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近日,一则#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的视频看的人热泪盈眶。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视频中,扬州十岁女孩谢蓝一在家人的陪同下把自己积攒的495元零花钱及一张写有“武汉加油”的纸条送到了所在辖区的派出所,用的是心爱的小黄鸭存钱罐。

捐赠成功后,小姑娘迈着坚定的步伐自豪的离开了。泪流满面后,心中因为疫情的阴霾逐渐在消散。

十岁的孩子,对于金钱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200多个硬币,说明小姑娘钱攒的并非一朝一夕;小黄鸭存钱罐,承载着的是她许多美好的回忆。

可她在捐献的时候并未有丝毫的不舍,那引以为傲的样子足以说明这些善举都是出自她的本意。

把钱放在门卫处而非大厅,说明小姑娘注重的是内心的满足感及归属感,而非外在的评价。

那自豪且富有激情的正步足以说明这件事情带给小姑娘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快乐。

在好评不断的评论里有这么一条提问:这样优秀的孩子是怎样的家庭培育出来的?

家庭关系有爱和谐、父母温和而坚定、尊重孩子人格......众说纷纭。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曾说: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孩童的兴趣源于自主参与,并以此获得归属感及满足感。内心富足的人儿自然乐观开朗、温暖大方。

01

2019年11月30日,河南鹤壁一名3岁的小女孩不小心掉到了30米的深井里,水深约16米。因为井口太小,消防队员根本无法下井进行营救。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寒冬里女孩已被困4个小时,小腿一直浸泡在水中,情急之下救援队的一名队员提议让自己15岁的儿子王泯燃试一试。彼时的王泯燃已经准备睡觉,接到电话毫不犹豫地跟着妈妈赶到了现场。

到场后,现场紧张的气氛及井内未知的凶险并未让王泯燃有丝毫的退缩。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倒挂着下井了,经过6次不懈的努力成功把小女孩解救上来。

是无知者无畏吗?未必,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妈妈一再跟他强调: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去救人,否则就是在添乱。

这句充满理性及智慧的话,传达给孩子的是遵从内心量力而行,没有丝毫的期待及逼迫。

当他第三次准备下井时,妈妈委托救援队队长问他“还行吗”时,他的一句坚定的“行”,足以证明他对自己所处的境地已有清楚的认知,并非逞强。

这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去为善的判断力及魄力,让人肃然起敬。没有经年累月的磨炼锻炼不出来。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这份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言放弃的勇气,是王家父母潜心教育的硕果。

得益于父母即使在紧要关头依然不忘记尊重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拥有参与权及决定权。

02

有次出去吃饭赶上人多跟一对母女拼了桌,从我坐下到上菜的20多分钟里,同桌5岁左右的女孩安静地坐着,一下没闹过一直看手机的妈妈。

饭菜上来后,女孩每一勺饭里都会配点菜一块吃,即使一块西蓝花已经够她一口的量了,即使差点被噎到。

忍不住提醒,妈妈飘来一句,“吃饭就得饭菜不离家”。

脱口问到孩子连吃饭权都没有?妈妈说:小孩子懂什么,照做就行了,都是为她好。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好一句冠冕堂皇的“为她好”,知乎上关于“父母控制欲极强是什么感觉?”有一条催泪回答:

像被丢进一个真空缺氧的密闭空间里,难以喘息。常常觉得莫名的孤单,敏感多疑、消极幽怨、善妒善变,纠结拧巴所有细碎的小事情。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我不快乐,一直以来也不快乐,我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我说不出是什么,那使我不安和痛苦。”

武志红对倾诉人的“缺了点什么”做出如下分析:缺的就是生命的激情。

因为倾诉人一直在父母的期待及威逼利诱下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按照父母的规划“走好”每一步。

因为这些都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这种刻意的强迫性的努力,总会让人提不起斗志跟兴致。

满足他人只为得到好评如魔咒一般压迫着,脚步太过沉重还未开始便想放弃,从而失去激情。

03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知乎关于“家长不尊重孩子意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的原因是什么?”,网友@韩东燃给出了高赞回答:

根源在于他们从来也不曾真正尊重自己。

他们习惯顺从、习惯回避,总是被外界左右。他们不懂自己,所以也不会理解自己的孩子。看似蛮横固执,实则内心弱小到了只好自我麻痹的程度。

所以更看重的是孩子在当下的表现,而不是孩子的生存状态。

这些支撑不起来独立人格的认知,使得他们认同自己的状态,认同孩子也有相同或类似的想法。也使得他们只能把人生寄托在其他人身上,他们繁衍的无反击能力的孩童便成了牺牲品。

舒天丹曾说:教育孩子如育花,静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总是在期待孩子成为更好的孩子,成为更好的家长,这也是孩子的期待。


女孩为武汉把小黄鸭的钱都捐了:孩子,你开心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也许习惯了发号施令,从此可在下达命令前磨蹭5秒钟,听听孩子的意见,把自己的意见回炉重造或憋死腹中。

也许习惯了拒绝,从此可试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先在心理上满足孩子,等孩子放下戒备跟叛逆后,再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自行选择。

是时候审视自己的内心了,转个弯给孩子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惊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