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一輩的喜歡催婚?

鄧晶星


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中國老一輩的思想一直傳承至今,到了一定得年齡不結婚就好像不能在結婚了,也許在他們眼中結婚到了年齡就是法責,所以他們沒惡意也就是一種自然壯態,你在經歷大齡大女們這種事情都在上演。

其實父母也是想在他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子女的幸福快樂,對於中國人都傳統都是以成家立業為基礎所以長輩們都喜歡說該結婚了 ,還有就是父母也想給我們一些多多的幫助讓我們減輕生活壓力。對於目前的現狀來看父母覺得我們到了25/30歲還沒有結婚就有可能很難找到對象。所以就形成了一種觀點,早點結婚就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總結一下如果你的年紀超過25歲上可以考慮結婚。我知道能夠尋找自己稱心如意的另一半真的很難,我們不想結婚是不想去將就也不想去討好別人,可能是覺得擁有財富自由才能擁有愛情把。放下所有的觀點簡簡單單這才是真。


宅軒雅居


第一種可能是,見面沒什麼說的,所以沒話找話說。你見到人家孩子沒啥說的,不也問一句,小朋友學習怎麼樣啊。

第二種,八卦心理。好奇寶寶,想知道任何人的近況,花邊新聞哈哈

第三種,真正關心你的。我是三十三了才結婚。如果我現在碰到不想找對象結婚的親戚,我就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我的人生經驗。早點結婚沒壞處。就像是去麥田裡挑麥穗,如果你錯過了中間又大又好的,這山望著那山高,最後只會後悔。





不負時光777


為什麼老一輩的喜歡催婚?其實不只是老一輩。我個人也覺得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做這個年紀的事情。本人94年,妥妥的90後了,也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我的想法也在一年一變。\r人生,就是在不停地思索和摸索。

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我不想結婚,或者說不想那麼早結婚。剛畢業的時候,班上有個女生就訂婚結婚生孩子了,一氣呵成。

剛開始的時候還很納悶:為什麼年紀輕輕想不開這麼早結婚?外面的花花世界還沒玩夠,有孩子有家庭哪裡自在?

然而,過了兩年,現在的我覺得,結婚生子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了會更完美,更幸福。那早生早恢復,然後可以去做一直想做的事,因為現在有伴侶陪伴,有人支持,不怕折騰不怕失敗,我個人覺得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美好的,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有愛人,有孩子(後話),沒有後顧之憂,這是作為一個女生的想法(男生我不知道)。\r與其說老一輩喜歡催婚,不如說老一輩是希望你過的安穩幸福。因為這是他們對於安穩幸福生活的定義,所以他們覺得年輕的我們也需要。\r我們現在之所以覺得他們催或者是煩,也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沒有體會到他們那個年代的漂泊和苦楚,有父母給我們的溫暖港灣,就可以在外面肆無忌憚瀟灑地生活。

然而父母會有老去的一天,我們也會老去。

在父母眼裡,我們越晚成家,他們就越擔心,擔心種種,兒女孤獨終老在他們眼裡無疑最壞的結果,因為親情和天倫之樂是用再多的錢買不了的,他們不想讓這種情況發生,催婚便是把這種情況扼殺在萌芽或是假想階段。

可能也有人說,結婚生孩子以後生活就剩一地雞毛。這就是生活,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打定主意不結婚,那完全不會有這些雞毛。

但結婚作為將來時,這些總會面對,畢竟我們確實就是普通人,結婚生子就是必須要面對的,沒有辦法。

相信好好經營生活,是會獲得幸福的!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幸福生活也是一樣!![玫瑰]


獨孤夜雨


為什麼老一輩喜歡催婚,因為老一輩認為過日子過的就是人氣,你不結婚哪來的後代。說說我自己吧!因為我自己從小吃苦受罪夠了,我家老公家經濟條件都不好,我真不想看著我的孩子一出生就啥都沒有。我剛結婚我婆婆就不停的催我們生孩子,可我跟老公商量好了過幾年再生孩子,可是婆婆不樂意啊!不在一起了天天是打電話催,說什麼村裡人都在問結婚咋也不見你兒媳婦懷孕呢!聽到這些話我就惱火,最怕的事就是回老公家,害怕面對她們咄咄逼人的嘴臉,我也不是那麼沒主見的人,聽多了我就開始跟婆婆吵了,吵得最厲害的一次我把他兒子打了,真是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啊!經過這次打架我也徹底明白了我就是一個外人,誰也別想做我的主!


