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今日遇陶友詢問起“敲壺聽音”這個問題,我在之前特意就此寫了一篇文章,以便大家瞭解相關情況,現分享原文如下:

常常見到一些朋友在購買茶壺時,習慣用蓋子敲擊壺身,然後湊在耳邊聽聲音。據他們說,這樣可以檢驗一把壺的真假和好壞,一些眼睛看不見的瑕疵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發現。

這個方法真的靠譜嗎?

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使用這個方法的人相信,純正的泥料敲擊發出的聲音很清脆,而不好的泥料,敲擊的聲音則暗澀沉悶。

對此,我並不認同。

初中物理學就學過,聲音的特性包含了三個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響度和聲波振動的幅度有關,力量越大,聲波振動幅度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響,反之則越弱;音調的高低受振動頻率的影響,頻率高則音調高,反之則低;音色則與聲波振動的波形,也就是聲音的頻譜結構有關,材料存在一點點差異,其頻譜結構就不同,發出的音色自然也不同。

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回到一把壺上來討論,一把壺敲擊後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與壺本身的形狀、大小、材料以及密度等因素相關。

壺的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敲擊時聲波的振動頻率不同,我們聽到的聲音自然也是不同的。

音色清脆或者沉悶,其實與不同泥料配方下的瓷化程度,也就是結晶程度有關。瓷化程度越高,泥料目數越高,顆粒細密,胎土較為緻密,聲音就會越清脆,而泥料目數越低的壺敲擊時聲音就越沉悶。

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紫陶壺裡常說的“聲如磬”,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紫陶泥料中鐵元素含量豐富,燒成後坯體中含有鐵質成分;二是紫陶燒結溫度超過1100℃,結晶充分;三是紫陶泥目數高,密度大,坯體更為緊密。

那麼敲擊這個方法是怎麼來的呢?以前沒有電窯或者氣窯的燒製條件,紫陶壺都是採用龍窯燒製,溫度全靠燒窯師傅的把握。

而不同配方的泥料對燒結溫度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當壺出窯後,為了判斷這把壺燒結的溫度到不到位,或者有沒有開裂、暗傷,會用壺蓋敲擊壺身,通過音色判斷。

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當然,實際情況是當你能通過敲擊聽出壺是否有暗裂時,表明已經裂得很厲害了,細微的暗裂要想“聽”出來,即便對燒窯幾十年的老師傅來說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遑論一眾“敲哥”們。

所以,敲擊壺身聽聲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一把壺的結晶程度以及是否有明顯的損傷;既然是明顯的損傷,肯定不用聽也能發現。所以,敲擊壺身並不能判斷一把壺的真假和好壞。

敲壺聽音辨好壞,靠譜嗎?


小節不彰則大節虧。一些素器薄胎壺和西施、龍蛋等等截蓋壺,是經不起敲擊的。本來很完整的壺,往往會因為敲擊誘發的內部諧振而使之出現當時不易發覺的損害;至於本來就有衝口或暗裂的壺,那就更會因為外力振動造成的應力集中而給壺帶來更大的毀壞;本來很漂亮的截蓋壺,蓋子當場就給敲碎了的我也見過。

說一千道一萬,敲壺聽聲,除了聽個響,其實聽不出什麼別的名堂,別把紫陶壺當樂器敲擊,否則,店掌櫃可能就要拿你當棒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