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軌跡,這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次新年。車水馬龍的街道,在我的認知裡,第一次冷冷清清,所有鋪面關門,寥寥可數的行人也是為了採購生活用品,採購完後快速的回家。

非典的時候,大人們瘋狂的囤鹽、囤板藍根,那時候的我不懂恐慌。現在,互聯網信息暢通的時代,讓我們隨時都能瞭解到疫情的動態,而我對疫情的恐慌更加清晰了。

01疫情下的恐慌生活

我所在的十八線小縣城,信息閉塞,大家的恐慌心理來得緩慢一點。直到年初三,我們才開始封路,禁止外來人員的出入。縣政府和居委會每天大喇叭循環的播放,宣傳疫情防護措施,每天都有一支巡邏隊伍,在街上執勤勸導抱著僥倖心理的人。


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從疫情開始的時候,我們還能正常出入的時候,比較關注新聞的原因。我也購買了少量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和84消毒液,存著備用。疫情防控信息越來越嚴謹後,小區禁止出入了,每兩天只能憑藉出入卡,出去採購生活用品,那之後我明顯感到周圍人對疫情的恐慌感。

而我開始在家的前期,天天刷抖音、看新聞,疫情的關注度高達90%。每天都很恐慌,心理上既害怕又抱著僥倖的心思,畢竟我們這裡是農村縣城,沒那麼容易中招。躺在沙發上,幾個小時過去了,還在抖音的頁面裡出不來,一會感動一會悲傷,搞得神經緊繃。

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自己可能也意識到了,這種不好,那就煲劇緩解心情吧,可是看完壓根記不清情節。每天刷抖音熬夜到1點,關注各種疫情新聞;每天早晚必看一次疫情的增長病例,數字的增長更讓人恐慌。

生物鐘已經嚴重打亂,1點睡中午11點起床,一天吃兩頓飯,無所事事的很迷茫。那段時候,網絡上各種花式視頻,全國人民都無聊到極致。

加上年前公司整合資源,30歲的我被各種理由排擠,公司把我裁員了。本來打算年後再找工作的,但疫情的影響可能短時間找不了,有點自暴自棄的心態。自律的人隨時都是自律的,我雖明白這道理,可那個時候焦慮代替了所有的理智,想著及時行樂吧,放縱一下也無所謂。

疫情的情況越來越複雜,焦慮的狀態更嚴重,這樣持續了大半個月後,周圍的人都開始積極的準備復工了。我發現自己還在原地不動,再一次陷入焦慮中,偶然的機會,看到自己在頭條上關注的作者,天天在寫作群裡報喜中了青雲,我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疫情雖然在繼續,但我們不能被它所控制,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我覺得與其每天焦慮,不如重新開始寫作吧。因為對寫作有興趣,自己從很早的時候喜歡寫心得、日記之類的,所以覺得寫作是一種自我緩解壓力的方法。

02掌握好方法,你也會寫作

寫作就像一顆種子在心裡發芽,平時你不管不問,任由它肆意成長,一旦你空閒了,它會穿透你的內心,使得你想要努力的去做好它。我們彙報工作需要寫作,年終總結需要寫作,發一條朋友圈也要編輯文案等等,說明寫作是生活的必備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個人成長的途徑。

每個人都會寫作,因為人人都有表達能力,想要寫一篇邏輯清晰的文章,有深度的文章,掌握好以下幾點,保你事半功倍:

1、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我們每個人都是可以挖掘的寶藏,最先開始寫的時候,最好從自身的經歷開始,個人的經歷見聞,身邊發生的小事,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這樣還能做到梳理自己的成長路線,對自己進行全面分析。

還可以採訪身邊的朋友、同事,職場奮史,情感經歷等等,一切的故事都可以作為你的素材。大量閱讀書籍,從中獲取靈感,摘抄精美的句子;看電視劇,記錄下讓你感到的臺詞或者是經典的情節。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大素材,隨時的觀察身邊,你會發現素材很多,只要你肯寫。

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2、學會打好框架,讓你行文如流水

我們寫文時要清楚的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想傳遞的內容是什麼,讓看到自己文章的人,從中獲得怎樣的信息。這樣一篇文章的基礎,我們就知道怎樣寫,再把你需要的故事,案例寫進去就可以了,一篇文章就寫好了。

3.明白自己的,寫作目的

我們常說,我手寫我心,這樣的寫作是最舒服的。寫作有很多方式,寫作也有很多目的,有人只是單純的記錄心得,有人是為寫好年度總結,有人是寫下自己的情感故事;還有想要靠寫作變現的。每個人的目的不同,對待寫作的方式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寫作是快樂的,寫作也讓我們學會審視問題,並從中找出解決的方法。

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希望你也能馬上寫作,寫下自己的心得感悟,看書輸入、寫文章輸出、思考選題、積累素材,渡過這漫長的疫情。疫情過後,你會發現一個嶄新的自己。在這過程中會發生自我成長,體會到寫作帶來的治癒。

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03寫作給我帶來的改變

通過寫作,我梳理了自己的情緒,讓我有了更好的邏輯思維、懂得覆盤,更能從生活中找到新的感受。寫的多了,思考就多了。任何時候我們只有敢於直面內心的衝突,人生將會迎來全面突破。

《瓦爾登湖》 一書中說過:每一個知道怎樣讀書的人,也就擁有了能夠放大自己,大大的增加他的生存的方式, 並使得他的生活充實,有意義、有趣味的力量。

從閱讀書籍開始,學習新的知識,進行有質量的輸入。閱讀,讓我放下了內心的焦慮,學會從理性的角度看待問,並愛上了閱讀的感覺。放下焦慮,改變對生活的抱怨,學會思考問題,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當我的精力專注在這些事情上時,焦慮自然迎刃而解。寫作的好處有很多,我認為寫作有這幾點好處:

  • 寫作是整理知識的覆盤,這樣我們明白所學到的東西,併合理的運用;
  • 寫作可以鍛鍊思考力,從問題的本質上找出原因;
  • 寫作可以增強溝通能力,從不敢言到流暢的交流,寫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 寫作是快樂的傳遞,情緒上的梳理;
  • 寫作還可以變現塑造個人品牌,現在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作家,月入過萬者數不勝數;
今年30歲被裁員,疫情下刷屏式的焦慮,重拾寫作的我有了新方向

最後,我想說的是,勿忘初衷,堅持初心,保留自己想要寫作的初心,尤為重要。我們不要一味的為了變現而忽略寫作的美好意義,追熱點,追流量,在變現中迷失寫作的初心。

餘華曾說:迎面而上的寫作是最困難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這仍是寫作的最好時代,這句話我們共勉。希望大家能在不忘初心的同時,也獲得變現,這無疑是寫作的最好方式。生活在繼續,生命不停息,我們不要執著與迷茫,過好當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