遠嫁的姐們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出於對子女人生幸福的關心   

在中國的文化習慣中,“孩子是父母身上一塊肉”,管孩子長、管孩子短,已經成為天經地義。先不說管孩子婚姻,即使孩子啃老,有些父母都心甘情願。說到為孩子張羅婚戀,更是樂此不疲。   

在許多城市,都能見到一些公園裡有大片區域的“婚介角”,許多家長在那兒舉著或樹上掛著打印好的晚輩的個人信息,“買賣”的氛圍非常濃厚。他們用一種執拗的方式愛著孩子,這樣,很多孩子被催得受不了,感覺再不結婚生子,好像犯了大錯一樣。   

老人為兒女的終身大事著急,無非是想讓兒女早日成家、好好過日子,這種希望其安定、幸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顧子女的想法和現狀,固執地要給兒孫找對象、催婚、逼婚,對子女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到頭來催婚不成還催生事端,就得不償失了。無論兒孫們如何反對這一類的行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的根本動機——關懷子女的幸福。   

二、與國人的文化觀念有關   

父母認為子女的人生軌跡就是成家立業、結婚生子。他們要看著孩子把“人生大事”一項一項完成了,才會覺得一生完整,才不算失敗。一旦兒女偏離了這個軌道,他們往往覺得很難接受,特別是一些自己結婚比較早的老年人,經常在嘴邊唸叨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都上小學了。”   

“安居樂業”是絕大多數人對生活的追求。但在當今社會中,生活、生存的狀態不再是四平八穩、亦步亦趨,安居、工作、發展的不穩定性遠超出人們的掌控。家中長輩也有此感受,故內心著急、焦慮,想通過自己 “幫”兒女一把,好讓他們“穩定”下來。   

三、催婚的長輩內心空虛、焦慮   

許多老人退休後,空虛無聊,總要找點兒寄託,兒女的婚事就成了最好的寄託點。如果老人周圍的親朋好友多唸叨幾句,他們內在的焦慮就會被激發出來,變得愈加焦慮。其實,兒孫的婚姻大事是他們焦慮的替罪羊,這樣的老年人,即使孩子被催得結婚了,他們還會湧現出新的焦慮點。也許是催兒女趕快身孩子,也許是其他的事情。   

過度焦慮的老年人最好進行身心的自我調節,比如豐富業餘生活,培養個人愛好等,當精神生活充實了,也就沒有太多時間操心子女的婚事;如果自己調整不好,則需要看看心理醫生,以免把焦慮轉嫁給子女。

四、催婚是老人與兒孫之間的聯結

許多長輩催著兒女、子孫找對象結婚生子,是希望能與子女兒孫之間找到一點聯結。當孩子還在襁褓中,家長所能給予的,是一個勁地喂、穿、護;孩子上學讀書後,家長所能關注的,就是作業、成績、排名。當孩子工作後,從老人角度看,一年好容易見孩子一次面,他們很希望能夠與子女有更多的互動,但是說孩子的生活環境不清楚,工作內容不知道,社交情況不熟悉,沒法兒就此展開話題。能與孩子形成聯結的話題,只剩下血緣宗脈了。因此,老年人會用關心兒女人生大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五、缺乏邊界   

心理學上有個重要的概念叫“邊界”,但在中國的家庭,彼此擁有邊界是很困難的。很多家庭的父母為了孩子而活;等到孩子長大後,孩子又為了父母而活。頻頻催兒女結婚的家庭,就是家長模糊了與孩子的邊界。   

有些媽媽會對孩子說,“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離婚了!”健康的家庭應該是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催婚的父母看起來處處為子女操心,很愛孩子,本質上卻是在控制孩子的生活。他們潛移默化中給子女灌輸這樣的一種理念:你要是不結婚就是不聽話,你不聽話,就是對不起我。事實上,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子女是否要結婚,以及什麼時候結婚,只是他們的選擇。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靈靈講說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高亞麟對此做出了回答:“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也就是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牆就沒了,你將直面死亡。”

初聽此話讓人不明所以然,細品讓人心中生堵。

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父母早就承擔著很多我們並未感知過的一切,相比於死神,他們更害怕他們離開後,我們依舊只是一個人沒人疼愛。

在《父親的死》中周國平寫道:“父母在,他的來路是盾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則被遮掩著。父母不在了,他的來路就變得摸糊,他的去路反而敞開了。”

