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所谓的三本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上985,却不能在高考的时候考上985呢?

断弦残曲与谁听


我是电气专业咨询君。

作为一个从双非普通院校成功考研到985热门院校的过来人,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客观地说,我认为高考时只考到了三本而考研能考上985,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科毕业时人员分流了,这一点从各大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毕竟毕业生中,选择考研的人只是少部分,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就业、保研、出国留学、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等其他方式作为职业发展选择。这样一来,考研时候的竞争对手相比高考时候来说,要少了很多很多。只要你找对方法、足够努力、坚持到底,考上985也没有那么难。



当然,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本身就很优秀,只是在高中时或因懒惰或因谈恋爱或因高考发挥失常等情况,导致高考考上的学校不那么如意。但是到了大学,他们一直都渴望进入一所更好的大学继续深造,所以大学期间一直都特别努力,最后成功圆梦985研究生。



其实,考研成功与否,有时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心有多大,决心有多大就会决定你敢于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愿意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我见过的身边人考研,有本身底子不错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落败的,有屡次挂科后来痛下决心考研成功的,有准备很早特别努力最后从普通院校考上清华的……

因此,对于考研来说,大家不要瞧不起三本学生、三本学生也千万不要自卑,其实考上985研究生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肯付出更多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我是电气专业咨询君,如果您有什么关于专业选择、考研和就业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哦😊

您的点赞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啦~


电气专业咨询君


我的大学,是一所二本师范大学,里面有很多高考失利的学生,选择这所学校,就是为了考研的,因为有的院系,考研率超过70%,而且多数都是名牌大学,比如我所在的历史系,和化学系是学校考研率最高的两个系,班里成绩好的同学的目标,都是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一流的985大学,像山大这样的大学,已经是班里中等层次的学生的目标了。而奋斗的结果,很多学生都能如愿以偿。

在名牌大学里,都或多或少对研究生存在一定的歧视,有“金本、银硕、铜博”的说法,本科考985大学,需要天赋,而大学考研究生,更需要努力!

一、高中考上985大学的学生,绝对是尖子生!

虽然985大学也有不同的层次,虽然不同地区的学生考上985大学的难度也有不同,但是多数地区的985大学的录取率,不足3%,甚至只有1%到2%之间,对于高中生来说,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学生,多数学生都是很努力的,但是即便是这样,能考上985大学的依然是寥寥无几。

除了招生人数的限制之外,考上985大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偏科,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得分都需要80%以上,这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能把各科都学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二、三本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

其实,在三本学校,能够考上985大学的学生,也是非常优秀的!既然优秀,为何这些学生高考时只能考上三本大学呢?这是因为:

1、开窍比较晚: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有的学生因为贪玩等原因,导致高考失利,到了大学,他们醒悟过来再努力, 所以考得比较好。

2、避开了劣势学科:比如文科生,数学不好,到了大学选了文史类专业,这样就可以不用学数学,只要考外语、政治和专业课就可以了。

3、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有的学生,高中虽然非常努力,悟性也很高,但是因为所在的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导致高考失利,同样可以通过大学的努力,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

我还是要强调一点,在大学里能考上985大学的学生,绝对也是优秀的!但是,相比智力的优秀,他们更体现在学习的刻苦上,当年我们考研的时候,都是从大二开始准备,成立“考研小分队”,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占位,晚上学到10点多才回宿舍,如果感觉自己还“意犹未尽”,学校还有一个不熄灯、不锁门的通宵教室供学生继续学习,就这样坚持了2年多,小分队的所有成员,都如愿考上了985大学的研究生。

二本、三本的大学生,即便是考研,也难免会受到歧视,其中考研面试,就可能会被面试的老师直接歧视,据说很多大学都不愿意要某些考研基地的学生。但是,我想说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是失去向上攀登的动力,只要自己肯努力,能考上好大学的研究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三本考研上985,难度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超过了高考直接进入985院校。




高考是非常纯粹的考试,以考试分数论高低,而且大家的目标都很一致,就是考大学。

考研则不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并不是非考不可,仅仅是一种选择。与之相比,直接工作要容易得多。考研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要给自己一个非考不可的理由。唯有理由足够充分,才能在孤独的考研中坚持下去。

考研的第二个难点,在于除了考研,还得上课实习做实验,仅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考研准备。这就需要有极强的自控能力,自律性差的人,不适合考研,也很难在考研的竞争中最终胜出。




对于三本院校的同学,考研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考研的复试。

考研的复试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你不能够要求导师们,对本校和外校,985和三本的同学都一视同仁。你得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本科的学校非但不能够给你加分,还会拖你考研的后腿,这一点无可避讳。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初试成绩比别人高,未必会被录取。还需要在其他地方展现出你的实力,比如在全国性的竞赛中获奖,有充足的科研经历。唯有如此才能在复试中与名校生一较高下,并且最终胜出。

综上所述,三本考研上985,真可谓千难万难。尽管如此,每年都还是有同学从三本院校考入985名校,这也说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算晚。高考也并不能够一考定终生。只不过像三本考985这种逆天改命的事情,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恐怕只有当事人本身才知道。


上庠


985考上985是正常发挥,三本考上985确实值得大吹特吹的大新闻,我要是告诉你,三本考生北京大学研究生,你是不是激动的都哭了?

