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里边老师都想往行政后勤去,现象正常吗?

奔跑者84996892


不正常也正常。不正常的是不该往里边挤的人却早早的挤进去了,这些人有:一、中级、副高级教师,甚至是高级教师。他们原先本是学校领导,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退下来了;还有的是学校领导看重的人,在职称评定指标下来后都跟着获利,他们都是早期的职称改革获利者。二、树倒猢狲散,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的获利者他们还是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所以,去行政后勤工资不减,绩效还可能高。正常的:一、一些曾经是优秀、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由于新的职称评定标准和要求不利于他们,所以拼命的往里边挤,二、临近退休,教学已力不从心,往里边挤也是应该的。


大虾159357


学校的老师很多想去行政后勤工作,正常吗?我认为即是正常也是不正常现象。

教学一线工作和学校的行政后勤工作都是学校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一线的老师想去行政后勤工作是很正常的现象。

一、为什么说正常呢?

比如,我们学校的女教师多,男教师少,但是男教师去行政后勤去工作,然后再兼职教学的很多,特别是教政治的老师占比例更大。我们政治组里大多是女的,总共六位男教师,其中五位通过竞争去了行政后勤部门。分别是:政教处主任、政教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后勤副主任、校团委书记。因此,老师们开玩笑说,我们组是培养学校领导的基地。

1、去行政后勤工作,从现实上来看,一定是比普通教师有更多的利益。

  • 政治荣誉方面,学校的年度考核,得优秀的机会大于普通教师;评聘高一级的职称上有职务加分,评选各个级别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机会也更大。我们学校的校级领导都是高级职称,中层除了参加工作不久的团委书记都是中级职称。
  • 职称评审方面,去行政后勤的这一部分教师,职称评聘中过关的机率大于普通教师。一是因为有职务加分,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服务于教学一线,上面接触校领导,下面接触班主任、普通老师,交际圈子更大一些。所以在职称评聘中群众评议分和领导专家们的打分就普遍高一些。比如,我们学校在职的教职员工三百多名,分两个教学区,有些不爱交际的普通老师就不认识很多自己学校的教师,评委都不认识你怎么会给你打高分呢,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 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使人们努力争取高一级的职称。我们看看到底差距几何?

教师的工资参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

初级职称:对应13–11级工资,跨度在1390—1510元;

中级职称:对应10–8级岗,跨度在1600–1950元;

高级职称:对应7-5级岗,跨度在2210–2670元。

仅在岗位工资上,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的差距在700–1280元;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相差260–1070元;初级和中级之间相差90–600元。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工资项目,各职称之间的差距在700–2000元之间。

所以,老师们想办法进取高一级职称是有原因的。

2、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思想、官位至上思想根深蒂固。在学校这个圈子,普通教师努力奋斗当个主任、校长,这也是一些教师的奋斗目标。去行政后勤工作距离实现这一目标更近一步了。当然,有的人有领导组织能力,干行政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当官也无可厚非。领导干部和普通教师岗位不同,都是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为什么说又不正常呢?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一个学校里老师都想往行政后勤去工作,也说明了在某些学校里很多平等、公正受到了挑战。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不如在校长面前干眼前活的势力之人;不爱交际、业务能力不低的教师,可能不被人们重视,荣誉拿不到、职称进不上。于是对于荣誉的质疑,对于职称的不满之声一直持续着。公平合理的政策也一直在改革之中不断完善。

2、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行政后勤工作应该是服务于教学一线的工作。但是现在有些人认为当校长主任好,当普通老师没有本事。所以,有些人为了当官可能官位至上,可能会投机取巧,只是把当教师作为跳板,而不是作为一个事业去奋斗。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行业没有教师们的辛勤耕耘,哪有大批国家栋梁之才的出现。我们不要忘记教育的初心。

