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古代紙幣神祕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非常悠久,從原始時代開始,人們就已經懂得“以物換物”的道理,而遠古時期的先民們也經常用貝殼作為交易貨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金屬貨幣開始取代原始貨幣,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用銅或鐵鑄成的貨幣,比如著名的蟻鼻錢、布幣、刀幣、環幣等等。金屬貨幣自誕生以來,就是社會流通的主要貨幣,它們一直延續了一千多年。當時人們意識裡的貨幣都是金屬做成的,所以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金屬以外形式的貨幣。直到宋代才出現了第一個用紙做成的貨幣——交子,紙幣的概念開始流行起來,繼交子之後,又相繼誕生了錢引、會子、關子等紙幣,它們對於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後世貨幣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揭開古代紙幣神秘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古代金屬貨幣

紙幣的誕生與發展

  • 交子誕生

宋代時期農業、手工業、海上貿易迅速發展,這促進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達,為商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古代二十多個王朝中,宋代的經濟發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所展現出的汴京繁榮讓人驚豔,高大的城樓、摩肩接踵的行人、叫賣的商販、身著綾羅綢緞的富家子弟、掛著奇異招牌的酒肆茶坊、騎著高頭大馬的西域商人……宋代商品經濟如此發達,也就為紙幣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

大量商品交易使得傳統的金屬貨幣變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古代金屬大多以銅和鐵為主,在商品交易額不大的時候可以輕鬆應對,但是面對動輒成千上萬的交易額時就顯得異常笨重。畢竟沒有人願意抬著幾百斤重的金錢翻山越嶺,這樣還容易引起劫匪的注意,弄不好就會人財兩空。在一些不盛產銅鐵礦卻貿易發達的地區,笨重的金屬貨幣成了他們日常交易中的一個大難題,為了應對金屬貨幣帶來的困難,中國歷史上第一張紙幣——交子,在四川地區正式誕生。

揭開古代紙幣神秘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清明上河圖》局部

  • 紙幣的發展

交子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它最早誕生於四川地區。四川自古以來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之地,外界物資想要進入四川可謂難上加難,受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四川地區的商品經濟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是由於地勢封閉、銅礦資源匱乏的原因,導致其自身貨幣體系根本無法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外部銅礦運到四川也是“難於上青天”,所以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四川地區開始利用當地的鐵礦資源,用鐵錢來進行交易。然而,人們很快就發現笨重的鐵錢和銅錢一樣難以攜帶,於是就發明了交子。

交子最初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就是使用交子的人把自己的金屬貨幣交給交子發行者保管,然後交子的發行者開據存款證明,日後金屬貨幣持有者就可以憑藉證明取回自己的錢。交子因為方便攜帶和隨取隨用的靈活性很快受到了四川人民的追捧,大家紛紛把自己的金屬貨幣換成交子,於是一些專門保管金屬貨幣的交子鋪就誕生了。但是這些交子鋪中不乏一些利慾薰心的小人,他們偷偷把別人的金屬貨幣拿去投資,或是用來週轉資金,導致最後無法兌現,這引發了民眾對交子的信任危機。

揭開古代紙幣神秘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北宋交子

為了應對民間的“交子危機”,北宋政府決定把交子交給官方發行,嚴格限制交子的發行量,同時規定官方交子必須準備相應的貨幣本金,這樣就能夠保證交子在週轉不靈的情況下,也能讓百姓兌換到現金,不至於讓他們人財兩空。北宋熙豐年間,因為北宋王朝對外戰爭頻繁,導致政府出現了財政赤字,於是北宋政府就通過大量發行交子來增加財政收入。此舉雖然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卻造成了民間的通貨膨脹以及交子的貶值,為了應對交子貶值危機,北宋政府又發行了“錢引”來替代交子。

揭開古代紙幣神秘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銅印版交子

  • 延續與衰亡

錢引是北宋政府為了應對交子嚴重貶值而發行的帶有欺騙性質的紙幣,其本質就是交子的變形,錢引所沿用的發行制度和管理制度與交子如出一轍。因為發行錢引的目的不純,再加上交子貶值的嚴重影響,朝廷雖然幾經整頓,但它還是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最後逐漸被另一種紙幣——會子——所取代。

