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整脊——腰椎关节的矫正手法介绍-第8部分2

接上一篇正骨整脊——腰椎关节的矫正手法介绍-第8部分1

正骨整脊——腰椎关节的矫正手法介绍-第8部分2

四,腰椎的矫正

(一)腰椎矫正的预备动作:

1)定肩挤腿式:

a把病人的肩向后推到极限时即固定住,叫做“定肩”。

B医师的大腿,挤在病人的大腿外侧;固定患者大腿在床边上,叫做“挤腿”。 通常多用在推式(push)矫正法。

2)定肩压膝式:

a把病人肩向后推到极限时固定住叫做“定肩”。

b医师把腿抬起,将膝之内侧压在病人膝的外侧叫做“压膝”。 通常多用在推式(push)或拉式(pull)的矫正法。

3)推肩压腿式:

a医师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椎体(例如 L3和 L4)的棘突。右手做向外、向下的动作;左手做向内、向上的动作。


b医师的两肘,同时向外推,及向内拉。

C医师的体重压在患者的腋下及臀部并向内拉患者的臀部。此时医师的腹部紧紧地压在病人的膝部,做向下压的动作。 通常都用在推拉式矫正法。

注:矫正床的高度应该在医师的膝部下面及腓骨的上端为宜。

(二)腰椎的矫正手法:

1、内侧推式(push)矫正手法: 以 L3-L4的腰椎关节,且其痛(患)侧在右为例:

1)病人左侧在下侧,躺在床上,面向医师,右腿弯曲,肘右脚放在左膝腘上。

2)医师站在床旁,面向病人。右手触摸 L3-L4的棘间韧带,左手抬起病人的上腿向前(头部的方向)弯曲。当紧张的肌肉到达右手的手指时,即将病人的腿放到床外,做为‘由下向上的锁定’。

3)换左手触摸 L2-L3的棘间韧带,医师的右手握病人的左臂上拉,使产生旋转,直感到有紧张的肌肉到达左手的手指时即停止旋转,做为‘由上向下的锁定’


4)医师的左手豆状骨压在 L4椎体的横突上;右手稍微向后再推一推病人的右(上)肩,到极限即固定其位置不动。

5)请病人做三次深呼吸后,医师以左手(前臂与床平行,与椎体成垂直)突然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2、向侧拉式(pull)矫正手法:

1)、2)、3)同前项“内侧推式矫正手法”的动作。

4)医师的右手按住病人的右肩固定住。

5)医师左手的中指深深扣住 L4的棘突。

6)病人做三次深呼吸。

7)医师的右手向头方向推并固定好;左手中指拉棘突;左肘拉患臀;此时两手产生牵引作用并以腿压患膝,使臀臀旋转到极限。在极限上,左手及左肘同时向内发出拉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3、内侧推拉式矫正手法: 以 L3-L4的腰椎关节为例,且痛(患)侧在右侧。

1)、2)、3)同前“内侧推式矫正手法”的动作。

4)医师的右前臂经过病人的右腋下;右肘压在病人的右肩上;并把右手拇指顶在 L3棘突的上(右)侧。

5)医师左手的拇指和中、食指捏 L4的棘突。

6)叫病人做三次深呼吸后,医师的右肘推;左肘拉到极限,右手拇指向下顶,左手中食指向上拉。四个动作同时作出来,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如果左手中指力量不足,可用食中指重叠,以加强拉力。

正骨整脊——腰椎关节的矫正手法介绍-第8部分2

4、坐姿旋转矫正手法:

1)病人跨坐在长凳上,双臂交叉于胸前。右手放在左肩上;左手放在右肩上。

2)医师站在病人后方。左后拉着病人右臂;右手手掌根(或豆状骨)顶住受限椎体的右侧横突上,左右双手同时出力,则形成旋转到极限。

3)将病人上身稍微前倾斜,即由右手突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此法多用于低胸或高腰之处,而且效果很好。

