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文 | 清心

如今大部分年輕人的父母,對自己兒女的戀愛、婚姻都秉持民主、開放的態度“我們都無所謂,只要他們彼此喜歡就好了”。可是在百年前,這不僅是不可能的事,甚至還視自由戀愛為傷風敗俗之事。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傷逝》正為這一時代作了一個最深刻的註解。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魯迅

作品背景

《傷逝》作為魯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收錄在小說集《彷徨》裡。《彷徨》寫於1924-1925年間,是魯迅在“五四”運動新文化發展時期寫成的。

五四時期,年輕知識分子響應新文化運動的號召,勇敢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個性解放,《傷逝》裡的涓生和子君是他們當中的代表

子君,一個受新文化運動洗禮的知識女性,與涓生相處半年後,毅然與父家決裂,“分明、堅決、沉靜”地發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並果斷付諸行動。

涓生,作為這段感情的回憶者,以他的切身感受來回顧和子君從戀愛到感情破滅的經歷。通過他的自述,我們可以看到他曾經的愛情、悲痛和悔恨

然而,即使他懺悔“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也並沒有削弱涓生作為典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渣男”形象。要知道,子君全程沒“說話”,我們看到的都涓生的“一面之詞”。

當然,這是作者的寫作手法,但是作者為什麼會用這種寫作手法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一傷一逝”,是必然,還是偶然

涓生和子君從最初衝破阻力爭得自主婚姻,到最後感情破滅只用了一年的時間。這段曾經熱烈、真摯的愛情,最終卻以“一傷一逝”落幕。這縱然有時代的背景,但其中也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原因。

1、 面對世俗批判的眼光,他們反應是如此不同

當他們兩人一起外出尋找住所時,“路上時時遇到探索、飢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時”,涓生“一不小心,全身就有些瑟縮,只能馬上提出自己的驕傲和反抗來支持。”

而子君“卻是大無畏的,對於這些全不關心,只是靜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

在他們未正式同居前,已經顯露出這段感情潛在的危機。可以看出,涓生雖然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但封建思想意識還深藏在他的骨子裡,還影響著他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他骨子裡其實是不自信,甚至是懼怕的。這一點,恐怕連涓生自己也不自知。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2、 二人對彼此其實並不瞭解

子君的“大無畏”其實是建立在涓生的身上的,一旦涓生這座“大廈”在她生命中倒塌,對她來說是毀滅性的。

從涓生的回憶可以看到,子君的思想啟蒙很可能來自涓生。他們還處在熱戀期的時候,當涓生對子君大談新思想、新文化時,子君“總是微笑點頭,兩眼瀰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

當子君發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涓生形容子君的話是“震動我的靈魂,……,而且說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國女性……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

然而他誤會了,子君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涓生,我是你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愛你)的權利!

大概女孩子都是感性的,特別是熱戀中的少女,子君的“大無畏”是有水分的。更何況她把這種“大無畏精神”建立在涓生身上,更何況如涓生所講,子君“大概還未脫盡舊思想的束縛”。

所以,當涓生對她說:“我已經不愛你了”的時候,子君心裡是何等地絕望。她交出去的東西太多了,她的家不要了,她的人,她的心全給了涓生。當她與家決裂的那一刻起,涓生就是她生命的全部。當這一切都歸於無有的時候,離開這無愛的人間是子君唯一會做的事。在那個時代,要求一個被同居愛人拋棄的女子重新站起來,談何容易。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3、 一個想要靈魂伴侶,一個只想要個幸福小家

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和婚姻是建立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目標之上的。涓生以為子君是他同頻的靈魂伴侶,進入婚姻是為了昇華這份愛。

然而婚後卻發現,子君追求的不過是戀愛婚姻自由,當奮鬥目標實現後,就把狹窄的小天地當作整個世界,把小家庭生活當作整個人生意義。如此的衝突之下,走向失敗是必然的。

婚後不過三個星期,涓生就“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也開始嫌棄起子君來,和他沒有共同愛好,連帶子君給喜歡的小狗改的名字,涓生也看不上。更別說後來因為涓生失業加速兩人的感情破裂。或許他

們兩人根本就是兩條平行錢。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現實意義

偶爾會碰到有人跟我說,以前的書讀來有什麼用,都過時了。

是啊,《傷逝》寫於1925年,那個視“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為新風尚、新文化的年代,距今將近百年,對今天看“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再平凡不過的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1、婚姻是盟約,夫妻是盟友,需要二人共同成長

夫妻共同成長才能走得更遠,因為沒有一方是一直堅強的,必要時可以相互取暖。

就像涓生,他的失業加速了和子君感情的破裂。因為他的失業,原本樸素平淡的生活更顯慘淡。涓生多次說子君近來“較為怯弱”,後來他為了生計,疲於找出路,說自己也變得“較為怯弱”了。其實這也反映涓生的內心期許,希望在他失意、軟弱的時候,能夠得到子君的鼓勵和支持。有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會走得更遠。

哪段婚姻沒有經歷過一點風雨的?所謂風雨同舟,就是把生命中遇到的困境看作是對二人關係的一種考驗。經歷過後必然見彩虹,婚姻也會越來越牢固的。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2、真正的愛情,不只是彼此吸引

真正的愛情,一定會彼此吸引。然而這是不夠的。對方身上明顯的優點,如長相佳、性格好、才華優,憑什麼你被吸引了,而別人(情敵)不會被吸引呢?一定是有些什麼是隱藏起來的,別人(情敵)不容易發現,而你看見了,而且也是對方最為看重的。

然而,這還不夠。真正的愛,是雙方都能以彼此為先,願意為著對方的好處,隨時做好為對方“犧牲”的準備,可能是你的愛好,可能你的想法,抑或其他什麼東西。

真愛也並不是意味兩人完全沒有衝突,而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發現原來彼此還不夠了解,願意為著這個差異一起努力,同時也相互包容。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3、婚前守貞,是最基本的底線

如果有哪對年輕男女問我幸福婚姻的秘訣,我大概只會講這一點:保守自己的心和行為,等待新婚之夜。

大概沒有哪個男生或女生完全、一點也不介意自己的另一半在婚前曾經和別人有過那種關係。我認為,未婚以前,男生可能要擔起最主要的責任和義務,保護和尊重女生不受任何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戀愛能夠走到最後,進入婚姻,非常美好。但戀愛失敗,天各一方,也是常有之事。

女生呢,不要相信什麼“同居是試驗一段關係是否合適”的鬼話,愛你的人一定會尊重你、保護你,不會讓你感到羞恥。當然,作為女生,也要懂得自愛。因為,真愛是真的值得等待

再讀《傷逝》:讓我明白婚姻、愛情的真相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