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哪个省的人最勇武善战?

真历史


肯定是四川,远了不敢说,近一千年肯定是四川,无论是近代史的在南昌起义之前的保路运动,还是十几年前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之后围攻美国驻华领事馆,四川人政治觉悟极高,以至于流传一句话:四川人内战外行,外战是内行。就拿现在正在打的中美贸易战,为国人争光的是谁?华为。可查华为的企业史,整个华为起家的子弟兵,就是一群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学生娃娃,包括左非右芳里面这个芳,什么是左非右芳,可以百度一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在更名电子科技大学,贸易战美国制裁了中国十所大学,没清华没北大,却有电子科大。四川大学为帮电子科大采购器械设备,结果也被美国加入制裁名单。

再看看中国一千多年来,每次抵御外族入侵的表现,由于懒得写,直接摘录其他网友总结的,如下:

1、北宋末年的抗金战争

当时很多地区都沦陷了,前两任皇帝成了俘虏,但金人就是没攻下四川,而且把全部的精锐埋到了这里。后人只知道岳飞而不知起决定性作用的张浚(四川人)和吴玠。

2、抗元战争

一二五八年底,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主力军沿嘉陵江进攻重庆合州。知州王坚在钓鱼城下坚持抗击蒙古铁骑入侵36年,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在这里,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战败身亡,饮恨终生。因此,当元军攻破城门时,下令屠城。当时造成的破坏性是难以估量的。该事件导致蒙古西征军的回撤和蒙古帝国因权利内斗而分裂,直接改写了世界史的进程,无疑救了当时水深火热的欧洲。

3、抗清战争

四川抗击清军时续近20年。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是1649年满清贴出的公告。至于说是张献忠屠城,很不可信的,至今历史悠久的国家AAAA级景区四川七曲山大庙仍供奉张献忠塑像,谁会供奉屠杀自己的恶魔。

4、抗日战争

川军300万人参战,伤亡60万!数量居全国之首!承担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源。其作战英勇另各路正规军刮目相看。

5.新中国成立以后

无论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印自卫反击战川军都是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最多和最多之一。


菩提小鸟2


所谓骁勇显然不是打群架,而是要会打仗,这样的人不一定武功高强,但是在战场上,至少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打出自己的威风。

要说哪个省份的人最骁勇善战,很多人会有很多的答案。

比如说很多人认为东北人非常的豪爽,自然很多很会打仗。

也有人说,四川人为抗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显然会打仗的一群人。

但有人说无湘不成军,湖南人打仗也是非常凶猛的,日本人在长沙城下就吃尽了苦头。

但我要说的是一个被大家都忽略掉的省份,那就是河南。

河南在历史上地处中原之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在现在却成的地域歧视的主要攻击对象。甚至有一些工厂打出了拒绝河南人的标语,网络上编排河南人的段子也是非常的多,笔者虽然是江苏人,却对这些地域黑的段子不予认同。一些人图口舌之快,对于这些段子极力追捧,以消解自己心中的块垒,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值得推崇。

这些人哪里知道,从古到今,河南的王侯将相就没有断绝过,比如说最知名的姜子牙。他就是河南汲县人。要说骁勇善战,他虽然不能亲自上战场,但是他带领了西周的军队灭掉了商。

自己也功成名就,位及人臣,在五侯九伯之上。

在历史的关口,河南又出现了一个大英雄,那就是岳飞。这是一名真的可以上战场搏杀,骁勇善战的英雄人物。指挥了无数的战役。虽然皇帝一直在逃跑。但是岳飞的军队却独树一帜,树立起了岳家军的招牌。让金朝军队闻风丧胆。

这样的军队不光被老百姓爱戴,连对手都对其非常的敬重。虽然最终命丧风波亭。但是岳飞的大名一直流传至今,西湖边上的岳王庙一直香火不断。

可见这样一个大英雄是人人崇敬和爱戴的。

而在近代也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那就是袁项城。袁虽然做出了一些倒行逆施的事情,比如说当了83天皇帝。就这一点,他就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他的确也做了值得肯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他是让日本人非常头疼的一个人。

