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一碼通”

健康碼在各大城市的上線意味著政府的服務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借力信息化手段築牢疫情“防控網”市政府服務一大進步。但由於不同地區的健康數據未實現充分互聯互通,“一城一碼”的現象給不少復工人員帶來困擾。如何打通現有數據資源、克服“數據孤島”現象,如何寫好“大數據戰疫”的下半篇文章,考驗著各地政府的數字化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首先我們得充分肯定互聯網帶來的巨大優勢,快捷的數字化辦公讓繁重的工作減負,但現實中也存在數據不能共享所帶來的不便。破解“一城一碼”難題首先需要從規則制度上說,應完善健康碼互認的前置條件,減少基層幹部為依賴高科技手段而產生懈怠心態。健康碼是通行證,但他不能代替所有,基層幹部在工作的時候應該靈活變通,不能講健康碼作為唯一標準,對於需要及時開具證明的情況,應該及時開具,並且充分認可給予工作上的支持。

遵循資源共享原則。健康碼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存在資源不能共享的問題,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積極促成資源共享,面對多平臺,多企業,多城市不同的健康碼,政府應該開發更為全面的二維碼,與企業相銜接,打通健康碼互相利用的渠道,從技術層面解決健康碼異地互信問題,實現健康碼的“全國一盤棋”。

最後,政府在服務管理是應該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隔離病毒,莫隔人心,切勿因為二維碼不同而區別對待。加大管理宣傳力度,在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和返工人員時應該保持尊重,積極提供健康認證的渠道,避免歧視與偏見。加快健康證明互認,讓更多務工人員儘快返崗,有活幹、有錢賺,這不僅是勞動者的福祉所在,更是我們國家的發展所需、民心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