5、膝肩对压矫正手法: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健侧,右手固定患者的右肩在床上不动,左手握着患侧的膝,使大腿与臀部成 90度。

2)医师的左手逐渐地向内侧旋转患者的大腿,到极限。

3)在极限上突然发力,即完成矫正,有时可听到一声或数声的响声。


6、压肩拐肘矫正手法:

1)病人侧卧,患侧在上,患腿弯曲,脚背放在健腿的膝高处,将患腿的膝部置于床沿以外。

2)医师的左手先将病人的右手向内和向上拉,使患者上身旋转,然后再将左手固定在病人的左肩上稍微向后(即向外)推一推。

3)医之右腿压住病人的膝部在床沿。

4)医之右肘压在患者左臀部的后侧,逐渐向内施力,产生旋转到极限。

5)在极限上,右肘突然向内向下发力,即会在患者腰部产生“卡”的声音完成矫正。

正骨整脊——腰椎关节的矫正手法介绍-第8部分2

五、腰椎神经异常与皮神经节的关系及病症:

(一)第 1腰椎神经(L1)的异常:主管: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

1、病症——便秘、结肠炎、痢疾、腹泻、疝气、腰软无力、皮肤患病、性欲减退、阳萎、排尿困难、打哈啾、输尿管。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痛区: L1的椎间板毛病少见,所以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极少,其反射痛区相当痛。

2)局部痛: 在 L1的两侧有压痛点。

3)局部反射痛: 下腹部痛、腰痛、鼠蹊部到膝部有麻痛感觉。

3、运动受限—— 腰部弯曲困难,站立时患腿向上提高(膝部弯曲)较困难。

4、检查方法:病人伏卧,检查病人的 T10-L3区中的两侧肌肉有拉紧、僵硬或触痛之感,受限关节则在 L1处。


(二)第 2腰椎神经(L2)的异常:主管:卵巢、输卵管、输精管、大腿前侧

1、病症——阑尾炎、便秘、静脉曲张、呼吸困难、生理障碍、膀胱疾患、子宫出血、不孕症、夜尿症、频屁、卵巢、输卵管、输精管。 L1-L2精经异常,则有结肠右曲部份的病症。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痛区:

a L2的移位比 L1较多,但在临床上的病例仍不常见。

b L2反射区相当痛。

2)局部痛: 在 L2的两侧有压痛点。

3)局部反射痛:

a 鼠蹊部至膝部有麻痛的感觉。

b大腿的外侧面和正前面也有疼痛。

c腰痛或股痛。

3、运动受限——

1)腰肌无力。

2)L2脊椎动作受限。

3)患腿在走路时大腿内侧的肌肉活动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伏卧,医师在病人的 T11-L4区中的两侧肌肉寻找有无拉紧、僵硬、或触痛感之处?而关节受限则在 L2之处。

2)病人仰卧在髋部做屈曲动作。医师施以阻抗。若患者无力对抗,则 L2神经根有问题,也可用此法则来测 L3神经根的问题。

(三)第 3腰椎神经(L3)的异常:主农牧民:子宫、膀胱、大腿外侧、小腿内侧

1、病症——膀胱、月经不调、小产、膝痛、生理痛、腰部及脚部发冷、膝无力、房间力减退、子宫。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区痛:

a L3的椎间板引起的病变较多,但比 L4少。

b 皮神经节反射区,偶而因某一动作引起剧痛。

2)局部痛: 常有 L3的关节两侧的触痛并有绷紧的肌肉。

3)局部反射痛:

