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三国,可以任意选择三个文臣、三个武将,你会选谁来征战天下?

古今谭


我是孫郎谈古,我来分享我选择的团队:

武将:周瑜、吕蒙、陆逊;

文臣:鲁肃、顾雍、步骘。

实际上,光靠三文三武是成就不了什么大业。我的定位也简单,保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我就满意了。为何要争天下,夺的你死我活,还不如快活自在活个几十年。我选的这些,开疆拓土是不错人选。但是在镇守边境、保境安民,修内政、提升国力上更是绰绰有余。

1、周瑜是首当其冲。

周瑜肯定是第一个正确选择,能文能武,能开疆也能固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周瑜除了在武力和军事管理能力上做贡献,也能在谋略上分担不小的压力。可以说有了周瑜,我能省掉一半的精力,正所谓:外事不决问公瑾。直接把外事交给公瑾来定了,我就不用烦恼那么多了。

此外,周瑜还有个特点:曲有误,周郎顾。

这是艺术家啊,三国著名音乐家公瑾先生是也。在古代这种没有电脑、手机等高端的科技产品的时代,音乐艺术就成了我们陶冶情操的必要选择。所以有一个懂行的人,你的体验会上升好几个台阶。有了周瑜再也不怕“无聊”了。

不仅能打仗,还能研究音乐艺术,真是棒极了!

2、非吴下阿蒙莫属。

吕蒙做为实力派战将,进可攻退可守,攻城陷阵冲锋第一,绝对是不二人选。况且,在吴太祖大帝孙权的开发下,吕蒙选择性的学习看书,已成为一名有谋略有勇力的大将。奇袭荆州斩关羽就显示出吕蒙的谋略。

此外,吕蒙还有一位好母亲,当年和甘宁的过节,多亏他母亲及时点醒。除此,吕蒙的孝心也是值得表扬的,忠君爱国,忠孝两全是他的特色,为何不用这样的人呢?毕竟我是守土就好,又不开疆拓土。

3、专在关键时刻出手的陆逊。

陆逊作为一名典型的书生将领,在武力上比不过吕蒙,在领导能力上也不及周瑜,但是关键时刻他从未掉链子。能文能武,能培养继任者是他最大的特点。曾经吴末帝孙皓感慨说:陆氏一族真是兴盛。两个丞相(陆逊、陆凯)、五人封侯、十多位将军。

这就是陆逊的家族,他一个人的贡献有限,但是可以给你带来一家族的力量,他及儿子陆抗常年镇守边境,先后阻止了蜀国、西晋的大军进攻:夷陵之战、西陵之战就是他们父子俩的代表作。

陆逊为人正直,是辅佐人才的不二人选,从辅佐太子孙登,以及之后的孙和,都是勤勤恳恳。所以,用陆逊,能文能武,关键时刻能出来作为“关键人物”,还有什么可愁的。

4、擅于外交、谋略规划的鲁肃。

鲁肃的能力在于制定大方针,画个大框架,安排贤臣良将做适合的工作。这个活给鲁肃是不二选择。军事上有周瑜把关,外交、国事战略有鲁肃操盘规划,简直是完美。

鲁肃还是一位外交达人,“合纵连横”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所以说,搞好邻国关系还是很重要的,有了鲁肃这样的绝世人才还怕啥。

5、治国管理的好能手顾雍、步骘。

东吴丞相陆凯曾这么夸奖过顾雍和步骘:汉有萧、曹之佐,先帝有顾、步之相。

萧规曹随稳定了大汉百年的江山,把大汉江山管理的井井有条。上面我说过鲁肃,有谋划定方针的能力,但是总得有人执行吧,所以顾雍、步鸷二人都是很好的执行人选。

首先来看,朱、顾、步、陆江东四大家族,我已有其三。在吴地也算是土豪世家,影响力大,所以有他们出面办事什么都好解决;

其次,顾雍、步骘都是那种忠心耿耿的人,也是儒家正统学派传人,对于管理用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顾雍做为东吴第一位丞相(孙权称王时,孙邵是丞相,顾雍则是称帝后的丞相),任期19年,可见能力极强;步骘则是第三位丞相,任期一年就去世,但是步骘常年镇守西陵,对稳定东吴西部起到了很大作用,步骘主政,陆逊主将,二人配合也是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我选的这些人才都是可以让我在江东之地做一个安乐的小诸侯。至于打仗什么,只要人不犯我,我就不犯人。反正我每天听音乐,游山玩水;闲暇之时找人谈古论今,品茶吟诗多好。

