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韩国作家崔仁浩写过一本小说叫《商道》,讲的是19世纪朝鲜时期商人林尚沃,从一无所有变成了富甲朝鲜九道的朝鲜首富的故事。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当时朝鲜最有价值的商品是红参。林尚沃带商团到北京和大清商人在做交易时,遭遇到了清商的联合压价。清商希望成交价是70两白银。

林尚沃为了扛住价格,借款收购了朝鲜商团所有的人参,形成了垄断。清朝商人就联合抵制,不降价他们就不买。

这时,林尚沃面对巨大的压力,他是借的钱,所有的人参在他手上,如果人参卖不掉,贷款的利息他都还不起。

这时他做了一个选择:烧人参。反正每天烧一点,如果没有人来买,我就把今年朝鲜的人参烧光,今年中国市场上就没有朝鲜人参了。

于是,清商的联盟就崩溃了,按照林尚沃的价格160两白银成交。

当时有人问林尚沃,你烧人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人参都烧完了,还没有人找你买怎么办?

林尚沃说,“在我刚开始动手烧人参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了,如果所有的人参都烧完了,我就跳进火里自焚,和人参一起消失。”

这就是生死线,就是别人不敢玩、不敢拼的风险,就是壁垒。在生死线之外是安全区,安全区是没有壁垒的。当然,我们可能不会遇到像林尚沃那样极端的事,但我们能从中看到林尚沃面对生死线的能力。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这让我想起了张哥的一个客户,虽不至于林尚沃那般破釜沉舟,但也是凭着一腔勇气,在绝地边缘抓到稻草。

“在要萌生关店这个想法的时候,很难受,舍不得,当初是这个店给我了一切,现在居然也要结束这一切!”他是张哥一个做生意的客户,给张哥讲述今年这个经历时这样说道。

都说,今年是艰难的一年,经过一场疫情之后,感觉做什么都难。还记得网络上疯传的这张图吗?今年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好好活着。

可是,最安全的方法真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吗?网络上流传有一句话: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所以,不用费尽心思去揣测未来还有什么灾难,还会发生什么,我们专注过好每一个现在,把握每一个现存的机遇,就好了。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这个客户还讲述到,促使他突然念头一转的,是做决定的前一天晚上,时间很晚了,他开车回家的路上,准备第二天转掉店铺,再卖掉车。就在车上的广播中,听到了我们公司电台广播,于是转念一想,贷款何尝不可啊!

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办法,毕竟心血都在这家店了,比起就此结束,不如搏一搏。第二天一早打电话就咨询我们公司,了解到信用或者抵押都能行,他就更坚定了,一定有办法拯救店的。

没过多久,他成功贷到了一笔钱,于是他的反击战计划就开始了,这一来,他不仅不担心店铺倒闭的事情了,还生出来一些其他补救办法。根据疫情期间市场需求的表现,他增加了粮油食品类项目,因为人们生活的需求比之前增大了许多,由于疫情影响,在外就餐的人减少了,居家生活的人增多了,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就上升了。他想既然店暂时没法复业,那就“送货上门”吧,他的送货上门可不是单指自己送,而是充分利用其它渠道。原本定点消费的铺子,转念竟可变成移动消费,店也算是起死回生了。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张哥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所以跟这个客户聊了很多,还问他,资金链断了的时候,怎么还敢贷款继续奋战呢,万一没成功怎么办。他说,既然什么都不做是“死”,搏不成功也是“死”,搏一搏反而多几分“生”的概率,当然这个更划算。

一个人的勇气,往往就是在危急时刻体现出来,就是他让自己或者企业穿越生死线的魄力。

而如今,面对疫情冲击的经济,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不管你是小老百姓还是大老板,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怎样让自己穿越“生死线”。

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上,国家大力政策支持,降准降息,加大信贷力度,放宽借贷条件。

面对经济需求,政策仍需发力。

央行发布2月金融信贷数据,其中新增人民币信贷9057亿(同比多增199亿,符合我们预期),新增社融8554亿(同比少增1111亿,低于我们预期)。

新增信贷相较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居民贷款受疫情影响较大,信贷主要靠企业短贷支撑。3月国常会指出,要进一步把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落到位,加快贷款投放,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

在关店的前一天,他的这个决定保住了这家店


国家正带领我们全力解决经济需求,你凭什么不全力以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