是的,父母在,我們永遠是孩子,父母不在,我們就被迫成為了大人。

所以說父母催婚的動機,實則是想自己的兒女今後幸福。他們的出發點,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好。





我是嘎嘎姑娘


時代變化的太快,但人的思想本質上並沒有變化多少,尤其是人作為動物的這個屬性,是永遠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謂動物的屬性,一個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特徵就是繁衍後代,而繁衍後代的本能又促使我們產生了於此相對應的文化。

所謂文化層次上的原因,說的高級一點就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就是國家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打仗。祭祀當然是要自己的後代祭祀自己,你都沒有後代哪來的人祭祀你,所以有後代這件事很重要。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比較通俗的解釋。

通常情況下,為什麼老一輩人喜歡催婚的潛臺詞就是我們年輕人不著急結婚,事實上你不著急結婚一個很大的真實原因就是你可能還不夠老,換句話說,只要你到了一定歲數,你就會真的意識到你需要結婚了。

人類喜歡小孩子是天性,你見到小孩子也是會喜歡的,這個沒有辦法,貓會受到人類的寵愛跟他抓老鼠沒有關係,本質上就是因為貓的叫聲和體重都很像嬰兒,這一點很少能夠被人察覺,貓咪正是憑藉著自己的這個特徵,穩穩的佔據著寵物界數一數二的地位,相比於跟他爭第一累死累活的狗來說,貓所做的幾乎等於零。

不是你不喜歡結婚,而是你還沒有到那個歲數,這應該是最不會引發爭議的一個答案,其他的所有兩代人之間的爭論都有可能是激烈的,甚至是有對錯的,但是關於結婚這件事,父母絕對是對的。

只有當你真的有了孩子,你才會明白孩子對你的意義,這件事是寫在你基因密碼裡面的,你永遠都有繁衍的衝動,永遠都有永生的理想,這是人的本能,你所處的年紀,文化,經濟地位等等差異,都只是暫時壓制或者延緩了這些本能。

可是當外在的壓制條件解除之後,想要個孩子的願望就會像潮水一般向你用來,無法抑制,所以能結婚還是結婚吧。若果暫時不想結,那就等等,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父母天然就是錯的,就是落後的。


昭烈名臣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長輩們為啥都喜歡催婚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邀請了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王挺 老師為我們做了回答,王老師將從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吧~

第一:為什麼會出現催婚現象?

第二:遇到催婚現象我們應該怎麼辦?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催婚現象呢?這裡面六個可以解釋的點。

首先,就是進化的背景。人為什麼非得結婚呢?因為人首先是兩性繁殖的,而且兩性繁殖是有最佳年齡的,比如最佳生育年齡是28歲到30歲,所以好像結婚對我們大家來說就變成了一個在這個時間必須要完成的事。

第二,結婚對人類來說是有一個明顯的隱喻作用的。

比如生育和繁衍。在現代社會里邊,我們結婚以後才可以生育和繁衍。如果沒結婚卻懷上孩子,雖然現在可能很多人也能接受,但在主流社會文化中,這個還是不被一些人接受的。所以你結了婚,你才能有生育和繁衍的價值。而從進化的角度上來看,人都是要去繁衍的,不然他的基因就無法傳遞。

對於人類來說,婚姻可能還有更多的價值。比如說,女性生兒育女,那麼她的母親的身份就是確定的,因為孩子是從她肚子裡生出來的。但對父親來說就不一定了,因為從你老婆的肚子裡生出來的孩子不一定是你的。所以,男性有一個親子關係的不確定性焦慮的。而在婚姻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婚姻這種束縛的形式,向別人宣告這是我老婆、你們大家都離她遠一點。

婚姻對女性來說也是同樣有價值的。如果一個女性通過非婚的方式就生育了孩子,在過去的歷史中,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她要幾乎無法獨立的去養育孩子。而如果有一個男性的幫助,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得多。因此,在過去,女性可以通過婚姻的方式來綁定某一個有資源的男性,來向自己提供足夠的用於養育後代的資源。在過去的很長一段的歷史中,事情都是這樣子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婚姻還能達到生育以外的目的,比如說為了兩國邦交友好,和親,將公主外嫁等等。