a 伏卧屈膝即反射痛。

b 伸腿抬高时,膝部的正前区会疼痛。

c 膝部到足部有麻痛。

d自大腿到期小腿内侧也会反射痛。

3、运动受限——

1)四头肌无力,膝伸直动作困难。

2)腰肌无力,髋骨屈回动作困难。

3)L3脊椎动作受限。

4、检查方法——

1)膝反射迟滞或完全无反应。

2)背屈动作会使大腿疼痛。

3)慢性病痛,在 T12-L5之间可找到紧张、僵硬的肌肉。

4)急性病痛,在 L3两侧附近可找到 明的压痛点。

5)病人仰卧,医师一手抬高膝的下部,一手用测试槌,轻敲膝的前下部。若无反应,则 L3有问题。

(四)第 4腰椎神经(L4)的异常:主管:下腰、膝、小腿外侧、坐骨神经

1、病症——频尿、排尿困难、肠炎、膀胱炎、月经不调、前列腺、阴茎、精管、痔疮、大腿萎缩。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区痛:

a 坐骨神经痛:自大腿外侧、经踝的上端、延伸到在拇趾,会有麻痛感。

b 若 L4椎间板自然从韧带内侧突出,会压到 L5神经根,同时会影响 到 L4和 L5两条神经,甚至可以影响到单独的 S2神经,和单独的 S4神经。

2)局部痛: 常有 L4的关节两侧的触痛,并有绷紧的肌肉。

3)局部反射痛:

a 腰痛、膝腘窝痛。

b 排尿痛、生理痛。

c 骶椎上方的肌肉呈肿胀及剧痛。

3、运动受限——

1)因胫前肌的无力,足的背屈动作受阻。


2)因拇趾伸肌无力,拇趾的背屈动作受阻。

3)患腿外伸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仰卧,伸腿抬高因疼痛受限。

2)反射力无影响。

3)慢性病痛:在 L1-L5之间会找到紧张僵硬的肌肉。

4)急性病痛:在 L4两侧附近会找到 明的压痛点。

5)病人的脚掌在医师的阻力下做背屈动作,无力则表示 L4神经根异常。

(五)第 5腰椎神经(L5)的异常:主管:膀胱、子宫、直肠及足部

1、病症——腿脚血液循环不良、腿麻、踝关节炎、小便不利、尿毒、 尿蛋白、易流泪、易流汗、臀肌萎缩、脚趾麻、直肠、子宫、香港脚。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区痛:

a坐骨神经痛:自大腿外侧到踝部,经踝的背部到内侧大拇指。

bL5间板突出,可压近到下列几条神经根,或可能产生复(多)根病变:

a) 压到 L5神经根或同时影响 L5和 S1。

b) 压到 S1神经根或同时影响 S1和 S2。

c) 压到 S2神经根。

d) 压到 S3神经根。

e) 压到 S4神经根。

所以 L5椎间板产生的病变最复杂,突出的机会也最多,有时脚背上也会有麻痛出现。

2)局部痛:在 L5的关节两侧的触痛最为剧烈。


3)局部反射痛:

a臀痛,小腿肚痛,踝关节痛或痠麻。

b自然外侧,沿到脚内侧的三个足趾有麻痛感。

c身体前倾时会加重疼痛。

3、运动受限——

1)腓骨肌无力,脚外翻动作困难。

2)臀中肌无力,大腿外展动作困难。

3)大拇趾伸肌无力,拇趾背屈动作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仰卧,伸腿抬高因疼痛受限(阳性反应)。

2)足踝反应迟钝或消失。

3)慢性病痛:在 L3到骶椎的上半部的肌肉,有呈紧张触痛的情形。


4)急性病痛:在 L3的骶椎的上半部的肌肉呈现 明的压痛区。

5)病人伏卧或膝部立于椅上,用测试槌敲打足跟的上部,若无反应,则 L5有问题。

5、两块底骨之中心线、尾椎尖端和骶椎的中心线,以及棘突连成一线,否垂直?借以研制骶椎、尾椎,和底骨是否移位?

6、骶髂关节(SIJ)是否过宽?

7、骶椎是否旋转、歪斜?

8、大转子是否等高?

9、整条胸腰椎是否全被白色包围、形成竹节状?以决定是否僵直性关节炎?

正骨整脊——腰椎关节的矫正手法介绍-第8部分2

下一次探讨一下关于《骶髂关节的矫正》后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