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莫言作品的同志來回答一下,莫言的作品真的寫得怎麼樣?

飛龍在天9783


莫言,把中國的老傷毫無保留的展示給了外人,所以他得諾貝爾獎很正常。中國的這些隱私賣給外國人絕對值那個獎金數額。

莫言心中有一種恨,這種恨需要用鹽灼燒中國人的傷口,從那聲聲撕心裂肺的哀嚎中才能得以慰籍。也可以悶不做聲,用約等於毒藥的劣質白酒悄悄的灌給國人,讓我們胃部疼痛腸道痙攣。

國人很少真的去關心文學,相信真看過莫言作品的沒有幾個。但既然得了諾貝爾獎,那他住過的小村就成了莫言故里,面相一般的他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偶像了。

如此說他,莫言同志這樣一代大家不會生氣吧。


一說而已算了


我看過,有發言權。

關注莫言的小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初讀覺得新奇——打破以往中國小說常規的語言表述方式,總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我爺爺”“我奶奶”土得掉渣的故事,比今天的山東衛視還要惡俗,以此折射中國農村的封閉落後和中國農民的愚昧無知。敘述凌亂,思維跳躍,病句連篇。印象中,充滿變態、虐待、畸形。如描寫“我爺爺”小時候一隻睪丸被狗咬掉後,“我奶奶”握住他的小雞慢慢膨脹,於是爺爺的父親激動不已。比如偷窺、通姦、剝人皮。如果把莫言稱為今天黃色網站亂倫文學的先驅,一定當之無愧。

八十年代,經歷了文革的中國文壇,反思文革的傷痕文學風頭正勁。與此同時,反思傳統、反思黨的土改政策、反思抗戰歷史、揭露中國人劣根性的批判文學也大行其道,“性”也成為這些作品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在莫言們的筆下,性更是被放大成最突出的色塊。所謂表達的嚴肅的主題思想,不過是用來披在色情小說身上的一塊遮羞布。就像是打著人體藝術的幌子挎著一個廉價單反的偽攝影家,其實不過是以此為由飽覽裸體女人的身體。

在我看來,莫言更像一個露陰癖患者,滿足迎合的多為女廁偷窺愛好者。把他抬上諾貝爾文學獎神壇的評委老師,更像是那種白天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晚上流連夜總會和妓院的牧師。一個嗜痂成癖,一個專業養蛆,瞌睡碰到枕頭。


射鵰0708


凡事都應該有個譜,沒有譜就會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那樣天下的作品都可以得狗屁諾貝爾文藝作品獎了。

那麼譜在哪裡?這是個大前提。離開了譜,就叫做離譜了!

要搞清楚評價文藝作品的譜,就首先要搞清楚文藝作品的的本質是什麼?

其次,要搞清楚這部作品寫了些什麼?誰最愛看這部作品?

再次是這部作品在客觀上是謳歌了什麼,批判了什麼?它在為什麼人服務?

又其次是這部作品的語言是否具有本民族的風格,是否專業地反映了本民族某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至少要搞清楚以上四點,你才有資格去評價某部作品。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此做了鮮明的論述。毛主席的核心文藝價值觀,就是”我們的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為全民族抗戰服務。這是在那個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和人民對文藝作品的具體要求。

到了今天,“工農兵”應該具有更大的概念外延,所以應該說,我們的文藝作品,必須為人民服務,為改革開放的大時代服務。

為什麼要這樣?很清楚,文藝作品的本質是意識形態,就是說所有文藝作品都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即階級性。文藝作品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必須為某個特定的階級服務,為某個特定的時代服務而不能超脫。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可以稱得上是好作品,乃至最優秀的作品。

習主席在十八大、十九大後,也專門召開了我國作家的文藝座談會,發表了一系列的講話。習主席的講話都一再強調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甚至直接把大會場搬到延安去開會。

所以大家在討論浩然還是莫言的時候,應該以毛主席、習主席的講話作為評價文藝作品的準則,而絕對不可以離經叛道,否則我們的討論就有可能掉入西方列強們為我們挖出來的諾獎陷阱——不是用我們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觀點去正確評價文藝作品,而是糊里糊塗地做毫無意義的文藝評價,甚至做出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文藝作品的評價!這樣咱就上了西方列強為中國“顏色革命”而做出的無恥陰謀的大當了!