對於人類來說,人類的擇偶不像動物的擇偶。動物的擇偶有著極強的自主性。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想找誰就找誰,只要你力氣夠大,或者你長得夠漂亮,你都能獲得異性。動物的父母絕對不會參與到孩子的婚姻中去。可是在人類歷史上,父母在子女身上的投資是非常大的,對於父母來說,他們會考慮到長久以來的投資會不會打水漂。另外,人類親子之間的連接也要遠遠的比動物的連接要緊密得多。除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會去撫養自己的孩子外。在長大之後,孩子也會反哺自己的父母。所以人類的親子關係一直是連接著的,這種關係非常緊密,要完全脫離父母的教育,完全脫離父母的依戀關係,這是不可能的。而且,人類的離家也非常晚。很多人可能結了婚都沒有離家,還跟父母住在一起,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買車買房子都要父母給錢,所以就是結了婚以後都沒有離家。這種情況就造成在人類社會中才會出現這種逼婚現象。

第三,過去的原始社會中是沒有婚姻的,所以沒有催婚這一說。

但自從有了婚姻,催婚的現象就跨文化的存在於人類社會中。西方有羅密歐和朱麗葉,東方有梁山伯和祝英臺。人類為什麼要催婚呢?首先,在人類社會中,結婚是成年的標誌。如果一個人一直沒結婚,不管你長多大了,大家都覺得你還像是個孩子,你還沒有離家。第二,就是現代的社會婚姻,特別是中國的現代社會,婚姻一種被認可的形式,它可以非常好地滿足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需求的。另外,婚姻可以非常清晰地規定一些社會權利,比如說買房、生育、教育、繼承等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婚姻的這個形式來保證的。你買房,這到底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後財產?你生育的孩子,這個孩子跟你父母的關係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孩子將來受教育,能跟著誰來落戶口?將來這個財產誰有繼承權誰沒有繼承權?

以上三點,都是一些進化的和社會的因素對婚姻的要求。但我想,為什麼在婚姻中會出現逼婚現象、催婚現象呢?

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應該是父母的侷限。

我們剛剛說過,父母在孩子身上投資巨大,所以他們自然會希望介入到子女的各種決策上。在父母的心中他會想著,這個孩子是我養大的,所以他就一直惦記著我怎樣才可以讓我的“投資”變得非常有效、變得不會被糟蹋了。也正是基於此,所以父母才會很多時候插手孩子的婚姻的選擇,他希望能夠介入到這種決策之中,幫助自己的孩子決策一個較好的婚姻,然後以保證自己的投資不要浪費了。

出現催婚現象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老一輩父母不太相信愛情,他們對愛情和生活的幸福相關度也不是那麼敏感。

老一輩的很多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之間有沒有矛盾呢?有。但因為過去的社會條件限制,他們離婚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無愛的甚至無性的婚姻也可以持續幾十年。所以這成為了他們說教的資本:我跟誰誰誰當年也沒有談過什麼戀愛,我們不是照樣過了好多年嗎?你看我們不是也很幸福嗎?

在那個年代裡,對愛情和生活的幸福感和相關性是不敏感的。所以當現代年輕人說:我一定要有愛情才會結婚,他的條件再好,我不愛他,我就不想跟他結婚。這在父母那裡就很難理解的。你看他條件這樣好、那樣好,你要跟他在一塊過著,過著過著就愛了。這個就是他們的侷限性所在。

另一個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父母難以避免地會捲入到自己所處的社會圈子的攀比之中,他們的擇偶標準也不一樣:你看誰誰的孩子已經結婚,誰誰的孩子都多大了,誰誰嫁了個什麼樣的人,那個人有多少多少錢。他們眼睛裡所看到的都是別人光鮮的那一面,看不到背後的其他面。另外,受到同儕壓力的影響,比如你的表弟、表妹他們都已經結婚了,在父母他們肯定會覺得很難受。當他們跟別人去聚會時,別人問你家孩子怎麼樣了?他們內心裡面其實也是很崩潰的。所以當他們把這些壓力從外面吸收回來以後,自然會轉移到自己孩子身上來。

催婚的另一點是,父母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愛。

很多父母是怕孩子吃虧,總想著我對孩子一定要把握好,結婚是個大事,孩子要想結婚,他必須得選一個怎樣的人,他根本不會考慮到你們感情是什麼樣,他只考慮這個人現在看起來能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幸福。也正是基於這種狀態,你說他說錯了嗎?其實我們仔細去考慮的話,也沒有錯,因為他們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