哈哈,用能人帮我分担管理,我就在安乐窝里快活得了,此间乐也!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是孫郎谈古,想看更多关于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历史可以关注我。

孫郎谈古


文臣中我选孔明鲁肃周张昭。孔明人称卧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一身奇才,致敌5谈笑间。未出隆中,已为朕谋得天下三分,可为我的军委付主席。鲁肃虽然外表质朴,军事一般,但他外交能力独步天下,而且为了国家,他可以忍辱负重。赤壁之战,没有鲁肃的努力周旋和游说,是不可能有联吴破敌的。所以我要用鲁肃为付总理兼外交部长。张昭虽然不懂军事和外交,但这个人长于内务,一身正气无二心,善于协调各方面,是国务总理的不二人选,有张昭治国,朕可以上前线放手一搏。

武将我只选吕布赵云和周瑜。周瑜虽然武功平常,但他军事谋略极长。不仅善于陆上征战,水战更是天下第一。有他在,起码不用担心被不习水战的司马家灭国,而东征蜀国,更是可以溯江而上,直捣天府成都,委实是我三军总司令的当然人选。至于此人的心胸狭窄,我必多多开导,言之于理晓知于利,使其始终把国事放在第一。吕布的武艺,天下第一,就连千年后的罗贯中那小子,也不得不佩服,敬他″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战神般的人物,放在前线,必然能够攻城掠地,所向披糜。想当年,他一人居然能阻十八路诸侯于虎牢关,足见其一代战神的水平,前敌总指挥非他莫属。只是其人贪财好色,旦见利忘义,一定要给他配个好政委。赵云的武艺忠诚和胆略,于世无双,北京卫戍司令和武警总司令非他莫属。有他拱卫北京,首都无忧,群臣心安。而且他文武双全,爱兵如子,视民如命,也可以兼职国防大学的校长。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有此六人辅佐,一定也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问鼎中原,舍我其谁?!


童146569245


首先我不喜欢穿越,去一个我不了解的时代我一点也不喜欢。其次,我也没钱,谋臣良将可不便宜。第三,我和那个时代的人没有共同语言,我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说话,我听不懂。第四,那个时代似乎食品不咋好吃,调味品缺少,饿极了老百姓人肉也吃,穿着现代服装去,不是送肉嘛。


天空之城5670174



有点意思!!!

三个文臣,三个武将,加上我这个庸主,然后还要征战天下,想想都觉得刺激;感谢大题主赋予我主公的身份,让我也过了一把当主公的瘾;

具体怎么操作,先选完再说;

文臣:

首先,我要选一个政治高手;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得二则像刘备一样,争夺天下遥遥无期;所以二人之中,我选诸葛亮这位大政治家;

然后主要谋士,我选郭嘉;鬼才郭嘉,可以给我很多意想不到,无限可能,用着绝对顺手;

辅谋我选鲁肃,鲁肃政治能力中上,军事能力中等,外交水平顶级;

武将:

首先,周瑜必不可少,军事能力顶级,战略眼光独到;善于水战,同时也善于陆战;

然后,张辽也必须选上,威震逍遥津一战,就足以让我选他;

最后,选关羽吧,关羽虽然傲气,但我别有他用;等会就知道了!!

可以开始了!!!

唉,唉,唉……不对啊,老铁,我的城池呢?这边我刚要施展我的宏伟抱负,突然发现,我连城池都没有;这还怎么打;完了,完了,完了;我的大题主,不给城池就算了,为什么连兵也不给我?魏、蜀、吴三国兵力可不少;我就带着这三文臣,三五将,去跟他们火拼;岂不是第一战就得卒;算了吧!只好打入敌人内部了,派诸葛亮、关羽去蜀国;郭嘉、张辽去魏国,周瑜、鲁肃去吴国,分别从内部瓦解敌人;你说这天下,我该不该得!!!



