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普通犹太人,在纳粹屠刀下如何求生?

holland巧克力


普通的犹太人如何求生?想要活下去就只能靠运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钢琴家”,讲的就是一个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时期,艰难生存的故事,据说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

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的席皮儿曼,为了躲避纳粹的魔爪,不得不四处躲避,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饱受饥饿和羞辱的折磨,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过了德军的地摊式搜索。最后在一处废墟的阁楼上,碰见了一个德国军官,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打动了这名德国军官,军官为他提供了庇护,并给予了他食物,他成功的活到了战后,迎来了自由。他的运气是不错的,到最后即便是没有被抓住,也会被饿死。







莽老壳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自古有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中时,你连选择生或死的权利都没有。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就是这样一种人。

希特勒打心底憎恶犹太人,他致力于打造“屠犹计划”,寄希望把犹太裔彻底铲除。正是因为希特勒与他的纳粹党、盖世太保们制定的大屠杀计划,致使整个二战时期被屠戮的犹太裔达到600多万。这些人大部分死在集中营,有些则被个体活活折磨死。

早些年,英国BBC制造过一套纪录片,其中第二集讲述的便是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的场面。画面一开始,犹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波兰以及德国犹太区,他们生活富足,过着衣食无忧、灯红酒绿的生活,每个人衣着光鲜,如同贵族,就连他们的孩子在穿着打扮以及行为举止方面都跟非犹太孩子有所区别。这些纪录片都是战前真实拍摄的,为的就是宣扬犹太人的富裕生活,因为给了几个孩子特写,可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清晰的看到,那些犹太孩子眼神中充满自信,明显高人一等。而那些波兰孩子则从眼神中吐露出羡慕、嫉妒、甚至憎恨。(下图为战前富足的犹太人家庭)

而后面的画面,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德国人开始大肆驱赶和抓捕犹太人,波兰人成为帮凶,波兰少年拿着棍棒在街头追逐殴打犹太裔少女和老人,那些成年人冲进犹太人家中,对其进行殴打和抓捕,并拿走犹太人的私人财物。

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住宅和财物,他们没有食物和淡水,栖身于街头之上,还要遭受当地人的嘲弄。一位犹太母亲穿着名牌大衣抱着饿死的孩子在街头漫无目的的行走,目光呆滞,时不时就有人波兰妇女朝着她吐口水,根本没人在乎这个可怜的母亲以及她怀里已经死去的孩子。这些画面是德国人拍摄的,看过之后确实令人震撼。这也不得不让人猜想,究竟犹太人做了什么让波兰人这么憎恶他们?(下图为战前富足的犹太人家庭)

而中间一段,则是盖世太保与纳粹军人抓捕和屠杀犹太人的画面,其中大部分拍摄于集中营以及犹太人拘留区。数不清的犹太人在枪口下行走,他们被迫脱掉身上所有的衣服,换上德国人为他们准备的囚服。财物被分类处理,人员被分类关进不同的集中营。(这个片段后来在《辛德勒名单》中再次重现)

有手艺的会被送进车间,没有手艺的充当苦力,年轻一些的会被屠杀,因为德国人认为他们是危险分子。女人和儿童则被源源不断送到毒气室......

一个人连祈求活命的权利都没有,只能听之任之,德国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敢有一丝丝反抗或反驳,这些人在德国人眼里不是人,而是一些连牛羊都不如的牲口。

在纪录片最后,记者对一些幸存的犹太人和原德军看守进行过采访,这些人尽管已经到了暮年,却依旧清晰记得当时的画面。有个曾经担任过看守的德国老人说那时他们可以不受法律约束杀掉任何一个犹太人。他们每天会变着法子折磨、戏弄那些可怜的家伙。有一次,他们让人在一个深坑上铺上一块木板,强迫犹太人推着重物从木板上通过,谁掉下去,就用铁锹拍谁,直到他们拍死在里面。

有个身材宽大的犹太人为了讨好德国看守,一趟又一趟的推着小车运送砂石,他用尽全力不让自己翻车掉进坑中,但在第五次经过这块木板时,他还是掉了进去。德国士兵早就迫不及待看他掉下去,在他掉进去的一刹那,士兵们发出欢呼声。士兵们拿着木棍、铁锹、石块涌到坑边,疯狂殴打那个犹太人。犹太人试图爬出来,但很遗憾,士兵们根本不同意。最终,这个可怜的家伙被砸的脑浆迸裂死在坑中,士兵则开心的蹦跳欢呼。