三本学生

三本学生是不是笨?我告诉你,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三本学生的确不聪明,和考上985/211的学生比,差距太大。基本上三本学生复读想考上211/985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阶段而已,而且高考不公平,北京上海高考特别容易,河南河北安徽又也别难。河南河北的三本到了北京上海是可以上一本,甚至211的。

所以不要小看三本生,很多三本生很优秀的。一本,二本,三倍只是走入社会的平台高低不一样,实际能力没那么大差别,尤其情商方面,三本普遍比211/985强太多。

为何三本考研厉害了?

首选考研是全国统一,不再受各省名额限制,三本学生和985/211一个平台竞争,说实话,985/211的考试能力真不一定比三本强太多 相对于高考阶段,985能比三本多考300分,但是到了考研阶段,基本上差距连30分都可能没有,因为考研考的不是智商而是努力,面对考研英语,数学一,专业课,昔日的985优势不能说荡然无存,只能说大家差别小很多了,比如学习一个小时,985能学一章的知识 人家三倍也能学0.6章的知识。


其实和走入社会一样,各类人差别不是那么大,比如一个高中教学的,有清华北大的,有二本的,有三本的,看教学质量,其实差别不大很大。甚至可以说没有啥差别,当然211/985的毕业生总体优秀概率比三本好点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到:为什么高考考不上清华北大的,考研保研到了清华北大?


比如很多211院校的学生可以推免到清华北大,其实高考之后,他们的分数比清华北大少一百分。比如郑州大学,2019年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推免19人,39人,名列全国29名。


这个道理和三本考上211是一样的。

比如中科大报送的,安徽省的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学生最多,这些学生高考时候理中科大的分数线至少差100分,安徽师范大学和中科大的高考录取分差距在150分以上。

那到底那些三倍这么厉害?

三本考研其实不好找,我就找一个升达大学,原来的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曾经考上北大清华的。以前考985跟玩的一样,现在985重点大学推免生多,对三本进行歧视,所以三本考985研究生难度越来越大了。

下面只看升达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考研情况。

2017年基本上只能考上郑州大学。

2016年是长安大学,西北大学

而在2012年,升达可是有考上北京大学的,武汉大学

2011年,武汉大学,西电,西工大,电子科大,北理工等一大群211/985名校。

从数据也可以看得出来,以前三本考985人数还是很多的的,但是目前这几年,升达信息学院考郑大都比较难了。

因为三本考研收到越来越多的歧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高考和考研是有一定区别的,考研中三本学生超过985学生的现象很正常。

第一,高考是按省市录取,考研是全国统一录取。高考中985录取率在全国各省差距是很大的。下图所示,天津985录取率为5.81.安徽为1.10%,差异十分明显,说明高考中985考生水平也是不同的。考研中不分省市录取,高考大省就没有优势了,三本学生和985学生的差别就没有高考明显了。

第二,高考科目比考研科目多,一方面有可能考研科目正好没有三本学生的短板科目,为三本生逆袭创造了条件。

第三,985高校保研率很高,有的学校达到50%以上,参加考研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相对较差。而三本学校基本上没有保研资格,考研的学生是三本学生成绩最好的。这样就形成了田忌赛马的格局。

第四,不排除部分考生高考发挥失常考入三本学校,也有的是在高中阶段不好好学习,进入三本学校后幡然醒悟,卧薪尝胆迎头赶上的学生,在考验中亡逆袭985的考生。




浪淘沙liu


我和我媳妇儿都是三本的学生,我在西安上学,我媳妇儿在郑州上学。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了。

首先考上三本的学生要分好几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成绩平平的。我大概把三本的学生分为几类,第一类高考失利型;第二类随遇而安型;第三类敲门砖型;第四类其它类型。

第一类大家都明白,就比如我,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每次大型考试基本都是年级前100名,要知道在省级重点高中3000人里考前100名,在我现在看来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可就是高考的时候考的不理想,刚过二本线十几分。好的二本院校肯定是上不去,职能委曲求全,选择一个不错的三本来攻读。我选择的还是西安最好的三本。