在朝鲜的甲申政变。他就打破了日本人的阴谋,自己率兵打入皇宫。袁项城虽然这个人读书不怎么样,但是志向的确非常的高。

只有他一个人能够镇住北洋军阀,等他死去之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整个国家都乱糟糟成了一团。

虽然说每一个省份都有那些英雄人物,但是在历史的关口能够做到顶尖的,河南的人物真的不少。


完美看待


到底哪个省的人最能打?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网友热议的话题,今天就来一起看下。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历史上不同地区都有其特有军事色彩的军队,随着朝代的更迭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按着省类划分的话,我们从古代往近代一一细数。

在历史上各个地区都是经历过战争的,其军队也各有特点,如果非要说哪个地区的人民是最骁勇善战的,可能没有办法评出胜负,不过个人觉得四川人民当是最骁勇的。千万不要攻击我,下面排名纯属个人观点。

首先来看看宋朝末年,蒙古军从小就是在马背上练出来的,但是面对川军,蒙古足足花费了十多年的十年才把四川攻打下来。这其中固然有着四川占据天险的优势,但是更加少不了川军的奋力抵抗,如此才能够取得胜利,不然光有天险也无法抵抗蒙古大军。

明清之战中,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在他看来明朝军队是不堪一击的,所以一天之内就攻下了。但是却在浑河遇到了实力强悍的川军,双方又是一番血战。势如破竹的努尔哈赤没有想到明军还有勇气反击,能够以一敌五,不仅如此,川军奇异的阵法以及武器更是让八旗兵晕头转向,连努尔哈赤都不得不佩服其勇猛。

后来满清入驻中原,又发生了“湖广镇四川”的事件,不仅是川军,当地的百姓也是拼命抵抗,其勇武善战闻名天下。

在抗日战争中,川军的功劳就更加大了,川军的骁勇就连李宗仁大将军都是赞誉的。在川军出川之前,所有的军阀对其都是嗤之以鼻,因为其装备和素质是非常差的,然而川军用实力打了他们的脸。在国民军中,有一半的人员都是来自于四川的。抗战时期,川军浴血奋战,他们牺牲的人数也是最为惨烈的,为抗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


李好说历史


中国古代,最少不了的就是抗战了,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卫国家,而在古代,哪个省的人最勇武善站呢?估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的一个省份,其实最善战的就是四川了,在古代,为国家提供最多人力就是四川。

国民革命军中,有战斗力的部队几乎一半的人是来自四川,抗战中伤亡的326万人中有64万是来自川军的将士,在抗战时期全军战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是四川的将士,四川将士的勇武善战也是出了名的,在抗战时期,四川可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宋朝末年和蒙古的战斗中,蒙古花费了数10年的时间才攻下了四川,只是因为川蜀之地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再加上四川土著的奋力抵抗,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才取得获胜,如果说人心涣散,哪怕是有着这样险峻的地势,恐怕最后的结局也是只能够让蒙古大军得逞。

在明清之战中的四川,当时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只在一天之内就攻下了沈阳,又在浑河遭遇到1万川军的队伍,最终掀起了著名的浑河大战,当时在满清入驻中原之后,到达四川巴蜀之地时,当地的老百姓拼命抵抗,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事件,后来又发生了“湖广镇四川”的事件,四川将士的勇武善战也是闻名天下。

四川将士不只是在抗日战争中,在历史上也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家园,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川省自然而然成为了最勇武善战的省份。


东东讲历史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故意来挑拨地域的。

其次,回答区很多马上开始胡乱发挥的,都是瞎说八道。比如有人贬损两广,你知道首次鸦片战争时候广州附近几个县的农民就打出了英军在鸦片战争中伤亡第四的三元里战役么?有人说浙江不行,你知道戚继光训练军队专门找浙江义乌的山民么?

