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打了十几次战争的俄罗斯和土耳其,到底在争什么?

菩萨我想对你说


国家之间只有利益,你看俄罗斯和土耳其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俄罗斯的诉求就一个,我给美国捣乱,通过这种小手段让美国放弃对俄罗斯的制裁,拉拢土耳其可以扩大搅局的作用。

土耳其则是想增大和美国谈判的话语权,增强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两个国家结合的目的都是一个他们和美国的关系,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对美国很不利,其实一切都是绕着美国转,美国左右局势。他们都希望美国倒向自己这一方,所以本身就是不靠谱联盟。

再说另一方面,土耳其是欧盟、北约成员国,土耳其进退自如,俄罗斯不相信土耳其,同样俄罗斯国际信用一直很差,出尔反尔家常便饭,再加上走苏联老路都快成世界公敌了,所以土耳其也不信任俄罗斯,同时也不想和俄罗斯走太近影响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


猫哥v营养生活


沙俄和土耳其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两国在241年的时间里,大的战争就打了十多个。堪称世界历史上最持久的恩怨,在他们面前,英法百年战争简直就是小儿科。一部沙皇俄国的扩张“光荣史”,就是土耳其的一部“屈辱史”。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必然纠葛着双方都难以舍弃的利益。而这个利益简单而言,便是领土。除了领土之外,还有宗教等原因纠缠在一起。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历史上最荣光的日子。

这一天,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了西方最有名的都市——控扼黑海海峡的君士坦丁堡。国祚千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就此灭亡。

而此时的沙俄,还仅仅是蜗居在东欧内陆的一个不起眼的莫斯科公国。然而,沙俄人那颗对领土极度热忱的心,却从此时开始树立。只是此时两者中间相隔千里,还看不出命运会让他们纠缠在一起。

1469年,事情发生了转变。

一个不速之客千里迢迢到达了还很简陋的莫斯科。奉教皇保罗二世之命,在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逃往西方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试图通过这一手段统一分裂的天主教和东正教。但这一图谋失败了,但这一联姻,却给莫斯科公国带来了“天命”。

从此,大公伊凡三世以莫斯科第三罗马自居,并写进了俄国的官方文件。既然是教皇承认的合法继承者,那么对君士坦丁堡便拥有了无可争议的继承权。然而,现在那座伫立了千年的钢铁之城却牢牢把握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手中。双方之间开始产生了矛盾的火花。

除此之外,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在原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大肆宣扬伊斯兰教,并将天主教教徒驱逐到自己的帝国范围之外。像极了当年清朝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策。虽然俄国人普遍信仰东正教,但是东正教和天主教本是一家。在外教入侵的情况下,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就成了人民内部矛盾。攘内必先安外,信仰不同,就成了导火索。

然而,这些可能仅仅是外在表现,或者仅仅是一个具备象征意义的借口,真实是为了掩饰俄国人急切想要获取的出海口。此时的沙俄,是一个妥妥的内陆国,但是海上贸易澎湃发展起来之后,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等国通过海上贸易获取的巨额财富,让伊凡三世眼红不已。而将地中海控制为内海的奥斯曼土耳其,就成了沙俄人难以绕过的障碍。

所以,在诸多原因之下,沙俄和土耳其长达241年的战争史拉开了序幕。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沙俄占据了大片原属于土耳其的领土,而反观土耳其,却只能逐步让出自己的势力范围,重新蜗居回曾经发迹的地方。


Crazy历史


如果问起,这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最恨俄罗斯,抛开苏联解体后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那就非土耳其莫属了。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三百多年间,两国之间的大型战争,多达12次。

即使是今天,两国在叙利亚战场的暗中较量,也是持续不断。

那么,俄土两国间究竟有什么历史恩怨,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种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其实在历史上,土耳其也曾经无比辉煌。早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几乎可以随意暴虐周边任一国家。它的扩张野心和后来的沙俄一样膨胀。面对领土,无论是肥沃还是贫瘠,它都视为已有,周边一个个小国,相继被它消灭吞并。

