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巔峰時期實力有多強?真的有望恢復漢室天下嗎?

lienlien


蜀漢巔峰在其他時期確實是具備坐天下的實力,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不太可能,這個主要原因就是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而且別人的家底明顯比你強得多,這種情況下就是誰活得命長誰更有機會。

巔峰蜀漢擁有人口170萬人,總兵力14.6萬人,其中騎兵3000人,水軍30000人,兩棲部隊20000人,戰船600多艘,商船1100艘。這個軍事實力除了水軍戰船等略遜於東吳外,陸軍力量甚至已經超過東吳了,而且蜀漢對東吳佔據地勢上的居高臨下。所以可想而知,東吳為何要那麼迫切討回荊州,甚至不惜跟曹魏結盟,因為一旦劉備羽翼豐滿,那對東吳就是致命的威脅。

但是呢,曹魏方面則比蜀漢強得多,甚至比蜀漢加上東吳以後依然強上一些。當時的曹魏有500多萬人口,總兵力60萬,而且在進入隴西之後全是平坦的草原,曹魏在騎兵方面有優勢,蜀漢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想要攻佔曹魏就很難了。

其次,比內政。整體來說,蜀漢的政治環境不如東吳或者曹魏。蜀漢由於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這使得他不得不大量透支未來,許諾給權臣太多特權,比如小小的蜀漢政權裡竟然分出了原從派,荊州派,川蜀派,李嚴竟然給諸葛亮的北伐軍切斷糧草,這足以證明問題有多大了。

而東吳曹魏的內政就比蜀漢好得多,東吳政權本來是經三代繼承過來的,而孫權又自己經營了20多年,這使得東吳的政權安穩得緊。曹魏方面,曹丕本身也是權謀專家,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也就是短了點命,否則是輪不到司馬懿當政的),這些人都比劉禪好,蜀漢憑什麼去消滅對手?


優己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也絕對沒有統一天下的希望,建安24年,劉備稱王,此時的蜀漢擁有益州,漢中,上庸和荊州三郡,控制的人口約130~140萬人,其中,漢中,上庸和荊州南部都是荒僻落後,人煙稀少的地區,而且多是山川丘陵地帶,交通極為落後,有經濟價值的僅有成都平原和荊州的南郡地區,蜀漢政權巔峰時期的總兵力約13~14萬人,勉強可以跟孫權持平,但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遠遠達不到江東的富庶和政局穩定,總體實力比江東稍遜一籌。

曹魏方面的實力之強大,遠遠超過了蜀吳兩家的總和,擁有近500萬人口,40萬軍隊,天下十三州,曹魏佔了九州半,而且都是適合農耕的富庶的平原地區,加上自曹操開始就廣泛的推行屯田,使得曹魏的農業生產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兩國,而且由於曹魏跟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並且多次擊敗少數民族的軍隊,佔領了大片的馬匹產地,所以,曹魏的騎兵規模和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導致蜀吳兩國只能憑藉“山川之險和江河之固”防禦曹魏,如果想進攻曹魏,只要一進入平原地區就必敗。以巔峰時期的蜀漢加上孫權都無法撼動曹魏分毫,何況諸葛亮這樣的撮爾小丑,以區區一州之地就行此“蚍蜉撼樹”一樣的北伐,不過是勞師糜餉的掙扎而已。


狼的影子716


劉備毫無可能獲得勝利。

蜀漢集團最強大的時候,就是漢中戰役後的那點時間。

210年,劉備借得南郡,開始了飛速膨脹:

215年劉備孫權瓜分荊州,219年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勢力達到頂峰:

漢中戰役後,劉備佔領漢中在內的益州全境及荊州南郡武陵兩郡(劉備自己分了個宜都郡)。大體上,劉備掌握15萬軍隊。

不過,這僅僅只是表面。

一、劉備膨脹太快

荊州益州還沒有完全消化掉,益州本地世家土豪反抗厲害,比如後面劉備東征江東失敗,漢嘉太守黃元發動叛亂,孟獲也接連反叛就是證據。

二、實力依舊不足。

劉備治理下,人口稀少,經濟落後,財政收入匱乏。15萬軍隊佔據太多資源,又導致國民經濟發展被制約,漢中戰役甚至達到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