中国历史数千年,王朝更替,人口流转频繁,所谓各地的民风、文化甚至血统都有不少更替。比如春秋时期湖北的楚人是“蛮夷”彪悍善战,但到战国时候的楚人反而变得文弱,甚至被廉颇鄙视;吴越之地(今天苏杭)在春秋时候极为勇猛,但到近代又成为文质彬彬的代名词;四川人在宋朝之前都不太能打仗,但抗战时候川军战斗力虽弱,勇猛血性是强悍的。云南军队好像一般不被现代人重视,但滇军改编后组成的50军在朝鲜战场和美军对拼也不落下风。

所以,撇开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场合,除开指挥、装备和具体战争环境,单独去说哪个省最勇武,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大。

即使我们把具体时间场合限定下,比如说,设定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十年,假设在指挥、装备、训练、战术等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否得出哪个省的兵源最好呢?同样很难。

因为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种科学的考察方法,能把这些省份的兵源进行公平的比较。我们能看到的战例数据,都是附加了外在因素的。既然有不同的外在因素,那么以此来比较就不公平。

比如说,仅以南方数省为例,一般来说表现的战斗力,粤军、桂军、湘军较强,滇军、次之,川军又次之,黔军垫底。但是这并不反映各个省的战斗力。川军和黔军显然是因为穷造成装备落后,以及缺乏训练;而湘军战斗力来源于其从清末开始的军事传统,粤军来自于国民党的早期营建。桂军除了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军阀的有效整合,一定程度上确实与广西人本身的彪悍有关,但这彪悍似乎也谈不上碾压余者。到一定层次的战术上,过于彪悍可能反而成为短板,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将帅评价桂军战斗力其实比中央军还是要弱一些,不仅仅是装备。

归根结底,现代化战争并不是街头群架,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哪个省兵源的关系微乎其微,看的是有效的统率、训练、装备和指挥机制。这远比甲省乙省打嘴仗要有意义得多。


巴山夜雨涮锅


中国到底哪个省的人最勇武善战

小编简单的从三国时期论起,三国时期是英雄人才辈出的时代,简单的将三国十大悍将列举下: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吕布于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文丑(河北名将):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五六千骑追击曹操,进至延津。曹操采用荀攸的饵敌之计,以不足六百骑大破文丑一军。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颜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


综上所述:内蒙1个。河北3个。山西1个。山西1个。安徽1个。河南2个。山东1个。


中国解放初期1955年被封为10大元帅名单如下:

朱德:四川人,生于1886年。

朱德23岁进入云南讲武堂,开始了军事生涯。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德在党内和军内都享有巨大的威望。


彭德怀:湖南人,生于1898年。

彭德怀18岁进入湘军当兵,逐渐萌发富国强兵思想。彭德怀半生戎马倥偬,参加了工农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林彪:湖北人,生于1907年。

林彪18岁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成为黄埔军校中军事成就和名声最高的学生之一。这一点,连他的对手蒋介石都不得不承认。蒋介石说:“我要表扬他(林彪),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


刘伯承:四川开县(今重庆)人,生于1892年。

刘伯承19岁弃文从武,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很快就成为赫赫有名的“川中名将”。刘伯承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贺龙:湖南人,生于1896年。

20岁时,年轻的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毅:四川人,生于1901年。

陈毅18岁赴法国勤工俭学,两年后,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在党内,陈毅是少数与毛泽东有私交的领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诗词创作。


罗荣桓:湖南人,生于1902年。

罗荣桓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毛泽东作诗《吊罗荣桓》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却屈指可数。

1955年,罗荣桓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山西人,生于1901年。

1924年4月,21岁的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曾约徐向前谈话。由于徐向前生性腼腆,蒋介石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多的话说。他的山西口音也很重,蒋介石听得不太清楚,很是着急。徐向前离开后,蒋介石对部属说::“不可用也。”


聂荣臻:四川江津(今重庆)人,生于1899年。

聂荣臻也是黄埔军校出身,任政治教官。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主抓国防科技,在他的主持下,中国成功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1955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的装备工作。


叶剑英:广东人,生于1897年。

叶剑英20岁进入云南讲武堂,算是朱德“学弟”。叶剑英素有“儒将”之称,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关头明断是非,果敢抉择。毛泽东为此夸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955年,叶剑英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综上所述:四川4个。湖南3个。湖北1个。山西1个。广东1个。山