爱尚文史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如果让我穿越到三国时代,我也是一定想成就一番宏图霸业的。而建功立业需要人才,飞扬来到三国,一定会选择以下三个文臣三个武将:

文臣:诸葛亮,周瑜,鲁肃

一、诸葛亮

正所谓:文臣提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想要平定天下,一统神州,一个全面而卓越的智囊团必不可少。我选三人,选诸葛亮用其略,选周瑜用其效,选鲁肃用其平。

诸葛亮用其略,略乃是指“战略”。在正史中,实际上诸葛亮并不是“多智近妖”,陈寿评价他“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就是说,诸葛亮最突出的才能,其实是战略眼光和治世才干,军事谋略他并不擅长,他其实是堪比萧何、管仲一类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人才。



“三分天下诸葛亮”,历史上因为诸葛亮的战略,一开始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最终得以三分天下,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可见一斑。倘若我能请诸葛亮出山,首先他可以根据我的情形与天下局势,为我制定一套长期战略。以诸葛亮非凡的战略眼光,按照他的这一套战略实施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必定很大。

此外,之后,我还可以把内政全部交由诸葛亮,也就是说用诸葛亮为宰相,以他的治世之才和事无巨细,“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一定会导致政治清明、民心归附,大后方一定是安稳无比的。再者以诸葛亮之忠诚与公正,我可以毫不担忧他有反叛之心、谋私利之举,能得诸葛亮如此卧龙之才,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开疆拓土上。

二、周瑜

在乱世之中,不断开疆拓土、扩大势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诸葛亮为丞相,战略方针和内政治理都已不用担心,这个时候,我就还需要一个军事能力和执行力强大的帅才,而我的三军大元帅非周瑜周公瑾莫属。



汉初大将军韩信,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三国的周瑜,亦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的军事才干和执行力,就是最让我看中的“效”。历史上,周瑜四处征战、战无不胜,几乎为东吴打下了半壁江山。把我的三军全部交到周瑜手里,让他统军对外征战,我是非常放心的,而且以周瑜的“高效”,我统一天下的步伐必定会大大加快。

也许有人会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可能会不和,但这其实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志》中记载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也就是说他气量很大、有容人之量,并且我让周瑜当兵马大元帅和国家总理诸葛亮平起平坐,就算他们之间有竞争,我也能合理地利用他们的竞争来更好地治理天下。

三、鲁肃

鲁肃用其“平”,“平”指的是平和与大局观,他能很好的调和各方关系,这是鲁肃最突出的优点。周瑜虽然能统御三军对外征战,但是他有点过于激进了,而鲁肃恰恰能弥补周瑜到这一缺点。



当我派周瑜对外用兵时,可让鲁肃为军中参谋,他们两人本身关系就好,又优势互补,这样一来,我的大军必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算可能小有挫败,也不至于大败溃输。

武将:赵云,张辽,张飞

武将是一柄利剑,一定要足够锋利,一出手就能披荆斩棘,不出战也能威震一方。所以,武将我选三人,选赵云用其忠勇,选张辽用其智勇,选张飞用其猛勇。

一、赵云

赵云这柄利剑与一般的利器不同,他外有剑鞘,因而平素温和沉稳,出鞘时又锋利无比、锋芒毕露。



“长坂坡救主”,赵云的胆魄和忠勇之自然毋庸置疑,最难能可贵的是,赵云“执事有班”、顾全大局又温和可亲,而且在忠诚度上绝对是百分之百,与历史上刘备的安排一样,我会让赵云当国防部长,主要和诸葛亮一起坐镇后方。有诸葛亮和赵云这一文一武在大本营,无论我身处何地,都不用担心后院起火。

二、张辽

张辽的智勇,也是毋庸置疑的,最好的表现便是历史上的合肥之战。当时,曹操正率大军进军汉中讨伐张鲁,在东边只留了七千余人让张辽、李典等驻守合肥防备孙权。果不其然,孙权就趁机发兵十万围攻合肥。曹操的指令本来是以守为主,但是张辽看到了敌我差距之巨大,认为如果等孙权合围成功,他们七千余人必定守不住,就立即下决断,趁孙权的兵势未稳,先发起进攻。

于是,张辽组织了八百人的敢死队,率先对孙权发起了进攻,他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一度冲到了孙权跟前,让东吴的十万大军震撼不已,打不下合肥,孙权只能撤退。没想到孙权南撤时,张辽又率骑兵杀出,几百人追着东吴几万人打,还差点又抓住了孙权。



后来张辽病重,孙权依然非常忌惮,告诉东吴的诸将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见张辽对东吴的震慑力之强。

因此,以张辽之智勇,既能为做破敌利刃,又可当国之藩篱:对外征战时可让他在周瑜之外独领一军,出奇兵破敌;没有战事时,又可以让他镇守边关,威慑敌国。

三、张飞

以张飞在历史上的表现,用“勇猛无敌”这四个字来形容毫不夸张,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不必赘述。但是,张飞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暴而无恩:

他的性情过于暴躁,喝完酒发起疯来,就随意鞭挞手下,但是过后自己却又不记得了,将被鞭打的人又安排在自己的左右。最终,张飞就是惨死于被他鞭打过的小兵之手,一代猛将落个这样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在我的麾下,张飞决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三国志》记载,张飞并不是单纯的暴而无恩,他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因此,我会任命张飞为周瑜手下的第一部将,而且让鲁肃在一旁时时提醒他。以周瑜和鲁肃的才华与人品,“爱敬君子”的张飞对这两人肯定是钦佩服从的,在他们的监督和劝导下,张飞也一定能够充分发挥他冲锋陷阵的勇猛,成为周瑜用兵时可以调配的一名猛将。

知人善任

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无论是领导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知人善用绝对是最重要的才能之一。如果让你穿越到三国,你会选择哪三个文臣,哪三个武将?并且,如何的合理地安排和任用他们呢?

对于飞扬以上的选择和安排,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众位读者可在下方留言评论,畅所欲言。

我是飞扬,一个爱读历史的理工男,愿把我所读的变成有趣的故事说给你听,关注我,让我们在思考中共成长

历史飞扬


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当然选蜀汉的那一群文臣武将。文臣选诸葛亮、徐庶、庞统,武将自然是关羽、张飞、赵云。

因为我这人有精神洁癖,最敬爱忠臣义士,最痛恨乱臣贼子。所以选人的话,德行一定要放在第一位,才能放在第二位。诸葛亮徐庶庞统,关羽张飞赵云是我心中最喜欢的答案。


但是,从实际情况考虑,还是换几个人比较靠谱。

文臣第一,毫无疑问还是诸葛亮。

才高八斗、德配天地。睿智强干,又品性高洁。真是丞相的最佳人选。到什么时候都是这样。

文臣第二,选鲁肃。


鲁肃才学不在诸葛亮一下,他曾经提出过东吴版的“隆中对”,与诸葛亮不谋而合。两人都是谦谦君子,又英雄所见略同,一定能密切配合,一加一大于二,有他们当左膀右臂,皇位稳稳的。

文臣第三,选法正。

法正有智术,善奇谋。成大事必须奇正并用。诸葛亮鲁肃是正,法正是奇。

武将第一,选关羽。

关羽打仗其实很稳,也很谨慎,最后失荆州,是被内部人出卖。要不然不会那么惨。三国时期一般的武将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最主要的有两个优点。第一是忠诚,第二是长寿,这个很重要。三国平均寿命才三十来岁。很多名臣名将,都是三十来岁、四十岁就挂了。关羽活到将近六十岁身体还很好。

武将第二,选周瑜。

周瑜是儒将,善于谋略,久经战阵,水战在三国无敌。将来平定江南离不开他。

武将第三,选魏延。

整个蜀汉,最具帅才的,其实就是魏延。可惜未能人尽其才。


上将嗳福斯


首先不能选择关羽,张飞,因为二人都是刘备的兄弟,即便能穿越,除非你把刘备收到自己的麾下,关,张才会跟你,赵云也同理。但是,刘备态度反复又是一个隐患,所以干脆就不选了。其次,自然寿命很关键,即便才华横溢如郭嘉,就算有力挽狂澜之能,无奈寿命太短,又能如何呢?另外,荀彧忠于汉室,若手上没有汉献帝,估计也留不住。所以,大飞熊认为,能选三个武将,三个文臣,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才干,甚至他们的本土资源,这样才能在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席之地。



那么如何选择呢?先选两个文臣,两个武将打底,再根据发展的根据地,来选择剩下的一文一武。这四个基础的人才文是诸葛亮,钟繇,武是魏延,张郃。为什么?诸葛亮,钟繇都是外交和治理的大才,不光如此,他们家族,亲友多是有才干的士人,可以通过他们收为己用,这样治下人才不就多了吗?非但如此,两人的寿命也不算短,足以辅佐一个势力从发展到成长的过程了。再说武将,魏延和张郃虽然不是最顶级的,却是活得时间比较长的宿将,还能攻能守,表现全能,这可谓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良药”呀。

至于剩下的一文一武:




如果根据地在关中关右一带,文臣选杨阜,武将选阎行。理由如下,杨阜是当地的氏族,曾经纠合一大堆本地士人,亲族在冀城一带打跑了马超。所以,得到杨阜,相当于得到一大批士人,以及当地资源的支持。武将选择阎行,一方面是要对付马超,根据《三国志》注引《魏略》,阎行熟悉关右,曾经在战阵上,完全压制了马超。所以,有两人辅佐,在当地发展问题不大,更严重的是对付马超,最理想的是合二人力,收服了马超,这也等于收服了马岱,庞德等人。