三、軍隊孱弱

因為經濟原因限制,劉備軍隊以山地輕步兵為主,哪怕關羽方面軍打曹仁半年多也沒攻破襄、樊任意一城就是證明。

所以,缺乏人口、錢糧、馬匹的劉備,實力依舊墊底,加上北方世家根本對漢室沒有興趣,所以劉備哪怕最強大時也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滅亡早晚事。


四川達州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優秀的小說,但是它和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差距。

很多人說如果關羽要不死、劉備不打東吳、張飛不死,蜀國就可能統一天下。這就是《三國演義》看多了。武將並非神仙,真正的戰爭不會是武將先拼武力,決出勝負士兵再打。關羽再神,真正的戰爭中,三五個小兵就能將他殺死。

軍師的謀略、武將的武力,可能會決定某個戰役的勝負,但是,兩國的戰爭,不是你一個軍師、或者一個武將決定的。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對於人類的戰爭來說,其本質是進行國力的比拼。

這種比拼,並不是說你把錢包來掏出來給我看一眼,說:"你看,我這有一百塊錢“。然後,我也掏出我的錢包來,給你看一眼,說:“你不行,我這有二百塊錢”。然後就當場宣佈是我贏了,咱們兩個再都把錢包合上,各自揣回去。

現實中真正的戰爭是:你從錢包中掏出一百元來,當場用打火機點了,大聲地問:“你服不服?”我看見後二話不說,立刻從錢包中拿出二百塊錢,也用火點了,問你:“我特麼不服,咋地?”然後就這樣你來我往地燒錢,燒到有一個或者兩邊都服軟了,覺得再這麼燒下去都得玩兒完的時候,大家再坐下來和談,戰爭結束。

所以,真正的戰爭,是一場互相燒資源的戰略遊戲,一旦失敗了,資源也就沒了。因此,只要上了場,就必須得玩命。戰爭比較的是綜合國力,在中國古代,綜合國力就體現在人口數量、經濟體量、人才數量上。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分析下魏、蜀、吳三國的國力。


一、人口比較

東漢十三州,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建安二十四年是劉備最鼎盛的時期(公元219年),只有益州和荊州,2個州,孫權有揚州和交州兩個周,曹操手中卻有9個州。

劉備手中的兩個周雖然大,熟悉中國地理特徵就會知道,只有成都地區有平原。

建安二十四年,當時益州和荊州人口無從統計,史料上的各種人口數據也存在很大爭議。

在劉備丟失荊州後的統計是:

曹魏人口570萬;孫權人口230萬;劉備90萬。曹魏、孫吳、蜀漢各種人口數據說法,總體大概應該是6:3:1,蜀漢人口是最少的。

二、經濟比較

中國古代主要是農耕形式的自然經濟,魏蜀吳三個國家都一樣,靠種地。

從耕地面積來看,曹魏佔據了中國大部分平原地區,關中平原、華北平原是當時中國的主要糧食產地;孫吳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積也不小;蜀漢僅有成都平原,是三國中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

在東漢末年,南方地區的耕地很多還未開發,北方的關中平原、以及洛陽地區是全國的兩大經濟中心。無一例外,這些都是曹操的地盤兒。

據統計,蜀漢與曹魏的軍事實力對比為1:6,但要將背後的經濟實力算上去看,蜀漢的實力可能更差。

也許你還會說,國力不行,人治來湊。

三、蜀國真的的人才濟濟嗎

如果你相信《三國演義》的敘述,顯然蜀國的人才最多,數一數二的文武人才基本都跑劉備那兒去了。

可是,需要明確的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並不是歷史實事。實際上恰恰相反,人才層面上也是曹魏政權佔絕對優勢。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何況魏國的領土,中原和華北,本是人才匯聚之地。吳國地處江南,文采風流,所出產的魯肅、周瑜、陸遜等,都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物,問題在於缺乏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戰將。