鼎盛时期,奥斯曼土耳其的疆域面积多达550万平方公里。北到多瑙河,东到两河流域,南部中东大部地区,西南部北非尽在控制之中。整个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相当于它的内陆湖。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成就了土耳其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而此时的俄罗斯,还只是黑海北方大地上一个刚刚崛起,但并不起眼的小公国。

1469年,拜占庭灭亡时,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奉教皇保罗二世之命,下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意图通过这种方式,统一分裂的东正教和天主教。

不过教皇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的伊凡三世,反而开始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将拜占庭的双头鹰敬为国徽,并号称第三罗马帝国。

俄罗斯人所信奉的东正教,其首领为驻君士坦丁堡的大牧首,却处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之下,被伊斯兰教层层包围。

这样一来,莫斯科公国作为前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光复君士坦丁堡,驱逐异教徒,一血灭国之恨,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莫斯科公国到沙皇俄国,这个刚刚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的国家,利用拜占庭继承人身份,开始急剧扩张。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沙俄彼得一世还制订了庞大的世界争霸计划。

而他们的对手,正是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土耳其。

1676年,为了争夺乌克兰,俄土第一次战争爆发。战争持续了五年,土耳其战败,双双签署《巴赫奇萨莱和约》,第聂伯河以东的东乌和基辅划归俄罗斯,

不到两年,两国再次大打出手。在经历前期失利后,彼得大帝二次远征攻下亚速要塞,俄罗斯得到了向黑海扩张的根据地。

在亚速海通往黑海的必经航道上,是土耳其控制的刻赤海峡,俄罗斯的黑海之路仍然遥远。

彼得大帝转而向北扩张,战胜瑞典后,成功夺得了波罗的海入海口。

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后,瑞典国王逃入奥斯曼帝国境内,彼得大帝要求奥斯曼苏德区哈迈德三世对其驱逐,遭到拒绝。第三次俄土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后,亚速海岸线得而复失。

真正让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历史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后,俄军名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大败土军,攻入克里木汗国和巴尔干,爱琴海的俄海军也大获全胜。

土耳其不得不休战求和,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地区和刻赤海峡,成功打通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叶卡捷琳娜并不满足。1783年,克里木半岛、塔曼岛和库班地区也被俄国强行占有。至此,俄国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内的大片海岸线,成为黑海沿岸国家。国势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间接承认了俄罗斯的吞并。

俄国在黑海区域的扩张,和英国的庞大殖民利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英国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两个海峡,遏制俄国与其争霸。

第十次俄土战争时,俄军一直挺进到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点实现彼得大帝的夙愿。这次战争,不仅土耳其在整个巴尔干地区的领土被肢解独立,卡尔斯、阿尔达汉等也落入了俄国手中。

和俄国打了数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沦落到墙倒众人推的境地。1911年发生意土战争,1912年发生巴尔干联盟战争。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广博领地,仅剩下伊斯坦布尔所在的一小块东色雷斯。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和土耳其的凯末尔运动一拍即合。两个世仇国家出现了少有的亲密。但二战后两国关系再次走入冰点。在冷战时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苏俄的最前沿阵地。

直到今天,俄罗斯还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梦想,让土耳其如芒在背。这对十世之仇的冤家,围绕各自的政治利益,在叙利亚局势中,暗地里仍然摩擦不断。





周朝文DMU


三百年来俄罗斯土耳其间大小战争,包括今天的叙利亚战争的话不下十一次,个人感觉原因有三个,第一就是为了报仇,第二是因为宗教信仰问题,第三就是为了本国的发展。具体的内容 字数太多 一时半会打不完[捂脸] 各自脑补吧 不行就去找度娘


灶王爷贴在腿肚上


主要是争夺对巴尔干、高加索、克里米亚、黑海等地区的主导权。


倔驴在拉磨


土耳其:强人政治和影响力;俄罗斯:地区主导权。


马踏飞燕之沙皇


问他们自己,与我们无关。


宙斯的后裔


各自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