在学校里,有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考试失利了。在大学四年期间拼命努力,几乎每个寒暑假都要泡在自习室一个月。就这样,成绩一直不错 。大学毕业,顺利考进了西安的一个985院校。

第二类,就是高考成绩随缘,研究生考试成绩随缘,只是自己努力了,就行了。家里条件也不错,工作也不缺。这类型的人一般也是考不上985研究生的。

第三类,敲门砖类型。这类型人很精明,他们知道本科对于很多工作来说是敲门砖,高考无论如何都要弄一个本科上。还有一类人,就是看中了很多名企都是要求985毕业,高考既然没有进985,研究生是唯一机会了,大学期间也会拼命学习。达到自己敲门进入名企的目的。这类型的人很可怕,目的性很强。也是可能顺利进入985的。

其它类型的在这里我就不分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过也有很多别的渠道可以实现985梦想,比如参军,参加国家级大赛,学校保送等。只要自己肯努力,英雄不问出身。


半路圆心


为什么一些所谓的三本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上985,却不能在高考的时候考上985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说个真实的例子。

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中专学历,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任教。

他上师范,到工作,都是一个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是在他教书的短短的几年后,他突然一飞冲天了。考上了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继而读博、博士后,现为深圳某大学教授。

其实我这位同事的成才成功之路也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只不过他努力实践了古人“勤能补拙”那句励志名言。短短的几年内,他除了上课,足不出户,勤奋苦读,最终一鸣惊人,远走高飞了。

这样的认我见过好几个。

像一些所谓的三本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上985,却不能在高考的时候考上985,就是这样的道理。高中时成绩不好,勉强上了一所三本院校,可是人家能埋得下头,读得下书,吃得下苦,守得住寂寞,有恒心,有决心,最终通过考研上985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世界上做事最怕“认真”二字,只要你认准了,咬定了,下功夫了,坚持住了,就会梦想成真,走向成功。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三本的孩子是绝对可以通过努力考上985的。

我姑姐家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初中考高中成绩也很好,但到了高中,特别是高三谈恋爱了,所以那年的成绩很不理想,仅仅上了个三本。

但到了大学以后,看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开始准备考研,大二暑假就回来了十天,大三寒假也仅仅在家呆了几天,就回校复习了。用他的话就是,我比高考还努力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天津大学的研究生,绝对985.

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高考考不上985呢?研究生却考上了,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中生很多对未来还没什么明确的规划。

高中生,好多还没18呢,对未来真的没什么明确的规划,过一天说一天。学习上更是,好多并没尽全力。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心智还不成熟。

到了大学就不同了,马上面临就业,好多孩子立刻就有危机感了。所以反而比以前更有学习的方向了。

第二:高中好多孩子偏科。

我姑姐家孩子就是,高中生物和化学不太好,所以高考也有影响。但研究生这两科是不考的,所以他的优势就出来了。

第三:高考有地域差别。

高考的地域差别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高考大省的孩子来说,竞争太惨烈了。我姑姐家孩子就是,他是河南考生。

有的省孩子考郑大,500分可能就够,但河南的孩子,至少得600分以上,差别够大吧。

孩子虽然上的是三本,但在很多地区,他的成绩上二本是绰绰有余的。这样看来,他能考上985研究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很多企业招工时都有学历歧视,只看第一学历,不看研究生学历。当然,我也承认,第一学历985的孩子肯定更优秀,但也不能说985研究生就不优秀吧。

三本能考上985的,至少说明这些孩子智商不低、学习能力强,自律性很强吧,这些不都是优秀人才的标准吗?

我希望国家能改革目前的研究生招生制度,给更多二本三本院校的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很简单,不要歧视他们,公平竞争即可。

大家的意见呢?


人生如梦LLH


一些三本的学生(绝大部分素质不太好)考上985学校的研究生不奇怪。原因有两个。一是考研通常只考政治、英语和一两门专业课。那些考生拼命准备这些课程,死记硬背,可能比准备高考还容易。二是即使有面试,不少学校为了招够招生名额(与今后的教育经费有关),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我就亲身体验过,有些学农、学机械、学纺织的学生考进计算机系,他们中有的人连计算机都没有怎么摸过。


驼铃2905952599759


我感觉是因为考研的时候大家都公平了,不会再有地域之分。高考的时候比如我们安徽,清华北大分数线高不说,名额也只有几个。考研就不一样了,全国一起统招,不会问你来自哪里,分数达到就行,我有几个同学都是本科二本三本,研究生985,还有去清华北大的,个人拙见。觉得是这方面的部分原因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