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李白

有唐一代,社會上一直流行著一種風雅而特別的社交公關行為:干謁!

干謁的意思,就是為某種目的而求見。在唐朝,詩歌是最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將詩歌與干謁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所謂的干謁詩。

干謁詩的出現,可以說是唐朝帝國賜給那些寒門子弟的一種為數不多的階層上升機會。唐朝的開放與包容程度,不亞於現代社會,讀書人不管你是來自帝國的哪個窮鄉僻壤,只要確信自己的詩歌是屬於那種出類拔萃的不一樣的煙火,完全可以將詩文發給帝國的達官貴人。

如果這些上層人士很是欣賞你的詩文,點贊後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轉發,一夜成名或者被皇帝看中也是不在話下的。這種晉升渠道,很類似於今天的我們所說的網紅之路。

將干謁詩打造為“爆款”,可以說是唐代寒門學子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也不乏一些被人津津樂道文壇佳話的成功干謁案例,比如王勃與劉祥道、白居易與顧況、杜甫與高仙芝,但成功的網紅之路上帶有坎坷、顛沛流離之感,當屬李白!李白的網紅之路,可以說是低開高漲之勢,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過程坎坷且輝煌!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李白:意氣風發求入仕

意氣風發求入仕,出師不利走四方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20歲的時候第一次離開家鄉江油,開始了自己的蜀中漫遊之旅。這個時候的李白,雖然已經冒著一股的“仙氣”,但也是凡俗之人。

凡俗之人的他當然也想做著一些凡俗的事,年輕的李白,就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和司馬相如一樣,直接被皇帝“點贊加微信”,也就是李白終生都渴望能夠躋身朝堂,成為李唐權貴中的一員。所以在遊玩蜀中的途中,也不忘干謁一事。

李白蜀中之行的目的,就是要投刺拜謁當時被貶到四川的益州刺史蘇頲,因此主動向蘇頲獻上了自己的《明堂賦》和《大獵賦》。

蘇頲見了李白的文章之後,公開誇獎了李白一番,據記載如是說:“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蘇頲對李白的誇獎,並不是口頭說說,而是已經進入了實操階段,因為蘇頲在後來直接草擬了一份《薦西蜀人才疏》中就表述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可見李白的網紅之路起步是成功的。

但這一次看上去一帆風順的干謁之路,李白為何最後卻失敗了呢?其實這還是歸結於李白的自身問題,也就是說,當時的李白還是個愣頭青,對官場人情世故的瞭解幾乎是透明,憤青少年不知覺得罪了人。

具體情況就是李白的首次出山,不僅拜謁了蘇頲,他還走了另一位當地長官李邕的門路,當時的李扈是渝州刺史,通俗的講就是腳踏兩條船!

李白拜謁蘇頲,一帆風順,卻在李邕門下飽受冷淡,結果心高氣傲的李白狂士之風發作,便寫了一首面斥李扈的詩歌《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李白: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首流傳千古的詩,無論從哪一點來看都將李白傲骨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卻也是披露著李白對李邕有眼無珠的不滿之意。

李邕好歹也是在當地有名望的官員,愣頭青的李白就這樣毫無忌諱地硬懟這種大人物,結果就是即便蘇頲看上了李白的才華,讀過《上李邕》之後,也只能悄悄地把推薦信撕了。

李白的首次拜謁之路,就這樣不了了之。這次因狂傲而失敗的行動,不僅困擾著20歲的李白,在他後面幾十年的人生中,也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正如他所說的“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李白雖有才,但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年輕氣盛引爆的衝動而買單!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橫空出世《蜀道難》,流名“詩仙”傳古今

自打信心滿滿地去拜謁求仕失敗後,受挫的李白便去了遊山玩水,寄情於大自然之中。所作之詩歌《蜀道難》,是在公元742年,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41歲,已是不惑之年,按古代平均壽命來說,這個時候的李白,半截身子已經是進了黃土!

而此時的李白,也早已不是20歲出頭時候的愣頭青,官場的受挫、大自然的孕育已經將李白“培養”成為了一個成熟而理性的文人!從這篇曠世佳作《蜀道難》就可以看出。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在整個唐朝以來一直是一個超級熱門的話題,之所以熱門,是因為蜀中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被整個朝廷視為戰略後方的珍寶,朝廷也會派出比較高級的文官進行鎮撫,誰讓蜀道是唐朝的命脈之一呢!

所以,蜀道自上而下都能夠得到大眾的關注,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持續不衰的熱門話題,這不僅僅表現為封疆大使的往來頻繁,更表現在於蜀道這一主題早早就進入了文人的視線。

唐朝以前,就有梁武帝蕭衍第三子蕭綱以蜀道為題的《蜀道難》:“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除了蕭綱,還有文人劉孝威的《蜀道難》:“玉壘高無極,銅梁不可攀”。可見在此時,蜀道的險峻與瑰麗之氣就已經被世人皆知。

到了唐朝,更是有初唐四傑,也為蜀道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詩句,比如王勃的“重門臨巨壑,連棟起崇隈”,比如盧照鄰的“巖景藹朱光”,比如陳子昂的“片陰常作雨”等等。

從中可以看出,“蜀道”這個主題,雖然是個“自古以來”的熱門話題,但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詩歌主題。在李白之前,以“蜀道”為主題的詩歌要麼是單單去吟詠蜀道風光,要麼就是感嘆一下蜀道的天險如何崔嵬。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李白:既要落筆“蜀道”,也要與眾不同

李白動筆寫下《蜀道難》之前,也曾遇到過這個尷尬的局面。

既要成為“網紅”,李白就不能讓自己的詩歌在眾多同類裡泯然於眾,正如前文所說,想要讓自己的干謁詩博得顯貴的眼球,必須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爆款詩文,所以李白想要讓《蜀道難》成為聳動公卿的爆款文,就必須另闢蹊徑,對於一代盛世詩人李白來說,他做到了!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藉以古代傳說“蠶叢”“魚鳧”和“五丁開山”,直鋪蜀道開闢不易,隨後以“上有六龍回日,下有衝波逆折”直舒蜀道之險,如此怎能不讓人感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呢?

全詩294個字,字字透漏出李白奔放的言辭,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不僅是在說蜀道的艱難險阻,更是刷新了人們對“蜀道”題材的認知。

而李白通過這篇爆文《蜀道難》,為他吸引了不少的鐵桿粉絲,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詩壇高人賀知章讀了李白這篇干謁詩之後,更是直接驚呼:“子,謫仙人也”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賀知章

賀知章何許人也?不僅觀之禮部侍郎兼賢院學士,更是寫出了“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的金句,妥妥的達官顯貴和詩壇強者。

李白《蜀道難》橫空出世後,不僅告別了曾經的愣頭青,更是坐實了“詩仙”的稱號。

不僅如此,在賀知章的讚賞與推薦下,李白更是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睞,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更是降輦步迎,在玄宗問及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到這裡,李白的“網紅之路”可謂是走到了人生的巔峰,詩句名動天下,粉絲遍及翰林,升職加薪,好不快活!

從愣頭青到坐實“詩仙”稱號:李白“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

李白

結語

在古代,詩歌繁盛的唐朝是文人墨客走向巔峰的最高平臺,而李白,在整個燦爛的盛唐之中,可謂是所有文人墨客的代表,實力雄厚的大V。可以說,李白在唐朝的“網紅之路”,坎坷且輝煌,但是回過頭來看,誰不曾年少、輕狂過?不經歷風雨,怎能看見彩虹?無論如何,李白始終是盛唐詩歌中一朵盛開的“青蓮”,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