先生們,女士們!咱先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了頭腦後再去討論浩然莫言吧!否則我們就只好自己昏昏教人笨笨啦!

【尾聲續貂】很久沒聽說“意識形態”“階級鬥爭”這樣的詞語了。因為改革開放了,黨領導全國人民拼命補資本主義的課,軸心國策是把國家搞得富強起來。這是極其英明正確的決策,我們老百姓心水也很清,所以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奔小康,奔富強。

但是階級還赫然存在,當然階級鬥爭也必然存在,有時甚至還異常激烈。這包括了我們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了中國跟外國尤其是美國的鬥爭,現在大家都看到了,那是刀刀見血呀!

所以,習主席在十九大的報告裡對此有專門論述,在十九大上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裡更是有法定的章節表述。

我們親愛的祖國正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全世界人民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但是以美帝為首的列強們可寢食難安啦!他們正在不斷折騰,恨得獠牙磨得嘎嘎的山響啊!

毛主席教導我們,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它們總是沿著:失敗—搗亂—再失敗—再搗亂,直至滅亡——這樣一條命運邏輯走下去。

現在,我們已經把國內的階級鬥爭交給司法程序和司法機構去處理了。我們又把國際間的階級鬥爭交給外交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了。你看我們的生活環境啊,在動亂的世界裡,簡直是天堂了!但是我們心裡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啊!要不我們就對不起在鬥爭前線流血犧牲的英烈們啊!我們雖然幸福,但是千萬不要做“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商女”啊!

我們在研讀文藝作品時也不要忘記身邊的階級鬥爭啊!

浩然、莫言都是著名作家,我沒有評價他們,我只是談談我們心裡應該具備文藝評論的武器而已。


手機用戶78710396158


莫言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基層,這與作者生活背景有關,其作品多陰暗面少積極向上之精神,不象魯迅的作品具有一股民族之魂。

個人的一點見解,望諒!🙏🙏🙏


用戶桃花源記686


借用莫言作品《蛙》中主人公姑姑的話:一個有罪的人不能,也沒有權力去死,她必須活著,經受折磨,煎熬,像煎魚一樣翻來覆去地煎,像熬藥一樣咕嘟咕嘟的熬,用這樣的方式來贖自己的罪,罪贖完了,才能一身輕鬆地去死……這段令人反覆咀嚼的話,難道僅僅是主人公姑姑的自我表白嗎?假如作者對人生,以及對生命沒有深刻的反思,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嗎?相信作者對生命之態度是真誠的,文筆也是犀利的,而僅僅把作者對人性醜陋的揭示,說成是陰暗與低俗,逢迎與獻媚,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正如作品「蛙」的扉頁以及封底所寫: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歷史之痛,呈現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竊以為,這段被反覆使用的話語,當屬於作者的,家國天下之情懷,從這個角度看,這種鞭撻與揭露,又何嘗不是悲憫與謳歌。就人性而言,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致是相通的,以此著眼,相信諾貝爾獎不是白給的。


微草的詩情


《自由體詩》

——(論莫言與莫言的作品)

時代人人看不同,你看繁華他看瘋。

本身也就該如此,同一時代多種容。

——)時代。任何的一個時代,它都是具有好壞兩面的……。時代。任何的一個時代,它都有它的選擇性的……,如果是被時代選中的人,這些人就是幸運兒,就是受益者。相反,如果是被時代拋棄的人,這些人就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了……。其實時代,並不是公平的,其實時代,就是這一批人,去剝奪另一批人,的生存權的,這就是時代的本質事……。