人才最少的還是蜀國,且不說五虎將都是被神化的人物,但是看一點,劉關張的年紀,比諸葛亮大了近一代人。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時,關羽、張飛都已經年過四十,雖然他們在這之後也都有過出色表現,比如張飛在漢中爭奪戰中的功績,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關羽別的事蹟很多都是演義裡虛構的,但水淹七軍是真的),但畢竟他們年齡擺在那呢,巔峰時期都已經所剩無幾了。

劉備以“鳩佔鵲巢”的方式得了益州後,天下人唾棄劉備的不義,不肯相投,蜀地士族人才又不甘心為劉備所用。這些因素加重了劉備集團的人才匱乏問題,也為諸葛亮治蜀增加了內部組織動員的難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劉備集團最巔峰的時候(那時候還沒稱帝,所以暫不稱為蜀漢),無論從人口、經濟、人才,各個方面都是最弱的一家。所以,劉備想一統天下,恢復漢室,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曹、孫兩家同時玩火自焚。

可惜,政治和軍事博弈不是遊戲,三國時期的鬥爭是持續的整體戰,遠不是一人的智謀、或一次戰役的勝利能夠決定的。人口、經濟、組織動員能力,決定著整體戰爭的勝負。


達文有話說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就是公元219年,當時黃忠奪下了漢中,關羽奪下了襄陽,蜀漢還擁有荊州、益州等領土。當時的蜀漢不僅有五虎將,還有馬良和諸葛亮等文臣謀士。不過就算是在蜀漢的鼎盛時期,想要匡扶漢室,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主要原因是雖然蜀漢坐擁很多領地,但是資源和人力還是比不上中原地區。當時的蜀漢只有大概100多萬的人口,士兵大概15萬,但是曹魏卻有500多萬的人口和幾十萬的士兵。從人口差距上來看,蜀漢想恢復漢室的希望不大。

經濟實力。在建安二十四年時,雖然已是漢中王,當時南中各郡的叛亂並未平息,直到225年,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兩年,才由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了南中(如今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一帶),所以這部分地區的資源直到225年之後才被利用起來。就算這部分地區開發,但相比魏、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劉備生前當時蜀漢雖然擁有物質資源很豐富的荊州和益州,但是因為蜀地山川崎嶇阻礙了這兩地的發展。益州就是現在的四川盆地,在當時算是比較偏僻的地域,完全比不上交通發達的中原地區。

另外一個原因是蜀漢的名將比起曹魏和東吳,也是相距甚遠。雖然張飛和關羽確實是實力超群,但是當時曹操那邊的虎將數量更多,有夏侯惇等八虎騎、典韋和許褚,還有張遼等五良將。當時的東吳也有24虎臣和四大都督。

軍師文臣方面,蜀漢有臥龍和鳳雛,但是曹操有荀彧等五大謀士,東吳那邊就有陸績、顧雍、張昭、張紘、諸葛瑾等很有才華的謀士。曹吳的謀士大部分實力也不輸給諸葛亮

在蜀漢的巔峰時期,同時期的曹魏和東吳實力同樣十分強大,並且遠勝蜀漢,所以蜀漢在當時很難實現恢復漢室的偉大理想的。








愛上歷史故事Z


蜀漢巔峰時刻是漢中之戰以後,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佔荊州三郡,益州全境(蜀六郡,巴五郡,漢中七郡,南中本四郡後又劃為七郡)。漢中之戰劉備達到了其戰略目的,拿下了漢中,守住了益州門戶,而曹操將民眾戶口北遷,也算收穫頗豐,劉備於曹丕篡漢之後,宣稱漢獻帝被害,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此時曹操統一北方多年,已得天下三分之二,於外徵少數民族安定邊疆,於內派兵屯田,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九品中正制招攬人才,修《魏律》等,國富民強,孫劉聯合才能與之抗衡,縱然有赤壁之敗,但其國力依然遠勝孫劉,而劉備在後來夷陵一敗後,蜀漢精銳消耗殆盡,一蹶不振,這就是差距。就人才而論,劉備手下的人多是最早跟隨他的或者是他從荊州帶過去的,而巴蜀世族未曾歸附,後人才斷層嚴重,諸葛亮勉強為之,終於五丈原累死,而又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語;曹魏手下有當時最有名的穎川世族效力,又收河北燕趙故地之民,多慷慨之士,有謀士如雲,將士如雨之說,可見劉備集團差曹魏集團遠矣。由上觀之,縱蜀漢巔峰時刻,北上興復漢室的機會也是渺茫,若無大的變數,曹魏政權將統一天下。



