以现金付费、也可以授权Virtudent直接请领医疗保险支付。

比起传统流程,Virtudent让员工只需走几步路、看诊过程几乎不超过45分钟,还不用自行处理保险给付,既省时又省力

2. 从消费端转向企业端:为员工省时就是为公司省钱

Tolani刚创办Virtudent时,目标客群锁定一般消费者的「到府服务」,也从哈佛创新实验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MassChallenge等创业竞赛中赢得许多奖金,作为公司初期营运的资源。

疫情期间避免去医院,生病怎么办?看这间美国这么解决

(图片来源:Harvard innovation lab)

然而,随着服务的范围增加,Virtudent的人力派遣渐渐紧绷。由于每次出勤能服务的人数太少,直接垫高了营运的成本、服务也无法规模化,若价、量都不能持续成长,终将面临商业模式无以为继的潜在风险。

于是Tolani开始研究,他分析了美国牙医学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的统计资料,发现许多人开始工作之后,看牙的频率就大幅度降低,有些人甚至两三年才进一次牙医诊所。「很多人过去5年来都有持续缴交保费,却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机会使用。」此外,也有许多年轻人离家求学、工作后,少了父母处理保险,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自行加保、预约看诊。

因此,Tolani决定把Virtudent服务的对象转向这些埋首工作的上班族。想打进企业客户,第一关就是负责提供员工医疗福利和保险的人资部门。为了让人资部门买单,Virtudent的卫生师们跑遍了波士顿的大小企业,一边宣导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一边展示自家的「云端」服务,如何深入办公室为员工进行洗牙、补蛀牙、涂氟等基础防护。

从初期消费者导向转为企业导向,Virtudent提高了服务的价值,让企业员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之下,花最少的时间金钱换来一口好牙。对企业而言,也不需自己盖一间员工专用的牙科诊所。根据统计,企业员工每年因看牙请假的时数高达1亿6千4百万小时!若这些浪费在交通、预约排队等候的时数全数转换为生产力,会为企业省下相当可观的成本。因此如新创公司WeWork、健康保险公司Maxwell Health都成为Virtudent的客户。

3. 远端医疗新创的优势与风险:弹性、快速却缺乏深度

根据美国牙医学会统计,延迟就医或缺乏预防性治疗造成病情的恶化,平均会让后续的医疗花费增加12%-15%,而加重的负担又令患者一拖再拖,形成恶性循环。呼应Tolani的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概念正是:「预防先于治疗」。

Virtudent的获利著重在前段的「预防性诊疗」,实际上不会执行植牙、治疗牙周病等较进阶的医疗行为;而是经由牙医师开出检查报告后,转介给当地的诊所进行。因此,Virtudent只需聘雇大量、薪资较低的卫生师到第一线进行简单的医疗行为,而后续诊断只需少量、薪资较高的牙医师在远端处理。如此一来,人事及设备成本都能获得控制

疫情期间避免去医院,生病怎么办?看这间美国这么解决

然而,因为Virtudent做得不深,加上成本与人力高度相关,他们必须把量做大并提高效益才能维持稳定获利。因此,除了以优质服务稳住既有成果之外,把相同的模式应用到眼睛、耳朵等其他科目的「横向」扩张,再整合医疗保险业者、当地诊所推出综合方案,「纵向」提高附加价值,才能让Virtudent在竞争越趋激烈的医疗新创产业中站稳脚步。

在中国的大城市,虽然看牙医不像在幅员广大的美国耗时,国际认证的高品质健保也相对便宜,Virtudent「云端牙医」的概念或许缺乏商业上的获利空间。但远距医疗弹性、机动的优势正好适合偏远乡镇的预防医疗服务,行动不便的当地居民就像被困在办公室的上班族;若能定期深入各个角落,以简单器材提供各科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降低后续重症衍生的医疗成本。

因此,能否将Virtudent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地化作为公共服务?值得相关政府单位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