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近日,一則#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的視頻看的人熱淚盈眶。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視頻中,揚州十歲女孩謝藍一在家人的陪同下把自己積攢的495元零花錢及一張寫有“武漢加油”的紙條送到了所在轄區的派出所,用的是心愛的小黃鴨存錢罐。

捐贈成功後,小姑娘邁著堅定的步伐自豪的離開了。淚流滿面後,心中因為疫情的陰霾逐漸在消散。

十歲的孩子,對於金錢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200多個硬幣,說明小姑娘錢攢的並非一朝一夕;小黃鴨存錢罐,承載著的是她許多美好的回憶。

可她在捐獻的時候並未有絲毫的不捨,那引以為傲的樣子足以說明這些善舉都是出自她的本意。

把錢放在門衛處而非大廳,說明小姑娘注重的是內心的滿足感及歸屬感,而非外在的評價。

那自豪且富有激情的正步足以說明這件事情帶給小姑娘的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快樂。

在好評不斷的評論裡有這麼一條提問:這樣優秀的孩子是怎樣的家庭培育出來的?

家庭關係有愛和諧、父母溫和而堅定、尊重孩子人格......眾說紛紜。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法國思想家米歇爾·德·蒙田曾說:教育孩童首重激發興趣和愛心,否則只是填鴨式的灌輸,毫無意義可言。

孩童的興趣源於自主參與,並以此獲得歸屬感及滿足感。內心富足的人兒自然樂觀開朗、溫暖大方。

01

2019年11月30日,河南鶴壁一名3歲的小女孩不小心掉到了30米的深井裡,水深約16米。因為井口太小,消防隊員根本無法下井進行營救。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寒冬裡女孩已被困4個小時,小腿一直浸泡在水中,情急之下救援隊的一名隊員提議讓自己15歲的兒子王泯燃試一試。彼時的王泯燃已經準備睡覺,接到電話毫不猶豫地跟著媽媽趕到了現場。

到場後,現場緊張的氣氛及井內未知的兇險並未讓王泯燃有絲毫的退縮。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倒掛著下井了,經過6次不懈的努力成功把小女孩解救上來。

是無知者無畏嗎?未必,在趕往現場的路上,媽媽一再跟他強調: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再去救人,否則就是在添亂。

這句充滿理性及智慧的話,傳達給孩子的是遵從內心量力而行,沒有絲毫的期待及逼迫。

當他第三次準備下井時,媽媽委託救援隊隊長問他“還行嗎”時,他的一句堅定的“行”,足以證明他對自己所處的境地已有清楚的認知,並非逞強。

這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去為善的判斷力及魄力,讓人肅然起敬。沒有經年累月的磨鍊鍛鍊不出來。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這份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輕言放棄的勇氣,是王家父母潛心教育的碩果。

得益於父母即使在緊要關頭依然不忘記尊重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擁有參與權及決定權。

02

有次出去吃飯趕上人多跟一對母女拼了桌,從我坐下到上菜的20多分鐘裡,同桌5歲左右的女孩安靜地坐著,一下沒鬧過一直看手機的媽媽。

飯菜上來後,女孩每一勺飯裡都會配點菜一塊吃,即使一塊西藍花已經夠她一口的量了,即使差點被噎到。

忍不住提醒,媽媽飄來一句,“吃飯就得飯菜不離家”。

脫口問到孩子連吃飯權都沒有?媽媽說:小孩子懂什麼,照做就行了,都是為她好。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好一句冠冕堂皇的“為她好”,知乎上關於“父母控制慾極強是什麼感覺?”有一條催淚回答:

像被丟進一個真空缺氧的密閉空間裡,難以喘息。常常覺得莫名的孤單,敏感多疑、消極幽怨、善妒善變,糾結擰巴所有細碎的小事情。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我不快樂,一直以來也不快樂,我似乎覺得缺了點什麼,但我說不出是什麼,那使我不安和痛苦。”

武志紅對傾訴人的“缺了點什麼”做出如下分析:缺的就是生命的激情。

因為傾訴人一直在父母的期待及威逼利誘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按照父母的規劃“走好”每一步。

因為這些都不是發自內心的需要,這種刻意的強迫性的努力,總會讓人提不起鬥志跟興致。

滿足他人只為得到好評如魔咒一般壓迫著,腳步太過沉重還未開始便想放棄,從而失去激情。

03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知乎關於“家長不尊重孩子意見自以為是一意孤行的原因是什麼?”,網友@韓東燃給出了高贊回答:

根源在於他們從來也不曾真正尊重自己。

他們習慣順從、習慣迴避,總是被外界左右。他們不懂自己,所以也不會理解自己的孩子。看似蠻橫固執,實則內心弱小到了只好自我麻痺的程度。

所以更看重的是孩子在當下的表現,而不是孩子的生存狀態。

這些支撐不起來獨立人格的認知,使得他們認同自己的狀態,認同孩子也有相同或類似的想法。也使得他們只能把人生寄託在其他人身上,他們繁衍的無反擊能力的孩童便成了犧牲品。

舒天丹曾說:教育孩子如育花,靜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

總是在期待孩子成為更好的孩子,成為更好的家長,這也是孩子的期待。


女孩為武漢把小黃鴨的錢都捐了:孩子,你開心的樣子真讓人羨慕


也許習慣了發號施令,從此可在下達命令前磨蹭5秒鐘,聽聽孩子的意見,把自己的意見回爐重造或憋死腹中。

也許習慣了拒絕,從此可試著對孩子“有求必應”,先在心理上滿足孩子,等孩子放下戒備跟叛逆後,再在合理範圍內讓孩子自行選擇。

是時候審視自己的內心了,轉個彎給孩子一個驚喜,也給自己一個驚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