會子最初是一種在某個地方交納錢財後,由本地收錢人開具證明,然後到另一個地方取錢的憑證,比如經常在外做生意的商人,他們把自己的錢寄存在寄附鋪中,然後由鋪戶開據憑證“寄附錢物會子”,商人便可以帶著這種證明在各地行使,因此會子具有匯票的性質。靖康之變後,南宋王朝在臨安落腳,很快就在這裡發行了會子,並規定會子可以和銅錢擁有同等的使用權。後來南宋朝廷又規定了會子的使用面額以及可兌換銅錢額數量,於是臨安所在的東南地區開始流行使用會子,會子成為了當時的通用貨幣。

會子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它比攜帶銅錢更加方便,而且與銅錢等值,與其攜帶笨重的銅錢去做生意,會子豈不是更加方便快捷?會子一般在商品貿易最為發達的東南地區流行,這裡地處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受益最大的地區,經濟較其它地區更加發達,商品交易額也非常龐大,因此使用會子來進行交易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會子在發展初期與交子一樣,因為便捷靈活而深受民眾追捧,但是到了後期同樣因為政府對外戰爭的需要而大量發行,這導致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最後它被關子所代替。關子因為與銅錢不等值,流入市場後造成物價飛漲,僅僅幾年就隨著南宋的滅亡而退出了歷史舞臺。

揭開古代紙幣神秘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會子:銅印版與紙質版

紙幣流通的“雙刃劍”

  • 對百姓和政府的影響

交子的誕生推動了古代紙幣行業的發展,雖然它的貨幣職能與現代貨幣相比仍有很多缺陷,但是它對當時的政府和百姓都有著很深的影響。發行紙幣對政府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斂財渠道,它可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同時還能夠節約金屬貨幣的支出。宋代統治者非常重視四川地區交子的發展以及東南地區的會子。到了後來,國家財政出現赤字、軍費告急,統治者都想通過發行紙幣來緩解這些危機,並趁機增加國庫收入,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對於百姓而言,交子和會子作為一種金屬貨幣的替代性貨幣,有著它方便攜帶和隨取隨用的靈活性。在大型貿易方面非常方便,而且攜帶成本低,只要流通穩定,就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在幣值穩定時期,百姓們還是非常喜歡用紙幣的。

  • 對經濟和政治的影響

紙幣如果正常發行,對國家和百姓都是有益無害,但是就算在當今社會,也無法保證貨幣幣值永遠穩定流通,紙幣貶值、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的事情是常有的事。對於古代並不完善的貨幣體系而言,一旦紙幣貶值,將會造成一系列惡性通貨膨脹以及物價飛漲。宋寧宗和宋理宗年間,就因為宋金連年戰亂而導致政府財政出現赤字,於是北宋政府大量發行會子來增加財政收入,結果這導致會子因發行過多而帶來的貨幣貶值,繼而引發米價和田價飆升,最終爆發了嚴重的物價飛漲。物價飛漲必然會影響百姓的購買力,破壞社會正常消費水平,同時也會使一些商人手中的鈔券變得一文不值,最終紛紛破產,商人對貿易活動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到冰點。由此可見,紙幣貶值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最終都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

揭開古代紙幣神秘面紗,宋代紙幣發展帶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宋寧宗趙擴

政府濫發紙幣本是為了增加軍費和彌補財政赤字,但這種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它不僅不能達到統治者期待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引發百姓和商人們的極度不滿,最終動搖自身的統治根基,甚至引發國家政局動盪,導致國家滅亡。

結語

宋代紙幣的出現,代替了原有的金屬貨幣體系,保證了貨幣體系與商品經濟的發展齊頭並進,因此它成為了影響國家財政和百姓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受時代的限制,宋代的紙幣存在著諸多漏洞,比如統治者隨意濫發導致的通貨膨脹和物價貶值,或者因為發行不當造成物價飛漲,這些對國家政治和社會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威脅。儘管如此,紙幣依然有著它特殊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