概述:随着年代更替,骁勇善战的省份也是会随之而变得。


小木影视


这个问题,容易产生地域歧义。历史上,哪一个省份也能出英勇善战的人,也可能会出打败仗受屈辱的人。像我们常说的常山赵子龙,河南岳武穆等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也说明了一些地方人的勇武。例如: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所在的区域,涵盖了大半个中国,既然能够称雄称霸,该省军队一定十分英勇善战。

后来秦一统六国,秦国士兵的威武从兵马俑里可见一斑。

魏蜀吴的三国时期,魏最强。

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时期以及后来的元帝国,又让人认识了当时蒙古人的强悍。明末清初,又让我们看到了关外女真人的骁勇。

可以说,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会有勇武刚硬的军队和士兵。而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

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王朝的更迭,伴随着血雨腥风的鏖战,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个人以为,善不善战和勇不勇武,还要看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站在反抗的一方就是英雄,站在压迫的一方就是屠夫。

近代以来,那些反抗内部和外部的压迫和侵略,各省份的仁人志士,热血儿女,真正令人敬佩和怀念。一如鸦片战争期间的南方沿海人民,甲午战争期间的北方人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主要在南方,无畏的红军大部分来自南方各省。

抗日战争时期,更是人无分老幼,地不分南北,英勇无畏的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例如川军,粤军,湘军、滇军等等,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北方敌后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也是陷敌人于汪洋大海之中,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无不让敌人胆寒。

建国以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军队,在历次对外战争中的表现,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大国地位,各省的子弟兵功不可没。例如,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及各个军区派部队参加的两山轮战,几乎每个省都有战斗英雄和牺牲的烈士。典型的烈火英雄邱少云是重庆人,飞身堵抢眼的黄继光是四川人,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是江苏人,孤胆英雄岩龙是云南傣族人。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勇武善战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为了反抗暴政,反抗侵略的勇武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哪个省也有。为了镇压人民或者劫掠百姓的勇武是残暴的刽子手,也是哪个省都有。


飞翔之鱼


既不是广西湖南,也不是四川江西,真真正正勇猛善战,唯广东福建两省。但广东福建人轻易不出手,多数用脑巧战,不愿意拿血肉硬拼,毕竟刀枪无眼,但一旦出手,绝无对手,三元里抗英,以及日军对广东人的定评,非常精准地说明了一切。


功德圆满满


这个题目是错误的!

我相信题主的本意是想得个是非因果,在所有省份的战斗力比拼中找到位榜首的那一个,但是世间的甚多东西是没有高下对错之分的。

我以抗日战争为例,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我们集合全民族的能量,带着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各个省份的奉献去完成这个神圣且艰难的事业。

在此之中,全中国的每一位公民,每一个省份都是崇高的存在,都为了共同的事业发光发热,可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每个省的力量有大小之别,除此之外你还能以一个未参与者的角度去评判谁是贡献最大的,哪个省的人是最勇武善战的吗?

不,没人能去评判!

所有为抗战牺牲的力量都是值得敬畏和崇拜的。

国家危难

我敬畏先辈的奉献和牺牲,所有献身和参与的人都是榜样。

我仅以四川为例,来回顾这个血性的省份和血性的先辈们!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时间长达14年之久,在这14年间,中国人民在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战场浴血奋战。

九一八事变

日本法西斯企图以野蛮武力手段征服中国,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以满足其侵略世界的野心。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凝聚全民族四万万同胞的人物财力同法西斯势力殊死搏斗。

最终以日本人的无条件投降宣告抗战胜利,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极高的代价。

战绩

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军民共死伤2183万余人,其中死亡约1110万余人,占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总死伤人数的40%之多。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起来高达时价1000多亿美元。

14年抗战中,中国军民杀伤、俘获的日军,据日方的统计共261万余人,其中死亡人数为133万人。

在全面抗战的8年里,中国军民共杀伤、俘获日军150万余人,接收投降日军128.3万人,此外还歼灭伪军118万人,接收伪军95万余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给予日军最大、最持久的打击,使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损失总兵力的65%,并对日军的军械装备、军用物资和军队建制体系给予重大破坏,让日本经济、社会极度紧张甚至崩溃,作用巨大。

大后方一一四川,川人之威

作为大后方的四川,担负起救亡大任。

广大四川百姓自愿出人,出钱,纳粮,出力,修路,忍辱负重,救亡图存,倾尽所有。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八年间:

四川总计出壮丁300余万名,而当时四川总人口不过4000余万,壮丁数占比约为全省人口总数的7%,占全国壮丁总数1400余万的20%以上。

相当于把全洛杉矶的人搬去战场。

南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来源就是川人,川人参战之众,以至于当时有所谓“无川不成军”之说.

