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班长,不会写的字可以用蒙古族文字代替吗?”理论测试中,一名新消防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叫王套特格,是兴安盟森林消防支队阿尔山大队今年新招录的一名蒙古族消防员,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他经常用蒙古族文字代替不会写的汉字,这让班长和他本人都很苦恼。在班务会上,班级成员集体为王套特格想办法,最后研究决定依托“一帮一”这个有效载体,安排消防员杨泽与他结成互帮对子。

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教学蒙语

为什么会选择杨泽呢?作为大学生入队的他,有着较好的文化基础,和王套特格一样都是从小生活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杨泽一直以来就希望能够了解蒙古族文化,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前一段时间,在大队组织的迎新年主题歌唱晚会上,王套特格自选曲目蒙古语独唱《鸿雁》,只见他一开嗓,震撼全场。此时,杨泽学习蒙语的梦想再次燃起了。因此,安排他成为王套特格的互帮对子,既能解决王套特格的汉语问题,又能帮助杨泽完成心愿。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王套特格卷子上的汉字变多了,杨泽也能用简单的蒙语同王套特格进行交流了。

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用蒙文进行自我介绍

在他们的影响下,大队消防员学习蒙语的氛围不断高涨,找王套特格学蒙语的队友也络绎不绝。大队党委因势利导,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给王套特格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他给全中队上一堂蒙语课。

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座无虚席

一开始王套特格有些犹豫,总说自己不行,经过干部骨干的鼓励和身边队友的加油打气,他决定要试一试。授课当天,学习室里座无虚席,起初他还是有些紧张,但随着授课内容的不断展开,他越讲越自然,越讲越起劲,与下面的队友还时不时进行互动。40分钟的授课时间转瞬即逝,听课的每个人都感觉“不解渴”,都想让他再多讲一些。王套特格实在是没想到,自己的“母语”文化竟帮助他成了大队的“红人”,这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肯定和认可,与队内兄弟们的感情也更增进了一层。

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进行演讲比赛

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大队内部的蒙汉文化交流,更促进了内部关系的和谐发展。下步,大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挖掘像王套特格这样有特点的消防员,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在森林消防队伍建功立业的信心。

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自信满满


森林消防队伍里的“蒙汉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