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說直白點:很多人的夢想,就是當官發財過好日子,隨便光宗耀祖一下下。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打下江山,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升官加爵,封侯拜相,原因很簡單:不能虧待了弟兄們!

弟兄們當初追隨你出生入死,就是想著“跟著大哥,有吃有喝”,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日後能夠當官發財過好日子。

大批醫療工作者在這次戰疫中頂上了最前線,承擔了最大的風險,戰役已經接近尾聲,自然也需要為他們來一場論功行賞。

這是毫無疑問,也是應該和必須的,不能寒了英雄們的心,絕不能虧待了老實人。

而最近,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網絡上炸開了花。

雲南彝良縣人民醫院150名醫務人員,公開宣佈“集體”放棄申領抗疫補助。

全國各地無數參與此次抗疫的醫療工作者都拿了這筆補助,不管是上前線還是留守大後方的,偏偏就只有雲南出了這麼一起集體“不要錢”的。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白紙黑字,寫了聲明,確保了每一個人都簽字畫押,視頻錄製,一切公正公開,最後還通過《昭通日報》廣而告之。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150個人總共可以申領到30萬元,人均兩千,說不要就不要了,真夠任性的,難道是嫌棄錢太小了嗎?

顯然不是,150個醫護人員齊刷刷自願拒絕補助,有人欺負“聽話”的人啊。

這個事情做得很“壞”,開了一個不好的頭,本來二貨領導想拔得頭籌,結果表率作用沒落實好,反而被打臉了。

第一:你們不要,還搞了這麼一出,讓全國各地的醫生護士們怎麼想?要,還是不要?要了有話說,不要又有話說。

第二:醫護人員很“憋屈”,說不出來的那種委屈,被人代表,被人集體“少數服從多數”,被道德綁架,寒了他們的心。

第三:不要就算了,還成功甩了一個鍋:“抗疫系職責所在,希望把補助發給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務人員”。

這句話問題在於,湖北的醫生護士們又不是沒錢發,你怎麼覺得國家政府給湖北的一線工作者發錢發少了?需要從外省的醫生護士們手裡擠,這算怎麼回事?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以後怎麼辦?屬於自己的東西,你都不敢伸手去要,要了要被打手。

直接把矛盾上升到了“外省的抗疫醫護人員到底該不該拿錢”的層面。你一表態“我們不該拿”,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怎麼辦?你一下就把她們全部代表了。

這是一幫子尸位素餐的所謂領導在興風作浪,大搞外行領導內行的面子工程,還打著“為國奉獻”的口號。

其實我們已經在這次戰疫中收穫了足夠多的感動,特別是那些正能量的醫務人員,領導這次又用奉獻、無私、犧牲的理由扣了他們的補助金,網友心裡自然很不爽。

無私奉獻理所當然,職責所在,還要不計報酬,就大大的說不過去了。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很快,輿論譁然,領導出來喊話:整改,重新兌現!這件“小事”就這樣過去了。


看得出來,這條新聞宣傳,媒體也是用心良苦,本來是想當成正面典型來報道的,而且還是一石二鳥那種,要靠著渲染犧牲付出來塑造正面典型。

為啥要這樣報道呢?這讓我想起了忠義之臣介子推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晉國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一次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

這個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等詞語都出自這裡,同時這也是清明、寒食節的來源之一。

他的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英雄豪傑,構成中華民族的脊樑,介子推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奸偽欺罔、人世謬舉的憤懣,他“割股食君”實乃“食國”,正是中華民族正道愛國傳統美德的體現;在介子推身上蘊涵著對祖國的深沉赤誠的愛戀之情。

媒體官員就是想套路這個故事,因為不管是“犧牲”的介子推,還是最後成為晉文公的重耳,都被我們歌功頌德了幾千年,這是雙贏。

有矛盾就有衝突,有無私犧牲就有高風亮節,有了高風亮節就有了歌頌讚美的地方,於是有我們的醫務人員偉大犧牲,等同於我(領導)也如此這般了。

特別是介子推死前留下的這首詩,值得品,仔細品,有滋有味!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只能說,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恥辱。

這樣的“精神原子彈”,一門心思把道德綁架與“自願放棄補助”劃上等號,實際上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暗地裡別有用心。

讓醫生“自願”放棄補助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應該發生的事

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都是些什麼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岳飛,精忠報國保家為民;包拯,廉潔公正,不畏強權;于謙,一人一身獨挽狂瀾……


但是呢,都忽略了一個殘酷現實,很多人功成名就,升官發財過上了好日子。等著他們的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不幸命運。

要得以善終,就要學習范蠡,功成身退,棄官經商,到了陶地改名換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終。

要不,就學習“杯酒釋兵權”,主動避天災人禍,最起碼能善終,至於死後清算,那就管不著了。

中國人世態炎涼了幾千年,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得魚忘籤的故事,也流傳了幾千年。

我們一直有一種心理陰影:做了好事,成為了英雄,個人千萬別總想著當官發財過好日子,最好別留名。


默默無聞,升官可以,但是不能直接給錢,給錢不就是拜金主義了嘛!留名也可以,事蹟我自己寫在日記裡就行了。


否則,動機不純,“吃相”很難看,後果也很嚴重,真要這樣做,最好背一個“集體”的名義。


其實很多人的理想、抱負、奮鬥目標真的很簡單粗暴:升官發財過好日子!

我們早就脫離了集體主義以犧牲奉獻為主的時代,正在平穩過渡仁義禮智信的剋制時代,往自我認同的覺醒的時代狂奔。

只是現在敢這樣說出來的人,很少了!現在人學聰明瞭,換了好幾種含蓄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