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晚上农村放电影,全家都去看电影,必须留下一个人看家,一般来说你家都是留谁?

待富者20


那个年代看电影可以说是一件大事,不出半天,这消息就会传遍全村,甚至邻村。而小孩子们更是一吃过午饭,就欢呼雀跃地来到放映场地,用小石子圈出自家看电影的地场。吃过晚饭后,人们则扶老携幼地带着板凳来到放映场地。一般留守家中的都是妇女,趁这机会,在家收拾收拾,整理整理。而这会放映场地上则人声嘈杂,呼爹叫娘,犹如集市,热闹非凡。而村外的羊肠小道上更是急匆匆走着前来观影的邻村村民。来的晚地没地方了,一般就会到幕布的后面观看,有的则干脆攀上院墙或大树上看。那时候放电影,都要在正片前放映《新闻简报》,记忆最深的是一旦毛主席的画面出现在银幕上,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老百姓对主席的热爱可见一斑。随着正片播出,人们的嘈杂声渐渐平息了,都沉浸在了片中故事当中~~


沉默是金207831823


我父亲,我父亲是个粗人,也看不懂,夜晚防贼,每回放电影,我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去看电影,听戏!只有到早上的时候,我父亲早早起来到放电影的地方溜达,开始不知啥意思,最后父亲回家时,高兴的说,可以捡到点小钱,小刀,围巾,反正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可在那个年代足以让全家高兴一阵了!


付富豪


一个简单的提问,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乡下还没有电视机。每天吃罢晚饭,乡邻们夏天一人一把椅子在外面乘凉,冬天一家人围在火塘边烤火,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偶尔的一场巡迴电影,对农民真象过年一样。

记得还在七十年代,我们一个公社才有一部8.75mm的放映机,每来一部新片就在全公社50多个大队(后来改为村)巡回放映。那时我们还在上学,只要电影一来,基本附近几个大队都要赶到。那时电影都露天场地,来看的人真多。不光本大队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连附近几个大队都会有人赶来。为了抢占一个好的位置,大家都是早早地吃罢晚饭赶到放影场地。有时人太多,甚至有人跑到银幕的背后看反面。



那时,我家弟妹较多,除了父亲带一个弟妹,总是我和大妹背着或拖拉着小的弟妹。而母亲一般都在家留守,母亲说是自己不认识字,听不懂电影里的对话,看不懂故事情节,所以不愿意去。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其实,那时母亲总有干不完的家务事,我们丢下碗筷走了以后,母亲还要洗碗,还要煮食喂猪,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责任制之前,母亲每天白天都要上工,晚上还有许多家务事要做,还要挤出时间来给一家人纳鞋底做布鞋。其实那个年代,大家都穷,小偷也较少,不用留人看家的。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责任制后,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农村电视才开始普及,我家也购买了电视机,我才知道,母亲象我们一样爱看电视,尽管母亲不识字,但看过的电视剧,也能了解大概情节。后来,父亲早逝,母亲老了,身体不好,更是喜欢看电视,用来度过寂寞的时光。用她自己的话说,开着电视就睡觉,关掉电视睡不着。


前年,八十岁的母亲走了。置办后事的时候,兄弟姐妹们一起商量给母亲买灵屋、纸轿或轿车。我说,给老人家买一个纸扎的电视机吧。让老人家天天看电视。以弥补我们今生对母亲的愧疚。


村夫夜话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80后,我就简单说一下我儿时的记忆,八十年代,文娱生活可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像手机、电脑。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人们白天要下地干活儿,晚上回家就睡觉了,生活枯燥无味。如果有电影放映员来放一场电影,村子里就像过年一样高兴。

那个时候的放映员,是十里八乡的明星。每到一处,都有好多小孩追逐簇拥着,而更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是在村里村委会的空地上扯上白布,因为这就意味着,今晚一定有露天电影可以看了,村里放啥电影?成了全村最关注的消息。大家都兴奋起来。我们也提前跑回家去。督促着爸妈赶紧做饭,性子急的,干脆连晚饭也不吃了,男女老幼拿起板凳就往场地集结,好占据一个有利的观影位置,没带板凳的就找块砖头、石头坐着,还有好些站着看、爬树、骑墙上看。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有一部电影叫烈火金刚是抗战片,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那时候我就特别羡慕军人,直到现在我也有过从军的经历,也算圆了儿时的梦想吧!

我们这一般很少留人看家,我记得小的时候,邻里之间都相互帮助,很少有锁门,看家这样事情,如果说非要留人的话,我记得应该都是老人,像爷爷奶奶的什么的,他们见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如果要留,会主动提出留下的,我还记得小时候奶奶特别慈祥,不过我记得一般留下的好像是父母,时间太长了记不清了。

这就是我小时候记忆力一些看电影的回忆,也许能给大家产生一些共鸣吧!





龙江小孟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没有决对性,七十,八十年代农村放电影,全家都去看电影,必须留下一个看家的人,这个人是谁?