3、学校里的行政后勤工作,比普通老师有些权利。比如,在学校里为朋友、同学安排个学生,学校发福利给亲戚朋友推荐一下农副产品,学校的办公用品采集和学校财产的维修时候,给熟人找个活干等等。

因此,一部分老师想去干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它是即正常又不正常的现象。学校工作既需要领导管理人员,也需要一线上的教师,工作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是工作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小宝奶奶


我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教育领域的一线老师,愿意和您交流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

前些年,有较长时间没看到我的人见面招呼后,好些人觉得奇怪,问我怎么还在教书,言外之意是说我怎么还没做上行政当上领导。现在许多人也还奇怪我还在教书,觉得过了五十的我应该到既清闲又实惠的后勤。他们觉得,一个人要么就是应该当官做行政,应该有所追求;要么就是清闲轻松。

由此看来,一个学校里边的老师都想当行政,都想往后勤去,这种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

有人认为,当行政是自己的理想,是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各有志,无可厚非。有人认为,许多人想当行政,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是为了多吃多占。我觉得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的。不可否认,当上行政之后,上课的节数减少了,有的甚至还少得很多,但其他方面的工作量大了,尤其这几年为了迎接检查的表表册册多,经常加班。还有平时的周末和寒暑假值班,也要耽误很多时间,多吃了几餐饭,多拿了点补贴,也是付出所得。

做行政,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统筹安排、协调工作、人员调配等等,事无巨细都要弄得妥妥帖帖的,才能让整个学校运转正常,不出纰漏。特别是大的学校,更是如此。只有有领导才能、领导艺术的人才做得好。

学校的后勤,清闲而又还实惠,老师当然愿意做了。教了几年书的老师基本上都能体会到一线教师的艰辛,感受到了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无奈,如果能有机会到后勤去脱离学生,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师,教学上有些吃力,对老师这个职业也有了倦怠,此时离退休不远,安排到后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后勤只有那几个岗位,不是谁愿意去就能去的,许多人只能是空想,何况一线更需要老师。

都想当行政,都想到后勤。如果是教而优则仕、能而优则仕的话,那还好,至少风气正,为着学校的发展,而且还会促使愿意走这条路的人努力上进。

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沐春风


你好,感谢你所提出的问题。

学校里的老师都想往行政后勤的现象,成为教育事业的一大诟病,何止是不正常,简直成为科教兴国,大力发展现代化教育的一大突出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老师的职责。教师的职责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后成才。为人师表,答疑解惑,则为老师,老师是称为传授知识的人。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教师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

第三、教师的师德。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教师流向行政后勤的原因。

1、教师评职称难。教师职称问题一直是教师行业的诟病。有老师坦言,职称就是教育肌体上的一大毒瘤,唯有及时拔除,教育才能拨云见日。

2、教师同工不同酬。职称直接影响教师工资水平,往往职称级别越高,教师的工资水平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年长教师一般工资收入水平要远超年轻教师。

3、教师绩效不公。老师们的30%的绩效工资扣下来再进行优质优酬的分配。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评比并不是很公平公正,校领导、中层领导、甚至包括与领导走得近的非一线老师的绩效工资比一线老师都高。

4、行政后勤岗,工作轻,绩效、补贴高。教师评上职称后,在一线岗和行政后勤岗二者相比较,后者如释重负,独占鳌头,占风使帆,安闲自得。

第五、教师流向行政后勤的诟病。

1、导致学校行政后勤岗人员累赘。教师都想流向行政后勤岗,致使学校的行政人员增多,岗位繁多。比如一个小小的农村中心小学,拥有正、副两个中心校长,一个教导主任,一个后勤主任,一个工会主席,一个小学校长,还有什么图书管理员,微机管理员,门卫岗等等,而这些人员数量却是一线教师的两到三倍。

2、导致一线教师紧缺。由于上述人员流向行政管理岗,导致一线教师严重紧缺,无形中增加了一线任课教师的工作量,甚至出现了教师“包班”,或者“复式教学班”的现象,以此来缓解教师的缺口,不得已的情况下聘任“特岗教师”,填充一线教师的缺口,无形中增加了教育财政的负担。

