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看到的就是枯燥古板的墨团,懂了!看到的是丰富张扬的人性

我们已经很明确地把书法和其他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戏剧、诗歌等等艺术并列在一起,称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所在的艺术门类了。但是,我们发现,书法和别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太一样。但至于怎么不一样法,又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

很多人内心里并未把书法当作艺术,总感觉他单调乏味,可能感觉书法和日常的生活工作太过于密切吧,尽管离不开书法,但要说书法好,但又不知道他好在哪,总感觉历代的书法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大同小异,而书法大多也是黑白相间,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似乎也看不到书法的美在哪里。

为什么书法让我们感觉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不太一样呢?

首先,书法的美在含蓄。

不懂?看到的就是枯燥古板的墨团,懂了!看到的是丰富张扬的人性

书法不像其他的艺术品种那样,直观、明显、张扬,书法并不是以观赏为目标的,也不是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来作为目标的,他是一种完成人、表现人的一种手段。

书法毕竟是以书写为目的的。书法的表现形式再特别,如果脱离了书写表达意思这个形式,那就不是书法了。

其次,书法美在特别。

不懂?看到的就是枯燥古板的墨团,懂了!看到的是丰富张扬的人性

由于书写者各有各的个性特点,不可能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但是,现在很多书法比赛,衡量书法的标准往往是“出贴”,练了贴,还要脱离贴,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标准,往往也是为难了很多书法练习者,甚至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书法的继承与发扬。很多人觉得无所适从。

其实,如果以独创性为标准的话,历史上除了少数书法家之外,绝大多数书法家都没有独创性可言,那么,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书法家,他们凭的是什么让作品流传千古呢?

王羲之,飘逸之美。

柳公权,刚健之美

颜真卿的气势磅礴,雍容华贵之美。

还有张旭(张癫)怀素(狂素)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的书法家,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丧乱贴》、《祭侄稿》,这些自由挥洒,悲情跃然纸上的个性化,让我们后世人,看了也跟着感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书法美在个性

不懂?看到的就是枯燥古板的墨团,懂了!看到的是丰富张扬的人性

书法的个性化,就像人与人的差异一样,面貌各不相同,不一定是他长得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这才是真实的人,如果把这样的真性情寄托于书法,用书法表达出来,那可想而知我们会对这样的书法作品如何珍爱,就像看到他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融进了书法作品当中,躯体不存在了,精神仍跃然纸上。

所以,书法如果要写得感动人,并且让人通过他的作品得到感动力量的话,就必须要有丰厚的学识与积累,才能把他的生活经验和精神品质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如果他的为人是谄媚的,狭隘的,那他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也必然是相似的。

不懂?看到的就是枯燥古板的墨团,懂了!看到的是丰富张扬的人性

书如其人,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因为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我们需要客观地对待书法,对待书法家。

毕竟,作为书法作品,是很有可能要流传下去的,我们是要把自己最有特色的一面,通过书法作品表达出来,所以也是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节奏,如果时隔多年,自己看到曾经的书法作品,也许技法不是很纯熟,但体现了当时的心态,那种心情,那种散发出自我的真性情,才是感觉弥足珍贵的。

也许,我们再也体会不到古人书写时候人书合一的那种境界了,毕竟我们现在已经不把毛笔当作文字表达的主要工具,毛笔已经成为书法的专用工具,作为业余爱好的一种书写方式了,因此,那种全身心的表达流于笔端的感觉,我们可以去体会,但真的不会如古人那般纯熟。

所以,对书法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规则吧,让每个人的个性,都能通过书法传承下去,让每书写者的精神,得到延绵不断地张扬起来。

也许,这才是书法的本源吧。

如果没有认识到书法的这种特点,忽略书法的特点去与其他的艺术品种进行比较,那将是不懂书法,孤立书法的表现。非常不利于书法的传播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