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

有何不同?

浙江·乌镇

—— 脑梗康复 患者纪实 ——

脑梗后遗症——偏瘫,带给患者不止身体上的残疾,更有精神上的创伤。

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病?走出偏瘫阴影,重回正常人的生活轨迹。脑梗患者陆女士的经历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意外来袭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2019年7月,陆女士在一次游泳时突发视物模糊,紧急送往桐乡市中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诊“脑梗死”,随即转诊至嘉兴市某三甲医院进行“溶栓治疗”。

治疗后,陆女士的意识仍旧模糊,又转诊至浙江省知名三甲医院住院保守治疗。住院第2天,意识才渐渐清醒。

等到病情稳定,陆女士便在杭州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康复治疗。

康复,康复

及时的康复加上积极的训练,离开杭州时,陆女士的四肢已经能大部分自主活动,也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但她对偏瘫问题和患肢的不灵活仍不满意,她想恢复的更好。

在和病友的沟通中,她了解了雅达医院应该可以帮助她进一步改善行动能力。于是,陆女士来到了乌镇雅达医院,在这里继续自己的康复之路。

经过详细的康复评定,医疗团队为陆女士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训练计划。

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训练增强偏瘫侧肢体功能,纠正异常步态;作业疗法提高上肢协调能力;平衡功能训练改善躯干平衡稳定性,神经肌肉电刺激提高薄弱肌群肌力等综合康复治疗……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陆女士在进行PT训练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陆女士在进行下肢训练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陆女士在进行OT训练

有人情味的专业康复

陆女士的康复训练有条不紊的进展着,但是有一个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她——失眠。患病以来,陆女士常常一天睡不足4个小时,非常影响白天的训练状态。

我们的治疗师得知了陆女士的这份苦恼,在开展肢体训练之余,专门为她增加了一项辅助睡眠治疗,每天给陆女士按摩头部,放松紧张神经;按摩颈部,缓解颈椎压力。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治疗”,陆女士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来躺在床上苦苦等天亮,现在她能持续睡眠7小时以上。

更意外的惊喜,来雅达一个多月后的某一天,陆女士发现自己手臂能够不那么费力的向上抬起了,手指也跟着能够微微张开……

陆女士的康复体会

“心态很关键,要接受‘病人’这个身份。”

患病后的一段时间,陆女士很焦虑,这导致了她长期失眠。

来到雅达后,陆女士的一位好朋友过来陪护。朋友的陪伴以及较为明显的康复效果,让陆女士慢慢找回积极的心态,正视自己“病人”的新身份,却也更加积极实现“正常人”的康复目标。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陆女士在练习走路

两次康复经历,陆女士都很满意。但在雅达,陆女士除了满意,还有惊喜。

训练中,治疗师清楚每个阶段该做什么;训练之余,治疗师还会指导生活康复技巧。陆女士信任自己的治疗师,只要自己积极去做了,就能见到效果。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陆女士在进行PT训练

陆女士的治疗师为她的自律点赞。她的自律不仅体现在训练中,更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吃饭、洗碗、刷牙、洗脸拧毛巾、洗袜子等生活琐事,陆女士都自己一个人完成,而且尽量使用患肢去完成。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一次意外,两次康复,有何不同?

陆女士在做家务

如今,陆女士对康复目标有了新的期待——能够重新开车上路。

祝陆女士目标早日达成。也希望所有脑梗患者,都能和陆女士一样,在治疗中重建功能,找回生活的自信,也找回更多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