3、激化了教师之间的矛盾。由于调往行政后勤岗的教师成为管理人员,所以在绩效和其它补助的分配中,管理人员都高于一线教师。扪心自问,原本流向行政后勤岗的教师,已经有了职称,工资、绩效、岗位,生活和取暖补助等,都远远高于一线教师,如今又分走了属于一线教师的绩效工资,实在是有失公平、公正,岂能不激化教师的矛盾。

4、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线教师冲锋陷阵,在三尺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很多一线教师直到退休都未能评上职称,若是你作为教师,岂不感到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咋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第六、整治教师转岗,“县管校聘”。

1、“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2、“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

3、“县管校聘”,精简空闲岗位。

(1)、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

(2)、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绩、岗位适配的原则

(3)、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

(4)、坚持民主与集中、学校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分级竞聘的原则

综上所述,一个学校里边老师都想往行政后勤去,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管这种现象的人数多寡,不谈这种现象的木本水源,更不论这种现象的积羽沉舟,这样利己主义的教师,绝对不是一个甘为人师,德才兼备,呕心沥血,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桃李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赞: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因本人才疏学浅,以上村学究语,仅代表自己的愚拙之见,人间百态,千种谋论,恕不予苟同,有好的见解,可以共勉。

/图片源于网络


冰雨朦朦


正常。行政后勤工作和一线教师比起来有太多好处了。

首先,职称晋升问题。很多学校的职称晋升名额都是行政后勤先得到,因为他们每天都和领导打交道,每天围着领导转,有什么消息第一个知道,有什么条件第一个就了解了。对晋升政策门儿清,需要的证件和荣誉证书都有,能说上不让人晋升的吗?而一线老师在知道了这些需要的证件的时候在准备哪还来得及呢?

其次,工作量。行政后勤的工作量要比一线教师轻很多,最起码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不用天天为了学生的成绩着急上火,也不用为了平均分跟那些极其特殊的学生较劲,更不会每天辗转在各种作业本,练习册,错题本,作业批改记录,教案本等各种需要检查的资料之间。检查不合格还会被扣绩效,被批评,有时候事情多到脑袋都记不住,得靠便利贴来帮忙。

最后,没有危险。行政后勤人员跟家长打不着交道,不会因为催孩子写作业,或者因为孩子考的不好叫家长而和家长产生冲突。也不会有被家长举报,被家长骂的危险,他们和一线教师比起来安全多了,心理压力也小很多。

总而言之,都是因为行政后勤工作要比一线老师好,所以大家都对这个职位趋之若鹜,这不是很正常吗?谁不希望得到好的职位,干轻松的活儿呢?


一名教书匠


正常,因为现实的既得利益,随便一个没干什么活的行政,活又轻松,在绩效分配上又比一线老师高。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一线老师承担了一个学校的大部分工作, 学校行政只承担很少的教学任务。而且老师每天要上课,要面对学生,又累又烦躁。所以凡是有点门路,有点关系的都想去当行政,相对一般老师而言,他们的工作轻松得多,他们只要干点什么活,就有补贴,而一般老师再累,都只有工资。并且在绩效分配上,行政是占学校工作量最大的老师的1点几倍。还有如果这次升学考试考好了,如果上面有点什么奖励,不管行政教没教这个年级,蛋糕的大部分都被领导分配了。还有行政在各种评优,晋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有些学校的各种奖励,都是围绕着行政,行政家人,还有跟领导关系走得近的。有了各种奖励证书,评职晋升机会就大得多。所以很多老师想去当行政就是有追求的表现。

话说这种现象正常吗?肯定不正常,这种现象如果继续扩大化,会极大地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校的行政岗位过多,这个学校的教学必定会受影响。适当精简机构,让一线工作人员享受更大利益,应该成为一个学校的主要发展方向。