如果根据地在益州一带,文臣选张松,武将选孟获。理由如下,张松就是益州的活地图呀,得到张松有利于行军作战,排兵布阵,只要控制了整个益州,不怕没有人才。另外,张松本身是益州本土氏族,也有助于治理,至于益州其他势力,有诸葛亮在。武将选孟获,很明显就是为了安定南中,使之不会造反,战时还可以调用蛮兵。



如果势力在荆州一带,这就简单了,本来就有诸葛亮和魏延两个荆州人,文臣选择庞统,因为治理有诸葛亮,还有钟繇,缺乏的是就是如庞统这样的奇谋。而且庞统和诸葛亮一样在荆州的关系盘根错节,有利于吸收人才。要说明的是庞统是非自然死亡,不代表他的真实寿命。武将选择甘宁,历史上的甘宁曾经投靠在荆州,刘表,黄祖并不重用,刚好截胡孙权,收为己用,而且在荆州需要一个懂水战的大将统领水军。

如果势力在江东一带,文臣选择顾雍,武将选择陆逊。顾雍,陆逊都是江东本土士人,选择他们也相当于得到一大批人的支持。为什么不选择鲁肃,周瑜,吕蒙,张昭等人呢?一个是寿命问题,除张昭外。另一个是他们都是江北士人,如果根据地在江淮之间,那都是首选。得先在江东站稳了脚跟,才能谈得上发展。



如果根据地在中原一带,文臣选择程昱,武将选择李典。程昱这个人能文能武,能治理又有谋略。“人脯事件”虽然耸人听闻,却证明程昱对主公的不予余力。武将选择李典,是因为乘氏李氏在当地是大族,无论是人马还是粮草都对势力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如果根据地在冀州一代,文臣选择沮授,武将武将选择颜良。冀州这两人都属于非正常死亡,也不代表自然寿命,沮授是个不错的谋士,可惜袁绍刚愎自用。颜良很勇猛,只是如沮授所说作为主将不称职,但是可以搭配张郃或者魏延,甚至是谋士出战,相信效果大不一样。


大飞熊骑士


这是一个令人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如果我穿越到乱世三国,并且让我成为主公,且文臣武将可以各选三人,则文臣我选徐庶、荀彧、周瑜,武将我选吕布、张辽、许褚,下面说明我的理由。

先分别介绍一下我选择的这六人的个人特点

一、徐庶

个人认为徐庶之才不下于诸葛亮,自从徐庶投靠与刘备后,刘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徐庶智退二吕,(吕旷、吕翔),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无一败绩,可惜的是徐庶被曹操揪住了小辫子,也就是被擒住了老娘,自此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相比于诸葛亮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好自我表现,并且沉稳厚重,很好驾驭。所以,我认为徐庶是一个综合型人才,既有智又有忠孝,并且还是一个可以独挡一方的谋才。


二、荀彧

荀彧是曹操最宠信的谋士,在很多事情上,荀彧都有独特的见解,并且还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说到主公的心坎里,荀彧是最杰出的政治家,有荀彧在旁边分忧解难,至少能分去五层的忧愁。

三、周瑜

周瑜是东吴之大都督,周瑜能够打出漂亮的赤壁之战,便可见其才,并且周瑜还是一个主帅级别的人物,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四、吕布

吕布的名声一向不怎么好,被人称作三姓家奴,但是吕布的勇却是毋庸置疑的,丁原曾凭借吕布一人而抗拒董卓且丝毫不落下风,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吕布以一敌三,可见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猛将,因此用好了,绝对是一大杀器。

五、张辽

张辽在三国演义是似乎不是很出名,但是张辽的武艺也绝对是排的上号的,在三国中,很多人用能与张辽大战多少回合来评判这个人的武艺,由此可见张辽的厉害。而张辽除了武艺高强外,更难得可贵的是张辽有忠有义的帅才,行事沉稳厚重,不骄不躁。


六、许褚

在三国中义绝是关羽,但是若说到忠,许褚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许褚的忠,忠到了极致,而许褚除了忠还有勇,虎痴许褚可不是白叫的,因此有许褚在身边,至少我的安全是高枕无忧的。

六个文臣武将的组合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这六人虽各有千秋,但是也绝对不是三国之中最顶尖的人物,为什么非要选这三人呢?下面我说说我的理由,我将这六人组成三个组合。