渭河源夢魘怪說


劉備在奪取四川之後,又和曹操爭奪漢中,並取得的勝利,此時的蜀漢達到了自己巔峰。

此時劉備佔據蜀地、荊州、漢中並且進封為漢中王,已經有了與曹魏爭奪中原實力。而劉備能否進軍中原的關鍵點在於關中,如果此時劉備與孫權鞏固聯盟,在荊州採取守勢進行策應,同時由漢中出兵北伐直抵關中,才有機會重新奪取天下,恢復漢室。

劉備奪取漢中,佔據漢中、蜀地和荊州之地,實力達到頂峰

然而此時劉備做的卻是由項羽在荊州進行北伐,但是此時劉備與孫權關係也不牢固,結果是關羽主力北伐後,荊州空虛,導致荊州唄孫權襲擊,不僅關於戰死,荊州也丟失,此後劉備徹底改變了先曹後孫的戰略,轉而集中全力發動了旨在先弱後強的先對東吳開戰的戰略,而這樣的戰略也不成功,夷陵一戰後,劉備慘敗,攻滅東吳的計劃徹底流產。

關羽北伐沒有得到策應

而如果劉備主力從漢中到關中的進行北伐,可能的結局會大不相同,要知道劉備的老祖宗劉邦擊敗項羽贏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就是漢中的陳倉北上奪取關中,而後以關中為基地,最終才擊敗項羽的,所以關中的至關重要。而更早的西周王朝就是從關中東出滅掉商朝;秦國統一天下也是依靠關中為基地。

而在劉備之後歷史,氐人苻堅的前秦也是以關中為基礎,統一了整個北方,佔據了關中的北周也是依靠關中而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威名赫赫的李唐王朝更是通過在晉陽起兵後,突襲佔領關中,才奠定了李唐王朝300年的基業,所以關中至關重要。

夷陵之戰之戰不久後劉備去世

所以顯然劉備沒有認識到關中的重要性,在對外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失誤,而劉備去世以後,此時蜀國已經夷陵之戰後收到重創,且曹魏顯然沒有了蜀漢多路出擊的顧忌,而此時認識到關中重要性的諸葛亮已經為時已晚,而且中國王朝歷代的通病就是第一代的開拓者如果沒有利用積極開拓的時機進行開創,第二代、第三代的繼任者就更沒有更大的進取心,能守住成果就已經相當不錯。


大東北的小豆包


蜀漢巔峰時期是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劉備率領張飛、趙雲、黃忠、法正等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並令劉封孟達攻取新城、上庸、魏興三郡。同年劉備上表漢帝進位漢中王。此時的劉備擁有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益州的蜀郡、巴郡、及新得漢中七郡再加上南中地區,此時的劉備集團達到巔峰狀態。


不過好景不長,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漢壽亭侯,假節鉞。就在奪取漢中不久,關羽一方面為了響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再加上許都此時有叛亂,以此為時機,督荊州軍北上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一時間響應者不少。剛剛敗於漢中的曹操,派于禁和龐德支援樊城。關羽趁著雨季倔漢水水淹樊城,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許都周圍盜賊也響應關羽,嚇得曹操想遷都以避其鋒芒。

可以看到此時的劉備集團完全可以進軍中原的,如果拋開東吳偷襲荊州的因素,關羽攻下樊城是完全可以的。襄樊一旦被攻下,關羽就可以繼續進軍許昌,劉備也可以出漢中進軍長安,可以實現隆中對策略。

然而不僅曹操容不下強盛的劉備,東吳也容不下強大的盟友。曹操聯合孫權讓其攻打關羽。同年孫權遣呂蒙攻打荊州,呂蒙白衣渡江攻取荊州,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孫權,關羽聽到荊州被奪之後,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東吳斬殺。孟達叛蜀投魏,劉備又失去了上庸、新城、魏興三郡。