记得那个时候,当得知村里来了电影队,睌上放电影时,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吃罢睌饭,一家家扶老携幼,扛着板櫈,拿着小櫈子,说说笑笑的来到电影放影地。夜幕降临时,露天影幕上,大家爱看的战斗片或故事片,开始放映了。随着剧情故事情节的展开,人们忘记了一天的劳累,聚精会神的看着。

那时候全家都去看电影,几乎没有听说必须留下一人看家的,因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形容那个年代,社会稳定的代名词,社会风气正,人们觉悟高,祥和,安定,在治安,安全方面不存在不好的阴患,人们大可放心。

所以,农村放电影,一家都去看,必须留一人看家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林言静语


一说起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放电影,我想现在的八零后的小伙伴都应该有印象吧。毕竟八零后的小伙伴在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有上农村去放电影那就是都很高心的了。要是必需就一个人在家看家一般都是爸爸或者妈妈了,没有太固定的。

我还急的我小时候我们村有去放电影的,那个时候就赶上是要过年的了是的。我们小伙伴早早的就过去,看着放映员在哪里布置场地,我们就在边上看着,因为在那个年代农村家里都是没有电视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只有再有去农村放电影的时候才能晚睡一会的。那个时候更是小伙伴最好兴的时候了,可以让父母给买点毛嗑和饮料什么的,平时父母是不会给卖的,也就这个时候回给买点。那个时候也是小伙伴们玩的最好的时候。

但是也是有美中不足的就是家里都得留人看家,父母每回都是会有一个在家看着的。




乡村淇译


我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们小时候还没有电视,村里唯一的娱乐节目就是看电影和听评书。说评书的也都是邻村的艺人,听评书也是晚上,大家早早吃了饭,搬着长凳去等着,也挺享受。

当然,比起听评书来,电影更吸引人了。

每次村里来电影,就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似的,大人孩子奔走相告,用不了多大时辰,全村的人就都知道了。

这个时候,不但孩子高兴,大人也兴奋,急急忙忙干完手里的活,就赶紧的跑到厨房里去做饭,好让心急的孩子早吃饭去占地。“占地”就是孩子们搬着长板凳,在最佳的位置放好凳子,自个儿先坐着,等家里大人吃过饭再来的时候,就在人圈外高喊孩子的名字,孩子听见叫自己的名字,就站起来冲家里人招手,这时大人看见孩子就从人堆里挤进去了。

也有心急的孩子为抢屏幕中间的最好位置,不等太阳落山就坐那儿了。

村里来电影大概得一个月一次吧,所以人人都很期待,可那个时候都顾家,家里总得留下一个人吧,我们家大多数时候都是母亲留下,其他人都走了,有时候父亲去早了,看一个开头,或是看半片就回家了,说演得不好,不看了,这时候,母亲就又冒黑走了,也不害怕。有时候母亲早去看半截回来了,父亲又半路出家了。

当然,我们孩子们是不半路回来的,不管演得什么电影,都是坚持到最后完了才回家。

因为我们没有别的好玩的节目,电影又不常演,无论演什么片子,我们都是欢天喜地的看下去。

现在想起来,就感到为父母心疼,尤其是母亲,她那么爱听评书,爱看电影,却因为看家,没法看一部完整的电影。

我们就是年轻啊,不懂事,不知道替当父母的着想,现在想过来了,可一切都晚了。


waug村妇


作为80后对这有着很深的体会,那时每当村里晚上放电影的时候,吃过晚饭就早早的搬着小凳子和小伙伴去了,为的是占个好位置,有时兜里还会装点小零食,电影开映了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着,心里可美了。也有在邻村看电影的时候,那时都是父亲推着板车带着我和哥哥去看,现在想想还历历在目,哎!再也无法回去的美好年代


用户3120253889311


从我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在我们那个小村庄可是没有几台啊,因此很多人来到我们家看电视,我爸爸当时为了方便让大家看电视还在做出了很多的的板凳,看电视的人多的时候就像是现在的电影院一样。


记得小时候尤其是下雪的时候,当时很多人为了看电视扫雪直接扫到了我们家门口,就是为了方便看电视。

现在想想那段童年的时光真的很快乐很难忘,就连问题当中所说的农村放电影,在家必须留一人这个确有此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村一般都会留谁在家看家,和农村放电影的那些有趣的事情。


农村下乡放电影

在农村七八十年代里最有趣的应该就是去和几个同伴看电影了,记得当时一张白色的电影幕布和一台手动的放映投影机就能看电影了,可是当时放的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无声电影”只能看到画面人物而不能听声,就是这样大家看的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只要那个时候大家知道该放电影了就会很高兴,我现在依然记得看电影的时候如果电影的旁边有麦秸垛,那么你就会看到麦秸垛上有几个人在上面坐着看电影,是不是很有乐趣。



一般都会留谁在家老家呢

留在家里老家的可不是我们小孩子哦而是爸爸,当时只要有放电影下乡的那么这个消息知道最早的就是家里的爸爸,每次只要准备去看电影的时候爸爸总会说你和妈妈一块儿去看吧,我在家里看着家。


其实爸爸在我和妈妈去看电影的时候也去看电影了,只是爸爸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想让我和妈妈一块儿看电影才这么说的,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村每家都是这样,只是每一位爸爸这样说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够在看电影的时候安心,同时这也体现了爸爸对家人的关爱。

综上所述:

农村放电影其实是一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朋友的业余生活,到现在我们村每年还会有人来放电影,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都有网络,但是大家依然保持着对放电影看电影的热情。


纪录乡土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文化生活缺乏,看场电影就象过年一样高兴。每当村里来放电影,大人们就让孩子拿着板凳早早的去占地方,然后早早的收工,早早的吃晚饭,然后把门一锁,扶老携幼,全家都去看电影。在电演演出前,村书记还都利用这个全村人聚集在一起看电影的机会,讲上几十分钟的话。哪个时代,社会风气好,民心纯正,虽然全家都去看电影,家中无人看门,也从没听说过家中进了小偷和丢失了东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