我剛剛說了很多父母的侷限性。但是我想在最後總結一點,希望大家能夠注意,父母的很多侷限性確實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之所以跟父母發生衝突、發生矛盾,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過他們的人生,我們沒有過他們一樣的日子,沒有過他們一樣的生活。在我們現在看來,覺得不應該這樣的事情,在他們那個年代就是理所應當的。

我們不可以要求他們完全跟我們變得一樣,所以在這個時候,當我們跟他們出現矛盾的時候,更多的需要採用的溝通的方式,而不是過激的方式去表達。

除了父母侷限性之外,其實很多被逼婚的人、被催婚的人自己也是有一些問題的。

常見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情感創傷。比如自己的父母關係不良,成為一個前車之鑑。這導致孩子有點恐婚,對婚姻失去信心。覺得與其過這樣的婚姻,還不如我一個人過。還有一些父母吵架時會對孩子說,還不是為了你才沒有離婚。其實這對孩子的創傷非常大,他似乎把自己痛苦的原因都歸結在孩子身上了。這種情況特別容易造成孩子對婚姻的恐懼。

第二,親子關係不良。比如有很多控制型的父母,他們評價孩子的唯一評價標準就是是否聽話。但其實他們和孩子間的溝通非常少,溝通模式也是命令式的。所以我們也會聽到某些父母在跟孩子催婚的時,會威脅孩子,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跟你斷絕來往、斷絕關係。

第三,受某種教育影響,導致沒有戀愛經歷,而後進入催婚階段。有些我們的父母經常是這樣,從小禁止孩子早戀,不許談戀愛,要離異性遠一點。結果突然過了某個時間,一般是大學畢業、或者是25歲以後,父母會突然嚴禁談戀愛變成你怎麼還不結婚?幾乎沒有過渡。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愛情到底該是什麼樣的。還沒有來得及真正開始一段開始,就被進入了一個催婚的階段。

第四,一些人對愛情過於理想化。比如看瓊瑤阿姨、都教授這種電視劇、文藝作品,按圖索驥地去尋找自己的愛情、尋找自己的婚姻,那麼也會坑了不少少男少女。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大部分都是俗人,都是普通人,我們都是需要去互相磨合的,去欣賞對方的優點並且包容對方的缺點。可是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到這一點,所以在情感問題上面特別容易受創傷。而不少對催婚的青年,其實也正是因為情感創傷的後遺症,導致了遲遲不能進入婚姻。

最後我想談談這個時代的狀況。時代的改變使得催婚現象出現了。為什麼我們都覺得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麼理所應當的一件事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難?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完全變化了。女性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提升了,她自己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孩子,哪怕我不需要一個異性也是可以的。所以她對男性的依賴明顯降低了,那麼她可以有更長更長的時間來專注於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專注於去尋找一個異性。這樣的條件下,女性對男性的要求也會更高,她會需要一個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男性成為自己的結婚的對象。

另外,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人也都更有機會接觸到優秀的異性了。過去每一個人身邊能夠接觸的異性是非常有限的。而現在我們通過網絡,不光是跟同一個城市的,甚至是全國的乃至國外的一些人都可以進行聯繫。而且我們接觸到這些異性,還可以通過視頻,通過圖片、平面媒體,來不斷的獲得優秀異性的一些特質,你就自然會去與自己身邊的人比較。所以就特別容易出現婚姻延遲的現象。

時代衍變的最後一條,就是婚前的條件,什麼條件才能結婚?婚前的條件使得初婚的年齡越來越晚了。比如我在南京,一個數據說南京的平均初婚年齡是30.4歲。我們現在對結婚的條件與要求提高了很多,沒有房子不行,沒有車子不行,你房貸太多不行,各種事情都不行。

進化的要求,社會的評價,父母的侷限性,你的情感創傷以及時代的衍變這些原因,使得我們現在結婚這件事,變得沒那麼容易了,而且確實也容易發生一些矛盾,父母會過多的介入。

那麼,出現這些矛盾以後該怎麼辦呢?

首先,你應該明白婚姻是你的自由,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因任何原因逼迫你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另外,婚姻確實應該慎重,視婚姻如兒戲,不僅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孩子也都是極不負責任的。

面對催婚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給出六條意見:

首先,做到完整的獨立,這個獨立既包括了經濟的獨立,也要保證了人格的獨立。

首先我們先說經濟獨立。在你工作之後,你的經濟就應該完全獨立了,不需要去依賴父母了。這時牛你就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而如果你還是什麼事都不能獨立,當啃老族的時候,你有什麼理由或資本去抗爭呢?

