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班長,不會寫的字可以用蒙古族文字代替嗎?”理論測試中,一名新消防員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叫王套特格,是興安盟森林消防支隊阿爾山大隊今年新招錄的一名蒙古族消防員,在平時的理論學習中,他經常用蒙古族文字代替不會寫的漢字,這讓班長和他本人都很苦惱。在班務會上,班級成員集體為王套特格想辦法,最後研究決定依託“一幫一”這個有效載體,安排消防員楊澤與他結成互幫對子。

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教學蒙語

為什麼會選擇楊澤呢?作為大學生入隊的他,有著較好的文化基礎,和王套特格一樣都是從小生活在內蒙古烏蘭浩特市。楊澤一直以來就希望能夠了解蒙古族文化,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前一段時間,在大隊組織的迎新年主題歌唱晚會上,王套特格自選曲目蒙古語獨唱《鴻雁》,只見他一開嗓,震撼全場。此時,楊澤學習蒙語的夢想再次燃起了。因此,安排他成為王套特格的互幫對子,既能解決王套特格的漢語問題,又能幫助楊澤完成心願。經過了一個多月時間,王套特格卷子上的漢字變多了,楊澤也能用簡單的蒙語同王套特格進行交流了。

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用蒙文進行自我介紹

在他們的影響下,大隊消防員學習蒙語的氛圍不斷高漲,找王套特格學蒙語的隊友也絡繹不絕。大隊黨委因勢利導,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決定給王套特格一個更大的“舞臺”——讓他給全中隊上一堂蒙語課。

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座無虛席

一開始王套特格有些猶豫,總說自己不行,經過幹部骨幹的鼓勵和身邊隊友的加油打氣,他決定要試一試。授課當天,學習室裡座無虛席,起初他還是有些緊張,但隨著授課內容的不斷展開,他越講越自然,越講越起勁,與下面的隊友還時不時進行互動。40分鐘的授課時間轉瞬即逝,聽課的每個人都感覺“不解渴”,都想讓他再多講一些。王套特格實在是沒想到,自己的“母語”文化竟幫助他成了大隊的“紅人”,這也讓他收穫了更多的肯定和認可,與隊內兄弟們的感情也更增進了一層。

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進行演講比賽

活動的開展,不僅推動了大隊內部的蒙漢文化交流,更促進了內部關係的和諧發展。下步,大隊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挖掘像王套特格這樣有特點的消防員,為他們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在森林消防隊伍建功立業的信心。

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自信滿滿


森林消防隊伍裡的“蒙漢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