这位德国老兵笑着说这种事情每天重复,士兵们绞尽脑汁去想更多的花样折磨犹太人,有时候,士兵们会将犹太人拖到空地上,让他们跪在地上装马,士兵们则骑在他们身上玩“骑马打仗”的游戏。那些犹太人则拼命去哄德国士兵欢心,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少挨一些打。

尽管集中营中关押着数不清的犹太美女,但军部不允许士兵触碰她们,因为军部不允许优秀的德国人去触碰肮脏的犹太人。士兵们只能变着花样去羞辱她们,让她们自动“投诚”。尽管军部宣传犹太女人是肮脏的,但还是在集中营内开设了“欢乐劳动营”,挑选14-18岁之间的犹太少女去劳动营“工作”,她们的工作就是供德国士兵发泄。

战后,一套名为《纳粹集中营的少女》的书籍出版,讲述的就是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生存心理研究单位在战后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名叫“有一种死亡——叫失去希望。”

研究人员通过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犹太人的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叫做“精神死亡”的病症,存在五个阶段,分别为:社会退缩、表现淡漠、丧失意志、精神失能、精神死亡。

其中以一段纪录片作为参考:当党卫军在一个大坑前用手枪处决犹太人时,等待处决的犹太人以机械性的小跑姿态跑到坑边自动跪下,甚至在党卫军士兵重新填弹时,他们还会扭头去看,眼神中没有一丝对于死亡的恐惧反倒充满催促的神情,生怕对方耽误的时间太长。

这就如一张二战侵华日军拍摄的老照片中,日本士兵用战俘做靶子练习刺杀时的画面一样。面对面前明晃晃的刺刀,战俘表现出一种喜悦神情而不是恐惧神情。

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死亡”,完全丧失了生存意志,精神已经倾向于快些解脱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纳粹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几乎所有人都得了这个“病症”,当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生命的时候,精神早已经被瓦解了。


大狮


二战期间犹太人遭遇到德国纳粹的疯狂迫害,数百万手无寸铁,平凡的犹太人被纳粹党徒关进集中营,经过严格筛选后,老弱病残,没有一技之长的男女老少,一律驱赶进淋浴室里面,采用毒气进行大规模的种族屠杀,德国法西斯分子灭绝人性的行为天理不容,人神共诛。

凡是身体健康,体格健壮,心灵手巧,拥有特殊技能的青年男女和少年儿童,由于德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生产军需产品和物资,满足初级军工企业旺盛的用工需求。所以相关技术熟练的犹太工人得以幸存。

对于被德军占领的国家,当地的犹太人可以通过金钱收买本国强力机构的工作人员,伪造身份证明,以及出生证明,逃避纳粹党徒的追踪。

紧急时刻,为了逃命,利用金钱收买海关边防检查站相关人员,通过陆路,水路,或搭乘客机偷渡国境去到中立国:瑞士。就完成了胜利大逃亡,获得了自由。安全放心的生活在异国他乡,不用在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

如果囊中羞涩,不具备条件时,只能求助于弘扬仁爱友善的教会,恳求神父,修女们的爱心援助。


用户谢春波


自称“上帝的选民“,“最优秀的民族“,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坑害了子孙后代几千年。贪婪自私,阴险狡诈,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冷酷无情,毫无道德底线,吃高利贷、贩毒起家,眼里只有金钱,寄生虫,吸血鬼,擅长于伪装,控制着媒体,坏事做绝还要把自己包装成"好人"。把自己装扮成“受害者“,博取世人同情,以此掩盖自己的邪恶。 曾经的埃及人奴隶,巴比伦阶下囚,罗马人刀下鬼,在欧洲差点被灭族了,又被驱赶到中东来当楔子。 流浪几千年的丧家之犬,如今依附了有势力的霸主,勉强有个窝就露出了獠牙,狗仗人势,猖狂起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可能永远这样猖狂下去,只不过是在给子孙后代掘墓而已。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任你诡计多端,机关算尽,到头来至今还在为鼻屎大点立足之地苦逼挣扎。貌似聪明,实则愚蠢,就一个筋,不懂得处世之道,不见棺材不落泪,总是循环历史,屡屡遭灭族之灾而不知收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