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至少有9種性別表達

圖片來源:pixabay談到性別,我們通常會想到男性/女性這樣簡單的分類。但在大腦中,性別的表達會更加複雜。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男性、女性和跨性別者大腦在靜息狀態下的神經活動存在明顯差異。而綜合大腦……

不僅是男/女?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至少有9種性別表達


談到性別,我們通常會想到男性/女性這樣簡單的分類。但在大腦中,性別的表達會更加複雜。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男性、女性和跨性別者大腦在靜息狀態下的神經活動存在明顯差異。而綜合大腦與性格特徵,研究者通過機器學習算法衡量性格特徵與大腦神經活動之間的相關性後,劃分出多達9種不同的大腦性別表達。

撰文 | 石雲雷

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

包括人類在內,所有哺乳動物的生理性別主要由性染色體決定。理論上,不管一個人體內有多少條X染色體,沒有Y染色體就被認為是女性,有1條Y染色體就是男性。在胚胎時期,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也被稱為“性別決定基因”,能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睪丸)發育;而沒有Y 染色體和SRY基因的女性胚胎會自然地發育出女性的生殖器官(卵巢)。這兩種生殖器官分別能產生二氫睪酮(雄性激素)和雌二醇(雌性激素),維持男性和女性第二性徵的穩定。而在胚胎髮育的過程,包括SRY基因在內,這些促進生殖器官發育的相關基因一旦出現突變,就會引起性發育異常,使胎兒在出生後表現為性徵模糊。

同時,人類個體還具有心理性別,也稱為“性別認同”,即個體對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的一種主觀感覺。而對於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相符的個體,也就是跨性別者(transgender),他們經常會因為“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以符合內心對自身性別的認識。

不僅是男/女?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至少有9種性別表達


圖丨Pixabay

雖然人類的小孩從2歲才開始產生性別認同,但在出生時,他們的大腦在性別認同上就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礎。另外,激素和環境因素在促進“性別認同”上具有重要作用。在一項對跨性別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380名女性跨性別者體內12種可能影響性激素代謝途徑的基因。他們發現,有4個特定的基因發生突變的頻率很高,能改變性激素的信號傳導。另一項發表在《細胞》上的研究表明,性激素能影響大腦中的下丘腦,以及處理情緒的杏仁核區域,能塑造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性格。

不同性別的神經活動

在一項發表在《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上的研究中,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Ute Habel教授和同事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貝姆性別角色調查表分析了92名參與者對自身的“性別認同”。這些參與者分別是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重合的順性別(cisgender)男性、順性別女性(下面直接稱為男性和女性),以及跨性別男性(由女性轉變為男性的跨性別者)和跨性別女性,每組人數為23名。

通過觀察參與者大腦中灰質的神經活動模式,研究人員發現男性、女性、跨性別男性和跨性別女性存在顯著的差異。他們收集了參與者大腦在靜息狀態下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並通過算法分析其中的神經活動模式。研究顯示,通過FMRI能較為準確判斷男性和女性,準確率分別是52%和63%。同時判斷跨性別男性和跨性別女性的準確率,也分別達到了49%和52%。相比之下,貝姆性別角色調查表對男性和女性的準確判斷率只有26%和43%。

研究人員觀察到,男性和女性在大腦的額上回和運動前區,具有截然不同的神經活動模式。而能通過下頂葉區域的神經活動,就能鑑別出個體應該是女性。另外,跨性別男性在大腦的顳回後半部分、運動前區皮層和額中回,具有明顯的神經活動。而跨性別女性在大腦中顳葉、頂葉、枕葉和額葉區域,具有廣泛神經活動模式。

不僅是男/女?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至少有9種性別表達


人類大腦有9種性別表達

1974年,美國心理學家桑德拉·貝姆(Sandra Bem)認為一個人可以具有女性性格和男性性格。為了識別這類“雙性別者”,她設計了一份能衡量性格特徵,即貝姆性別角色調查表(Bem Sex-Role Inventory,BSRI)。BSRI表中共有60個表示性格的形容詞,包括了20個典型男性性格描述、20個典型女性性格描述以及20箇中性描述,並能根據參與者與選項的契合度(用1~7分表示“從不”到“總是”)進行打分,並判斷參與者屬於典型男性、典型女性、雙性化以及未分化中哪一類性格特徵。

而研究人員也利用BSRI表收集了參與者的性格特徵,試圖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綜合衡量參與者性格特徵與大腦的神經活動之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不完全考慮生理性別的情況下,92名參與者會被歸類為

9種維度的腦性別表達或“座標軸”(brain-gender axis)。

不僅是男/女?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至少有9種性別表達


在BSRI表的60個性格中,其中一部分,例如“樂於接受任務”、“具有分析能力”、“不亂說髒話”、“可靠”、“商業性”以及“喜歡恭維”,與某種腦性別表達的相關性尤為明顯。

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Danilo Bzdok表示,目前這項初步合作的研究,將使他們能夠彙集甚至更豐富和多中模式的數據集。而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如果收集的數據越多,從中發現更多性別種類的可能性就越大。他說:“我們的研究想要證明,通過大腦成像方法(FMRI)能夠證實,人類的性別在大腦中不止只有嚴格的兩種性別。通過在生物學的角度提高人們對性別的認識,那些將自己界定處於男性和女性性別之間的個體,在社會中也將會受到更多的包容。”

Predictiv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Can Distinguish Gender Identity Subtypes from Behavior and Brain Imaging

參考鏈接: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genes-and-evolution-shape-gender-and-transgender-identity-108911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2-machine-gender-brain.html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