川军的血性不仅体现在四川派出的人,川军将领也是铁骨铮铮。

  • 饶国华,川军第145师师长。因为自己的属下临阵脱逃,丢失阵地,悲痛欲绝,愤而自杀谢罪。饶国华雕像
  • 王铭章,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 王铭章影视形象


这就是川人的气节。


八年抗战,国家总计支出法币14640余亿元,四川总计贡献了约4400亿元,以一省之力,负担了全国抗战总支出的近1/3。

在抗日最困难时期,四川一度负担了全国总支出的50%以上。

除了财政,四川支持的粮食也是最多的,在全国主要粮产区被日军占领后,全国各地贡粮困难,在这种处境之下,这个“天府之国”在背负着本省4000万人口的同时,又亦然成为前方将士和后方城市居民所需粮食的主要供给地。

因此这个历史上“水旱由人,民不知饥馑”的粮食富庶之地,曾一度出现严重的饥饿恐慌,甚至由政府出面号召民众“实现一日两餐”,遇到欠收之年,老百姓不得不“日以苕藤菜叶及杂粮充食”。

但是为了支援前方的抗日战争,驱逐日寇,老百姓宁愿忍饥挨饿,也心甘情愿捐输纳粮。


这就是川人的血性。


以上类似的事迹不胜枚举,这种事情不仅出现在四川,各个省份都有涌现。

总结

为什么在抗战中,我们的英雄如此之多?

我想了想,大概就是我们民族不服输的精神和共御外敌时同仇敌忾的气魄吧!

致敬先辈!


书雄


江苏省。这是不可以随口乱说的。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吴越争霸,到秦未项羽率楚军四万多人,大败秦军主力三十万人,彻底打垮了強大的秦朝,楚汉争霸,刘邦兴起,又建立了四百多年之久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汉王朝…朱元璋起事,十年彻底打败了成吉思汗强大的元朝,再度兴起近三百年的汉族大明帝国…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陈毅粟裕抗日挺进先遣部队,坚决抵制项英右倾军事路线,坚决执行延安毛主席关于走出国民党地盘、坚持到敌后发展我军力量、独立自主展开游击战的正确路线,率领南方红军骨干精兵叶飞团,开创苏北根据地,黄桥一战,大败韓德勤三万顽固军,陈毅粟裕所属新四军迅猛发展至九万多人,成为国共决战中华东野战军的前身,而我华东野战军以江苏省子弟兵为主的主力,在整个四年国共大决战中,给予蒋军的打击最为沉重,歼灭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邱清泉的第五军和实际战斗力毫不亚于这五大主力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歼敌总数是我各大野战军之首,多达两百多万,是林彪东野歼敌的两倍之多!…朝鲜战争中,著名猛将宋时轮的第九兵团,一夜之间包围了美国陆战第一师,虽然付出巨大代价,依然沉重的打击了该师主力,迫使其退出朝鲜北部,伤亡惨重而震惊了全世界…此战之后,美军高度重视宋时轮的九兵团的战场动向,极力避免与该兵团对阵与交锋…江苏省人,最能打仗,长津湖一战,美军至今还心有余悸…江苏子弟兵,打出了军威、国威!要知道当时我军的装备多么落后…我爸爸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洪泽湖水上游击队司令员,他回忆说:顶头上司罗炳辉师长,有一次来到爸的指挥部,发现一把钦银质菊花的日本军刀,爱不释手…我告诉爸爸,这个日军指挥官至少是大佐,可见爸爸这支游击队,对日军打击何等沉重…解放战争,陈毅将爸爸这支游击队收在自己身边,为华野总司的警卫营,自己的亲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