梦凝


我很能理解这种情况。总体来说,这证明了一线老师的工作不吃香。

1.工作难度大。备课、讲解知识点,都是比较费心力的,年级越高越是如此。而后勤都是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一般没什么难度。有难度的,比如电路整改、设备安装、工程建设都是可以交给校外人士的。

2.工作强度大。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很长时间。有些学校形式主义严重,要求老师必须交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手册,必须集体备课,等等。有用的没用的都少不了。而后勤工作则要轻松一些,不过在迎接上级检查时要紧张一阵子。

3.跟领导接触少。一线老师忙于上课,围着学生转,很少跟校领导接触。有了好处,领导容易想到跟自己走得近的人。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就容易吃亏了。

4.要面对师生矛盾。总有一些学生不服管教,顶撞老师,甚至辱骂、殴打老师。一线教师的身心容易受到伤害。而后勤人员跟学生接触少,很少出现与学生发生冲突的事情。

5.考试压力大。每次考试,学校都要给一线教师排名次,名次靠前自然好,但是总有人名次落后,落后者的心理负担巨大,并且绩效工资、年度考核和职称晋级也会受到影响。后勤人员是没有考试压力的,有的后勤人员绩效工资比一线老师还多。

6.职业倦怠。一线教师当“孩子王”,一直教同样的知识,面对同样的问题,容易出现厌倦心理。

7.地位低。一线老师为了工作,在很多时候需要寻求后勤人员,自然得客客气气,否则人家可能拖着。

一线教师是学校的支柱。如果一线老师都想着改做后勤工作,学校的发展肯定会出问题。所以这种学校的领导,要好好反思,自己的管理和服务出了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另外,教师的待遇需要切实提高。否则,教师会觉得付出多,回报少,工作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毕业生也会不愿意投身教育工作。这样教育一线就更缺少人手了。


飞光飞光


这种情况确实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1. 有学业成绩的压力。尤其是初中和高中,有中高考的升学压力,所以不能懈怠。2. 主科作业量大,常用下班时间批改。 3. 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学生比较难教育,作为教师,常常需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劳心劳力。

而行政后勤人员,工作比较固定,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不用费脑力,经常可以按时上下班。相对来说,轻松得多了。

所以有追求安逸的人肯定比较喜欢行政后勤的工作。


壮牛牛673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本人认为一个学校老师都想往行政后勤去,这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

一、说明这个学校行政工作量不太大,如果该校行政后勤工作量很大,天天很忙,大家肯定不会想往行政后勤去了。况且,行政后勤也不需要太多人,如何大家都去了,那么一线教学工作谁来做。

二、说明该校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工资比一线老师高,所以大家都想去,以作者学校为例,大部分教师都不想做行政工作,因为绩效工资没有一线教师工资高,工作任务和压力相对比较大,时间不自由。

一人学校行政工作是很繁琐的工作,是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的部门,作为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服务意识,真正为学校考虑,需要付出、需要奉献精神的人来做。一个学校只要把行政工作捋顺了,老师们工作起来才会很顺心,一个学校的发展也指日可待。

谢谢大家!


育见乘风


少数教师岗位的变动不能看出学校内部环境的变化,相反,如果大批量的教师岗都转行政岗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本职意义。任何一所学校,教师是学校的主角(学生除外),如果所有的人都服务于学校行政工作,那是要至学生以何处?只有在学校教育体系混乱,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侧面也可以看出,几个问题:1.如果将一所学校比喻为一代君王朝,那行政就定为宦官,教师就定为前线战士。就好像秦会除岳飞的历史故事一样,你懂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2.学校可能存在资金流混乱,学校都知道在你不用那么辛苦赚取课时费的同时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式获取。3.建章立制不够清晰,各岗位职责分工不够具体。教师工作压力大,行政工作出现简,易,少等情况。4.学校的整体校风不好,歪风邪气乱窜,不务正业的人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