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摄影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

浏览中国


摄影对象就是摄影主体,且一定要是画面的主体。然而如何才能让摄影对象成为画面的主体呢?有很多的方式方法。

1.构图上来实现

一件摄影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构图。通过精巧涉及的构图,把人的注意力集中或者引导到画面主体上去。

要提升一件摄影作品的档次,或者要提升摄影水平,最出彩最出效果的方式就是提升构图水平。

常见的构图方式如九宫格、黄金分割、三分法、对称式等等,无不是遵循这个特点。

上图就是引导观者视线,右上帆船的出现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

2.光影对比上来实现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好的光影作品,能美化画面,引到视线,普通场景也能产生美和戏剧化的效果

图片摄于老挝琅勃拉邦一所小学放学时,充足的光照,树荫下的光斑刚好照亮小女孩的脸,直接引导视线注意。

这张云南建水十七孔桥,太阳落山,晚霞都几近消失,天空露出短暂的紫,拍摄剪影,突出主题轮廓。

3.色彩上来实现

不同色彩对冲,能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突出主体,突出主题……

图片摄于中卫北长滩,百年老村门口摘菜的老奶奶,拍摄这张照片,是被老奶奶的笑容、皱纹以及其大红色的衣服所吸引。

4.景深、虚化上来实现

为啥拍糖水人像要用大光圈中长焦嘛?就是为了提出主体嘛。

近期拍摄的李花,虚化前景中景,一方面突出主体,一方面去除杂乱。

阿坝神座村的藏族男孩,为突出质感,用的佳能135 f2的大光圈长焦,光圈开到f2,背景完全虚化。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讨论,关注我。一个喜欢摄影的妖精爸爸。


小妖精的爸爸


1.摄影的目的就是留住美好,留住瞬间,呈现你想要表达的镜头语言,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通过你拍摄的主体来体现,主体的形态,裁剪都会透过画面来表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东西;

2.从摄影实际构图来说,无论是九分法三分法等等,被拍摄的对象需要是画面的焦点,让人能一眼看出主体,通过主体理解照片的主题,有主体又有主题,才能说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


星期五FRIDAY


可以理解被摄对象就是画面主体。摄影是视觉艺术。只有当被摄对象打动了你,你才会按下快门。而你在拍摄中被对焦者,或在构图上被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就是画面主体。


用户老杜578957161021


\r

大家好 我是(长安少年行),我是一个摄影领域创作者,很高兴能为你解答此类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r

每个电视画面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是时间短的,这便是画面欣赏的时限性。这一特性要求构图简练主体杰出,观众一眼就能看清主体。电视画面不只要求主体杰出,并且主体还必须是单一的。\r

主体是表达画面内容的首要目标,画面若没有主体,内容就无法体现。主体又是结构画面的中心。主体可所以人也可所以物,可所以单人(物),也但是多人(物)。\r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摄影是一门艺术,一副好的作品来自生活,用自己不同的视觉拍摄出喜欢的作品,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摄影技术能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r


长安少年行


你好,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知道什么是画面的主体。画面的主体其实不难理解,下面我用一些例子来为您展示一下。

一、画面的主体是画面的亮点。

我可们可以用美术来比喻,一幅画的亮点在哪里?一般都是主体物吧,没有那个说自己的亮点不在主体物上面而是另外一个很偏的物体。那么转移到摄影上面也是,我们拍摄的对象就是我们这个照片的亮点,那么画面的主体自然就是我们的拍摄对象。比如这张素描静物,给人的画面主体就是这个罐子和盘子这一部分,其他的都要虚化过去,不能抢了主体物。

二、拍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占比

如果我们拍摄的是人像摄影,那么人肯定是要占我们画面大部分面积的,如果是特写镜头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当拍摄的对象在我们的画面中占比比较大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拍摄的对象一定就是我们画面的主体。


三、我们想要表达的情绪

当我们给自己的作品想要表达一种情绪的时候,拍摄的对象必须是主体,因为拍摄的对象一般是我们情绪的承载物,失去了这个承载物,那么我们的画面就会显得空旷,并且没有任何情绪可言。如果想要给照片赋予情绪,那么一定要选择一个拍摄对象作为画面的主体。

以下面两张照片作为对比,这两张图片一副是没有拍摄主体的照片,一组是有拍摄主体的图片,那么你觉得那一张更有情绪呢?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总结为:当摄影对象是画面主体的时候,摄影对象一定具有情绪承载的功能并且是画面的一大亮点,而且在照片中所占面积较大。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摄影干货集