一、张辽与徐庶

张辽与徐庶是我最满意的一个组合,张辽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沉着稳重,徐庶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二人一文一武,并且都是可以独挡一方的人物,最重要的还是二人都是十分忠心的人物,二人在外我可完全放心,且二人的组合完全可以收拾一般的虾兵蟹将,所以,我将此二人任命在外,类似于给我开辟第二战场,分解我正面的压力。

二、周瑜

周瑜完全可以当做一个主帅来用,排兵布阵样样精通,但是在这里周瑜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水战,弥补我军缺少水战帅才的短板。

二、荀彧、吕布、许褚以及我

这才是我军的主力,吕布充当先锋,绝对可以战必胜、攻必克,有人说吕布易反,所以,我只用他为前锋将军,并且给予他最想要的利益,安抚住他,在用虎痴许褚制衡他,以及保证我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而荀彧则是辅佐我治理朝廷,以及帮助我运筹帷幄。所以,我四人组合在一起,有攻有守,有矛有盾,有智慧有勇气,必定攻无不克。



最重要的是我主公集团可以与张辽、徐庶带领的集团军形成战略互助,类似于掎角之势,可以互帮互助,弱一些的敌人张辽徐庶自己就解决了,强大的敌人,我两集团可以形成战略夹击,从而消灭他,一定会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便是我选择这六人的原因。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这个有点意思,那就选吧!

三个文臣:

丞相——诸葛亮

虽然网上各种以黑诸葛为荣的文盲,但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能臣之一,具有王佐之才。刘备自从得到诸葛亮之后,在外征战足衣足食,从来没有为后勤担忧过。诸葛亮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丝毫不用自己担心操劳,何乐而不为呢?最重要的,诸葛亮忠心耿耿,完全不用担心会造反。

尚书令——荀彧

同样有王佐之才称号的能臣,或许说和诸葛亮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最重要的,荀彧还是和人才储备机!有了荀彧,那么郭嘉荀攸之流还不都归到我的帐下了?而且颖川荀氏,豪门士族,有钱有粮有后台。

军师——贾诩

或许还有不少可比贾诩的人,但如上所说,有了诸葛亮就相当于有了庞统法正之流,有了荀彧就有了荀攸郭嘉之流。所以第三人还是选个不搭两边势力的人吧!

三个武将:

大都督——周瑜

这个没的说的,人长得帅还会音乐就不说了,打仗还那么拽,统帅值接近一百的武将。而且周氏一族在江东一带又有极深的人脉,得到周瑜就相当于得到了半个江东的人才了!

中军大将——张辽

逍遥津一战成名,八百精兵杀得十万吴军丢盔卸甲,还差点把孙权干掉了!自此江东闻辽止啼!

先登战将——高顺

吕布麾下最强战将,地位比张辽还高。统帅着群雄割据时期最精锐的重步兵“陷阵营”!史书载:“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号称攻无不破的存在!小沛一战,高顺统兵杀得坐拥关羽张飞,还有夏侯惇为外援的刘备丢盔弃甲!




网络水军大都督


如果我选的话:

文臣诸葛亮——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科研部长(包括阵法的研究)。

文臣贾诩——公安部长,情报局长(内稳外离)——所谓知己知彼!

文臣司马懿——国防部长,统筹备战!

这样,三人相互分权制约,直接听命于我!

武将——高顺,平时负责练步兵(包括攻城部队),包括武侯阵法,战时步兵总指挥!

武将——周瑜,平时练水军,战时前敌总指挥!

武将——吕布,平时练骑兵,战时骑兵总指挥!

基地就选荆州,四达之地,四战之地!直接划一个郡养马,饲养马匹!步兵,骑兵包括马匹平时都要进行水上训练!蜀中之地的话,水军巡弋于长江之上,加上情报。不来则已,来着有来无回!北面拒汉江而守!加上骑兵接应,守则绰绰有余!主攻江东,前期水军(包括陆战队)为主,步兵跟进收拾残局。待拿下江东后,扩大水军规模,将防线推致淮河流域!然后回师北向攻击宛洛,再出兵长安陇西,完成对蜀地的包围,如果不投降,则出兵攻占汉中!进一步包围!此时骑兵扩建,准备进击河北!水路突袭后方关键节点,步兵压上,骑兵包抄!一战歼灭敌主力!天下可定!

修养整合几年,出兵草原,打不死也打残草原民族。然后分化制之,以绝后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