如若天風


莫言和許多作家一樣,他們不是刻意迎合西方,但是他們所持的價值觀和西方相吻和,認為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是虛無的。所以他們過分誇大人性陰暗面,他們和偉大的作家差距在於,偉大的作家他們揭露了人性的陰暗,同時也發現人性的光芒,他們努力使人生擺脫陰暗而走向光明,這樣的作品讀來使人感到親切,溫暖。莫言和很多作家的作品作為一種文學現象暫時流行,流傳不太可能。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有缺陷。


264971583


莫言是個小說家,以寫小說見長,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勤奮,且悟性好,加之在部隊服役時有很好的創作環境,本人又對讀書寫作幾近如醉如痴地步,又喜好涉獵外國各種風格各種流派大師的文學作品,善於借鑑吸收,融匯貫通,為我所用,因而創作路子極寬,豐富靈活,積澱深厚,為後來的佳作迭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期作品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是一部新派實驗之作,表現手法非常異化,獨具風格,小說中的主人公從頭至尾沒有說一句話,但讀能處處感受到他在說話,把這個人物執拗掘強的性格刻畫的活靈活現,如在眼前。中篇小說《歡樂》刋登在當年《人民文學》雜誌上,是一部典型的意識流之作,發表後,引來各種非議,因其寫作多異性,而爭鳴不斷,也轟動一時,把考生爭先恐後搶過高考獨木橋的焦慮、困惑、難堪、悔恨、傷感、興奮等心態場景表現的淋漓盡致,發人深思。還有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力作《狗道》,把抗日戰爭日寇燒殺搶三光政策製造的屍橫遍野、哀鴻滿地,狗與狗、狗與人之間搶奪屍體的血淋淋場面描摹的真實可感,慘不忍睹,越法激起讀者對日本鬼子猶如野狗吃人的憎恨!

至於莫言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結合的成名作《紅高梁家族》,則更被大家傳頌,久讀不衰,遐爾聞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所表現出的宏大厚重的主題,即中國人民捨生忘死敢於與強敵日寇拼死的精神,這才是最珍貴的!至於小說中所描寫的野性狂熱的愛戀之情,則是對原始人性激情四射的展示,並不是像一些人所說有意暴露醜的東西給人看,這種說法是膚淺和幼稚的。當然從另一個層面講,對一些讀者也是可以理解的。

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生死疲勞》《豐乳肥臀》《蛙》等,或者以現實主義見長,或者以浪漫主義抑或魔幻主義見長,都是直擊現實,揭示人性,抑惡揚善,鞭打假惡醜、歌頌真善美的作品。即使揭露醜的東西,也如魯迅先生所言,“揭出傷疤,引起療救的注意”,讓人世間變得更好,沒有什麼故意可言!再說了,即便莫言的作品大多表現悲劇內容和主題,也是有意避開傳統的“高、大、全”表現主題,正如魯迅先生說過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這樣豈不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大約就是莫言創作獨樹一幟而與眾不同能一舉榮獲諾貝爾獎的原因吧。


中部子劍


莫言先生是我國最敢說真話的偉大作家,他的作品所描寫的故事就好象在每個村莊都發生過一樣,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因為我與莫先生是同齡人,他所描寫的故事情節,幾乎我都經歷過,說來慚愧,我也特愛好文學創作,只可惜直今我也沒練就那樣一支生花妙筆,否則我也會那樣寫。


一片獨雲10


真的寫得很好!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莫言,就足以證明了。凡是讀過莫言文學作品的,都會被莫言強大的敘事能力所歎服,特別是獲獎的那部《生死疲勞》,其魔幻結構、敘事,國內更是無出其右。凡對莫言作品說三道四者,一是沒認真讀過或乾脆就沒讀過(當今全社會極度浮躁、壓力山大之時,能心平靜氣讀完大部頭的長篇者已經不多了)即人云亦云陷入集體無意識中,甚至把調侃、貶損幾句莫言作品當成了時髦。二是吃醋心理。國人得不到諾獎的時候就產生諾獎情結,一旦獲獎,則打翻醋罈子——為什麼獲獎者不是我呢?你憑什麼獲得?其實莫言作品的好與壞,只要本著文學評論的原則、高度去閱讀、對比,你會發現當今國內文壇能獲諾獎的,非莫言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