常言说得好,绘画是加法的艺术,而摄影就是减法的艺术。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且只有一个主体,如果有两个主体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是主主体,一个就是副主体,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少的。

人们通常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首先引起人关注的就是主体。所以在拍摄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我们拍摄的主要对象,那么就是画面的主体。

我们拍摄对象,主要表达的思想是给观众呈现一种什么事物,或者一种什么景观之类的,从而给观众传达一种视觉情感。如果我们不能把拍摄对象表现为画面的主体,那么观众就无法理解这幅作品的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如果我们拍摄一个人物,那么人物就是画面的主体,画面周围的景物之类的就是衬托,观众在看到这个人物的时候,脑海中会呈现这个人物的一些特征:漂亮、美丽、潇洒、传神等字眼。如果我们把景物作为主体,那么观众就会认为人物是多余的,是会影响画面的。

如果我么拍摄一幅风景摄影作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景物作为主体,把它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样观众第一眼看到画面就会看到它,从而觉得它的一些特征:很美、很漂亮、震撼之类的。

所以,拍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不仅符合摄影构图原理,更是一幅摄影作品情感的表达重要思想。









行摄人阿西


画面的主体一定要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无论这个主体是大是小,画面的重心一定落在主体上。比如我拍的这张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画面的大部分都是蓝天白云,但画面的重心落在教堂的尖顶上,虽然只占画面的很小部份。



万手先生


什么是画面主体?

对于具体一个场景,一个镜头而言,画面主体就是主要表现对象。

主体是表达画面内容的主要对象,画面若没有主体,内容就无法表现。主体又是结构画面的中心。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单人(物),也可是多人(物)。在影视作品中,从总体上讲主体就是主角,演主角的演员称主要演员,但对具体一个镜头画面来讲,主体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影视画面主体,往往处于变化之中。在一个画面里,可以始终表现一个主体,也可以通过人物的活动、焦点的虚实变化、摄像机的运动等不断改变主体形象。这是和照片不同的地方。

每个电视画面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画面观赏的时限性。这一特性要求构图简练主体突出,观众一眼就能看清主体。电视画面不仅要求主体突出,而且主体还必须是单一的。所谓主体单一,是讲不能有两个或几个视觉重点同时出现在画面里。有人会说,经常拍双人对话镜头两人都处于侧面,这不是两个视觉重点吗? 其实不然,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在讲话或有动作,他(她)就是视觉重点,就是画面主体。

从技术上讲主体是曝光和对焦的依据,也是光线、色彩处理的重点所在。


XP12864456


如何理解摄影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一副作品里有主体、陪体、前景、中景、背景,主体就是中景,主要对象,也是拍摄者的表达主题。

1、主体是摄影者要拍摄要重点表达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在这幅画面中就是主体。

2、主体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也就是摄影中的陪体,陪体是配合主体完成任务的角色,要围绕着主体存在,不能喧宾夺主。这就是画面中的前景、背景、陪体。比如:摄影者想拍一幅主题为荷花的照片,那么荷花就是摄影对象,就是这幅图的主体,而荷叶就是陪体,周围远处的荷花以及周围的环境就是陪体和背景。

3、在一幅作品中,主体要有显眼的色彩,让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主体。为此,摄影者常常要选择一个范围内色彩最显眼的个体作为主体,陪体的色彩不能鲜艳过主体。比如:摄影者想拍一幅油菜花中的美女,那么这个美女就是拍摄主体,而油菜花可以作为前景和背景。为了突出中景也就是主体,这位美女要穿红色或蓝、绿等颜色突出的衣服。

4、主体在整个画面中占的面积要足够大,为了让主体显眼,甚至要把陪体切掉一部分。至少不能比陪体小。人们的习惯是把个头大的当老大。所以陪体的个头通常不能大过主体。

5、主体与陪体以及周围的环境是主从关系,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6、陪体可以为主体起到增加立体空间感和均衡画面的作用。

7、主体和陪体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主体虽然重要,没有陪体会显得单一、枯燥乏味。

因此,我认为一张图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图传播思想,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图是干嘛的,这就要突出主题,就跟小时候学课文时要写出中心思想一样。











微君视界8


拍照就是为了突出主体,表达自己的摄影情感,如果一张照片杂乱无章,没有一点美感,别人看不到一点主体,那就说明这张摄影作品拍的不是很成功。在生活中,拍花卉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用大光圈虚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所以摄影对象就是为了突出主体。再比如,拍人像的时候选择好的背景也是为了突出主体人,如果你给人家拍照,而你却拍的是风景,把人拍的很丑很小,人家当然不喜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