除了經濟獨立外,人格的獨立也很重要。人的成長有幾個抵抗期,比如說第一個抵抗期是在3歲左右的時候,我們開始有了自己行動的獨立。第二個抵抗期是青春期,我們要求更完整的人格獨立。可中國的大部分孩子在這個時期其實並沒有完全的得到發展,在青春期忙著學習,又住在自己家裡邊,父母也很少會考慮到孩子需要人格的獨立。所以在那個時候,孩子一直還像小孩,父母也還把你當成一個孩子。有些人會會擔心,如果我去做這種人格獨立的要求,萬一父母傷心了怎麼辦?你不要難過,因為這幾乎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父母和孩子必須在鬥爭的過程中才能找到各自應有的邊界在哪裡,哪些事情我是可以徵求你們意見的,哪些事情你們是必須聽我的。如果你沒有這樣一個鬥爭的過程,那麼你永遠無法在家庭中進行完整的人格獨立。

其次,就要學會理解父母為什麼會催婚。

因為大部分時候父母催婚並不是說非要控制你。而是他們會擔心你,擔心你歲數大了,有什麼打算。假如你有自己的完整規劃,你可以好好坐下來跟父母談談。比如你可以告訴爸媽,在你所在的那個城市的集體裡面,這個年齡段大家還都沒有結婚。如果我現在結婚,反而會顯得跟他們格格不入。其次,我不是不結婚,我將來還是要考慮結婚。但是我一定要遇到一個合適的人,等到條件都成熟。當父母知道你對自己有非常清醒的認識、非常正確的評價、有完整的規劃的時候,我想他們的焦慮就會明顯下降,他們對你這種催促就會減少得多。

第三,如果要遇到實在是被逼無奈的時候怎麼辦?

記住這句話: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帶敵意的堅決是我不願意這樣做,但是我不是因為我討厭你,而是我覺得這個事是應該我自己獨立決定的事情,你們不需要去插手。這就是不帶敵意的堅決。你拒絕父母不是因為你不愛他們,而是你有自己完整獨立的人格。在這種情況下,確實需要你能夠很堅決的跟他們講,這件事我會自己考慮,我有我自己的打算,我有我自己的決定,我也有我自己的決策,所以暫時不需要你們對我逼得太多。你們提的意見我可以聽,但是如果你們想替我做決定,絕對不可以。

第四,要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創傷。如果你真的是因為過去情感創傷導致自己不敢進入一段婚姻,或者是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技術去進入一段心理關係的話,那麼這本身就是一個心理問題。你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來幫助你,去解決它,讓你更有勇氣的進入一段新的親密關係中,來面對自己將來所要面對的婚姻。

第五,要有合理的擇偶標準。

我們有時候會制定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擇偶標準,如果你把每一條都硬卡著去核實的話,你會發現你可能面對的人群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小,變成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標準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沒有完美的感情,沒有完美的婚姻。一個真正的所謂的好的婚姻,其實是你們兩個互相去妥協、互相去協調、互相去支持、互相去包容的結果。所以不要太過期待於一個完美的東西。

最後,就是要做到愛情和事業兩不誤。

在年輕這個階段,可能確實我們會有很多事業上的壓力,需要創業、需要不斷地學習、需要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地位等等,確實可能會比較忙。但是我個人覺得,再忙都不是讓你拒絕一段親密關係的理由,因為一段好的親密關係只可能幫助你進入到一個更好的狀態,而不會是阻礙你。我們每個人都要爭取做到愛情事業兩不誤,愛情事業雙豐收。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伯牙伯牙我是子期


 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還沒結婚生子,你可能已經成為“被催族”的一員。對於很多年齡適婚卻仍單身的年輕人來說,最怕的就是被父母無休止地“催婚”。對於長輩無休止的催婚,人們既苦惱又困惑:長輩們為何都那麼喜歡催婚呢?

