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華縣瓜坡東溝捉蟹記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東溝捉蟹記

作者 李吉超


(注:此文寫於2009年)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而盛大的掃墓祭祖日。這天,天氣晴朗,春光明媚,氣溫回升,四野放綠,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藉機迴歸大自然的懷抱,感受春天般生命不息,處處煥發著鮮活的氣息。

渭南華縣瓜坡東溝捉蟹記

10時趕到老家,大哥和年邁的老母親早已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母親堅持說:“吃了早飯再上墳!”作子女的,只好依母親的安排。事後想起來,母親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


除母親外,我們一行6人,在祖墳地做完各種祭掃事宜後,外孫子沫鬧著要去溝口水庫邊撈蝌蚪。在水庫邊撈一些蝌蚪,裝入瓶子後。子沫又說:“要捉螃蟹!”其它人在水庫邊賞景休息,我又和子沫,去了東溝裡搬起石頭捉水中的河蟹。


東溝,位於華縣瓜坡鎮故城村村南。故城村南有3條土溝,自西而東為西溝(又名擔水溝),南峪和東溝。3條溝,唯有東溝最長、最大,支溝多,植被茂密,溪水豐盛,常年不斷。溝口,又是村裡人在改革開放初修建的一座小型水庫。水庫被村民承包後,放養了魚種,這裡多年成為人們垂釣的好去處。美不美,故鄉的山和水。既然是故鄉,自然就是生養筆者和一生中最難割捨的地方。自小時起,就經常在溝裡割柴、割草,已是家常便飯了。熟悉、瞭解3條溝的狀況亦是順理成章之事。近幾年才知道,東溝裡溪流下,生活著不少螃蟹。捉螃蟹,也成了當地少年兒童在野外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兒童,尤期喜歡這項野外活動。

渭南華縣瓜坡東溝捉蟹記

為了捉到螃蟹,我和子沫,一直跑到東溝裡面很遠的地方。從溝口開始,沿著溪流逆勢而上,聽著動聽的潺潺的溪流聲和布穀鳥不時和鳴的交響曲,我倆一步一步的向上流移動著……每搬動一塊石頭,就得注意觀察,是否有螃蟹。搬著、搬著,我們不知不覺,跑到了溝的最底部,直到無路可走,直到泉水乾涸止流,才予以止步。雖說是在溝里長大的,可溝裡的縱深部還是頭一回涉足。這次也算作是一回探腳追源吧!


東溝,是關中平原,三級黃土臺塬形成的。它原本也是十分平整平齊的黃土堆積層,卻由秦嶺北坡的雨水徑流沖刷而成。如今的東溝狀,溝內主要有支溝4條,縱深達3km。上世紀70年代初,涉溝的2個村都在溝裡建有林場。經幾十年的哺育,這裡草豐林茂,溪水常流,各種鳥類棲息在這裡,自然環境優美。盛夏,也是避暑乘涼的好去處。近幾年,附近已有不少遊人涉足這裡賞景休息,使身心得到放鬆。


這次和子沫去東溝抓螃蟹,雖說路難走,對於正在成長的7歲孩子來講,也是一種鍛鍊,也是一種在困難面前的考驗,必定經過努力,戰勝了困難,既抓到不少螃蟹,又使身心得到鍛鍊。對子沫以後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是一次莫大的幫助和支撐。自小就打下了戰勝困難的艱實基礎。

渭南華縣瓜坡東溝捉蟹記

雖然抓了不少蝌蚪和螃蟹,為維持生態的平衡,教育孩子,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還是把許多蝌蚪和螃蟹放歸了大自然。回渭南,只帶幾隻樣本,試養、試養。進行必要的科學養殖和成長觀察。以此培養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