可以看出蜀漢集團在這個巔峰時期,實際上是望進軍中原恢復漢家天下的,雖然土地軍隊不及曹操和孫權,但是此時的劉備完全有能力與曹操爭奪中原的。不然曹操也不可能想到遷都避開關羽,也不可能去聯合孫權攻打關羽。


三國讀史


首先,先給出我的結論,蜀漢沒有機會恢復漢室。蜀漢的巔峰時期被認為是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劉備可謂是諸事皆順。我們從二個重要的指標看三個政權的對比。人口方面,魏國約400萬人,吳國約200萬人,蜀漢約90萬人。軍事實力方面,魏國總兵力約40萬左右,吳國20萬左右,而蜀國大約15萬有餘。

△ 220年地圖

以下三點是我認為蜀漢沒有辦法恢復漢室天下的原因。

第一點,地理位置。眾所周知在東漢時期的天下分為了十三個州,而蜀漢政權僅僅佔了這個十三分之一也就是益州(如今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一部分),從這個數字的大小就能明顯感覺出實力相差懸殊。雖然益州資源以及糧食產量豐富,但是相比中原地區,對比起來根本沒有優勢可談。在加上當時的益州距離經濟和文化中心較為遙遠,還有群山阻隔,交通非常不便利。由於在古代的戰爭中,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戰爭資源,但由於益州氣候炎熱,根本沒有辦法培育出品種優良的馬匹。

△ 劉備影視形象

第二點,經濟實力。在建安二十四年時,雖然已是漢中王,當時南中各郡的叛亂並未平息,直到225年,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兩年,才由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了南中(如今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一帶),所以這部分地區的資源直到225年之後才被利用起來。就算這部分地區開發,但相比魏、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諸葛亮影視形象

第三點,蜀漢軍事效能低下。劉備的前半生相比其他兩位,是非常不順利的,一直沒有鍛煉出一支屬於自己的強悍部隊,而且只是重數量不重質量。雖然蜀漢的武將都被世人所知曉,但其實在蜀漢軍人的地位並不高,因為劉備一直是以“興復漢室”的名義來打天下,所以蜀漢政權中或多或少都殘留著東漢時重文輕武的特點。不僅漢人將士如此,而且還排斥少數民族,兵源得不到有效補充。

以上就是關於我對蜀漢為什麼不能恢復漢室的看法,如有補充交流,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小毅說歷史


有很大機會機會。

蜀漢巔峰在劉備攻取上庸新城房陵三郡後,尤其是關羽拿下襄陽圍攻樊城,水淹七軍,斬龐德活捉于禁七萬大軍,威震華夏,士氣與名望達到巔峰,中原與宛洛地區多起叛亂,人民開始觀望正欲換旗變天。

分析如下

劉備漢中勝利後,後而攻取上庸,新城,房陵三郡,漢中雖得到空城一座,張魯經營的富饒,人口全被曹魏遷移到了長安。但上庸、新城,大可練兵,若是當初先主劉備與諸葛有戰略眼光,不急於稱王拜將,遣上將在上庸練就一支水軍,用心經營漢中。在此一旦曹魏有變,當關羽上將出兵襄樊,上庸水軍順漢水南下支援,截斷襄樊援軍後路包抄,勢如破竹,不出半載拿下襄樊,永安都督陳到移兵秭歸與公安防守東吳,益州與漢中精兵出征雍涼威脅長安牽制,馬超出西涼招募舊部與羌人。然後關羽乘勝之師起荊襄義軍與上庸精兵良將,合一處攻向宛洛許都,直插曹魏心臟,此時曹丕廢帝稱帝漢賊坐實,人心不穩,可繳文天下討賊,讓東吳出兵淮南合肥,壽春。及時東吳不出兵,勢時還有不少人心思漢,不怕無人反魏,亦可籠絡天下人心,亦可名正言順做正義之師,更可防東吳做小人失信於天下,曹魏絕對損兵折將,丟地失城,動搖其根本,王圖霸業可成。

可惜漢中一戰勝利就開始急於論功行賞,封將拜侯,錯失良機,劉備忙著給自己封王,看著關羽被曹魏東吳聯合絞殺失了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