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孙皓三分归一统│584

吴国皇帝孙皓听说晋国大军全方位向吴国发动进攻,当然也不甘示弱,也是分兵派将,聚集起三万人马,前来迎战。不过很快也被晋军晋将打的大败,死伤惨重。

此时,王濬的大军已经沿长江直逼建业城下。就见长江江面上,铺满了晋国的大船,船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盔甲鲜明的甲士,刀枪耀眼,旌旗蔽日,气势盛大,让吴国人看的是心惊胆颤。

孙皓眼见晋国水军铺天盖地而来,已经到了自己面前,急忙派游击将军张象率领一万水军迎战。

张象倒是真对得起孙皓,毫不含糊的接受了命令,率领人马及战船,呐喊一声,迎向晋军,然后不等交战,就干脆利落的投降了。

孙皓听到禀报,目瞪口呆,这是什么神操作?

此时的孙皓,环顾左右,才发现根本找不到能替自己排忧解难的忠正能干的大臣了。至于那些平时自己喜欢的佞臣们,一个个不是吓得手足无措,就是积极筹谋着如何脱身之策了。就连孙皓身边的那些亲随侍卫,都不愿替孙皓效力了。

孙皓最宠信的佞臣岑昏,靠着谄媚逢迎孙皓位列九卿之职,平时借助孙皓的宠信为非作歹,大家都对他恨之入骨。

紧要关头,孙皓身边的侍卫询问孙皓:“现在晋军一天天逼近,我们的士卒却不愿意与敌死战,陛下你打算怎么办?”

此时的孙皓,早就没了当初的骄横狂妄,只剩下了六神无主,闻听此言,急忙询问:“为什么这样啊?”

侍卫心里应该一定在咒骂孙皓,为什么这样?还不是你自己作的吗?但是他们当然知道说了也没用,先杀掉岑昏出口平日的恶气再说,于是回答:“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岑昏的缘故啊。只要杀了岑昏,大家的心气也就平了。”

孙皓不知所措的回答:“既然如此,那就拿岑昏向百姓谢罪吧。”

众侍卫就等这句话,根本不给孙皓反悔的时间,当即就抓住岑昏,将其斩杀。

当然,这时候别说斩杀一个岑昏,就是杀十个、百个岑昏也无济于大事,那些侍卫之所以这样说,只不过借机斩杀岑昏,出出胸中积累的恶气而已。

这时,吴国徐陵都督陶濬本来奉命率军讨伐叛将郭马,军队刚刚到达武昌,听到晋国大军大举来攻的消息,也顾不得讨伐叛将,急忙率军返回建业。

孙皓听到这个消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命人将陶濬招来,询问破晋之策。

陶濬安慰孙皓:“陛下不必忧心。晋军中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从巴蜀来的水军,但是他们水军中的战船都很小。只要陛下给我两万水军,我们乘坐大船与晋军交战,我有把握战胜敌人。”

陶濬说这话的时候,你问没问过王濬,看他是不是同意你的说法?你也不去看看江面上铺满的晋国大船,能容纳两千多士卒的战船,你居然好意思说是小船?你吴国的战船能有多大?

当然,这些情况,孙皓是没心思去分析是不是属实了,至少现在有人敢于出战了,孙皓当即授予陶濬符节、斧钺,由他全权负责召集兵马,第二天出战。

搞笑的是,此时的吴军,早就没有了丝毫的士气,根本没有士卒愿意与晋军作战,于是,当天夜里,陶濬召集起来的士卒就全跑光了。

士卒都跑光了,这仗还打什么呀?总不能光杆将军一个人去打吧?

这时,晋国的将军王浑、琅琊王司马伷等率领晋军也都逼近建业城。吴国的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晏等眼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了晋军。

没几天,王濬率领八万水军,乘坐大船,直接攻入了建业城。

此时的孙皓,早没了往日的威风,“面缚舆榇,诣军门降”。就是和当年的刘禅一样,自己把自己捆起来,让人抬着棺材,来王濬的大营前投降。

王濬也按照礼仪,解开孙皓的绑绳,烧掉棺材,然后将孙皓请入大营中见面叙谈,表示晋国不会难为孙皓的意思。

当然,孙皓投降时,必然携带着吴国的地图、户籍等物,以示诚意。

王濬毫不客气的接收了这些重要资料。

按照孙皓献上来的资料统计,此时的吴国,国土面积为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五十二万三千户,二十三万士兵,总人口二百三十万。

280年三月,吴国正式灭亡。

晋国朝廷中的大臣听到吴国灭亡,国家统一的消息,都欣喜若狂,纷纷向晋武帝司马炎祝贺。司马炎手拿酒杯,流泪叹息道:“这些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可惜,他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