  一、出於對子女人生幸福的關心

  在中國的文化習慣中,“孩子是父母身上一塊肉”,管孩子長、管孩子短,已經成為天經地義。先不說管孩子婚姻,即使孩子啃老,有些父母都心甘情願。說到為孩子張羅婚戀,更是樂此不疲。

  在許多城市,都能見到一些公園裡有大片區域的“婚介角”,許多家長在那兒舉著或樹上掛著打印好的晚輩的個人信息,“買賣”的氛圍非常濃厚。他們用一種執拗的方式愛著孩子,這樣,很多孩子被催得受不了,感覺再不結婚生子,好像犯了大錯一樣。

  老人為兒女的終身大事著急,無非是想讓兒女早日成家、好好過日子,這種希望其安定、幸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顧子女的想法和現狀,固執地要給兒孫找對象、催婚、逼婚,對子女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到頭來催婚不成還催生事端,就得不償失了。無論兒孫們如何反對這一類的行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的根本動機——關懷子女的幸福。

  二、與國人的文化觀念有關

  父母認為子女的人生軌跡就是成家立業、結婚生子。他們要看著孩子把“人生大事”一項一項完成了,才會覺得一生完整,才不算失敗。一旦兒女偏離了這個軌道,他們往往覺得很難接受,特別是一些自己結婚比較早的老年人,經常在嘴邊唸叨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都上小學了。”

  “安居樂業”是絕大多數人對生活的追求。但在當今社會中,生活、生存的狀態不再是四平八穩、亦步亦趨,安居、工作、發展的不穩定性遠超出人們的掌控。家中長輩也有此感受,故內心著急、焦慮,想通過自己 “幫”兒女一把,好讓他們“穩定”下來。

  三、催婚的長輩內心空虛、焦慮

  許多老人退休後,空虛無聊,總要找點兒寄託,兒女的婚事就成了最好的寄託點。如果老人周圍的親朋好友多唸叨幾句,他們內在的焦慮就會被激發出來,變得愈加焦慮。其實,兒孫的婚姻大事是他們焦慮的替罪羊,這樣的老年人,即使孩子被催得結婚了,他們還會湧現出新的焦慮點。也許是催兒女趕快身孩子,也許是其他的事情。

  過度焦慮的老年人最好進行身心的自我調節,比如豐富業餘生活,培養個人愛好等,當精神生活充實了,也就沒有太多時間操心子女的婚事;如果自己調整不好,則需要看看心理醫生,以免把焦慮轉嫁給子女。

四、催婚是老人與兒孫之間的聯結

許多長輩催著兒女、子孫找對象結婚生子,是希望能與子女兒孫之間找到一點聯結。當孩子還在襁褓中,家長所能給予的,是一個勁地喂、穿、護;孩子上學讀書後,家長所能關注的,就是作業、成績、排名。當孩子工作後,從老人角度看,一年好容易見孩子一次面,他們很希望能夠與子女有更多的互動,但是說孩子的生活環境不清楚,工作內容不知道,社交情況不熟悉,沒法兒就此展開話題。能與孩子形成聯結的話題,只剩下血緣宗脈了。因此,老年人會用關心兒女人生大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五、缺乏邊界

  心理學上有個重要的概念叫“邊界”,但在中國的家庭,彼此擁有邊界是很困難的。很多家庭的父母為了孩子而活;等到孩子長大後,孩子又為了父母而活。頻頻催兒女結婚的家庭,就是家長模糊了與孩子的邊界。

  有些媽媽會對孩子說,“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離婚了!”健康的家庭應該是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催婚的父母看起來處處為子女操心,很愛孩子,本質上卻是在控制孩子的生活。他們潛移默化中給子女灌輸這樣的一種理念:你要是不結婚就是不聽話,你不聽話,就是對不起我。事實上,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子女是否要結婚,以及什麼時候結婚,只是他們的選擇。

  要解開“催婚心結”,一方面老一輩自己要生活得更好,過得充實而愉快,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另一方面,小輩們在成長動態、內心想法和婚戀上的規劃,尤其是自己對精神生活質量的追求,儘可能地對長輩敞開心扉,增進老人對自己的理解,增強彼此的瞭解,消除老人的擔心和焦慮,老人就不至於通過催婚求心安了。


蘇子的情感世界


雖然有時候覺得催婚挺討厭的,還特別倔強的說一定要找到真愛。但是凡事都不能想的過於絕對,有些話確實應該記在心上。

比如說姥姥說“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是僅僅催你趕快結婚生子,他們也許只是希望你擁有一個穩定的家。

媽媽說“我還是不希望你以後遠嫁”,她不是不講道理,只是怕我以後受了委屈沒人說。

還有,即使催婚也千萬不要在父母面前說“我要單一輩子”的傻話,也許一句話都夠他們愁幾個晚上了。還是要繼續相信愛情,遇到了就努力爭取[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