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比劉備年齡大,為什麼劉關張三人都叫他四弟?

紅雲文化社


河北常山趙子龍,大名鼎鼎,歷史上確有其人。趙雲英俊瀟灑,相貌堂堂,上山學藝後,練得一手好槍法,無人能敵。趙雲回到鄉里後因為威望很高,很受敬重,在加上當時時局很亂,群豪四起,所以眾鄉親就推舉他為帶頭人,願意跟著他投奔明主,建功立業,這才有趙子龍出常山,追尋明主的故事。

趙雲在《三國演義》裡的形象也是深受人們喜愛,被劉關張稱為四弟。他自從跟隨劉備以來,前後三十多年,參加征戰無數,立下了汗馬功勳,年過花甲的時候還跟隨出租,槍挑西涼韓家武將,真可謂勇猛無比。趙雲在劉關張裡面是活的最久的,最後終老病死,壽終正寢,在三國眾將領裡面結局是最好的了。

趙雲雖然被稱為小四弟,但從歷史記載分析, 趙雲應該生於公元157年,而劉備生於公元161年,趙雲比劉備年齡大四歲,肯定也比關羽、張飛大,按年齡劉關張都應該叫趙雲大哥。

為什麼《三國演義》裡趙雲成了四弟呢?

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小說就有虛構的成分,所以就在真正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創作,《三國演義》裡趙雲出場比較晚,在公孫瓚被袁紹打的狼狽不堪的時候閃亮登場:“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所以趙雲一出場就被描寫出英俊瀟灑的少年將軍。後來趙雲和劉備相識後,劉備對其非常欣賞,兩人同塌而眠,談論到天亮,就以兄弟相稱。劉關張結義較早,趙雲自然就委屈做了個成了四弟。

所以趙雲被稱為四弟主要是《三國演義》情節需要,由於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家也都習慣並喜歡上了書中那個白衣白馬,一杆銀槍,武功高強,有勇有謀的四弟形象。


流金往事


事實上,這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烏龍”事件。

在《三國演義》第七回,趙雲出場的時候,曾有“少年將軍”的描述

這一年是公元191年,公孫瓚被文丑追得馬失前蹄,險些喪命。“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此人便是趙雲。他“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結果,到趙雲將死之時,又變成“七旬”老將了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死前,不止一次提到過,趙雲趙子龍已經是七旬老將了。而他死的這一年是公元229年,也就是說趙雲從191年至229年,這38年時間裡,便由一個“少年將軍”變成了“七旬老將”。

而且,“七旬”老將趙雲,甚至比劉備還要大,畢竟出生於公元161年的劉備,即便活到229年,也不過才68歲而已,跟“七旬”老將,尚有兩年差距。至於關羽、張飛就更不用說了。


趙雲虛報年齡?

如果要硬解釋的話,那隻能說趙雲出場時,長著一張娃娃險,所以虛報年齡,心甘情願做了個弟弟。後來劉備等人一死,他就不裝了,直接將自己的真實年齡晾了出來,大聲宣佈:“你們才是弟弟”。


實際上,《三國演義》中,這種前後矛盾的事情還是挺多的,比如長板坡殺個“七進七出”的趙雲,與文丑也只是打五六十合未分勝負,而關雲長斬顏良、誅文丑可沒那麼費勁。大概作者當時想的只是,“少年將軍”還沒成長起來,只能與當時的名將文丑打個平手了吧。


在正史的記載中,很多歷史人的生卒年都是不詳的,只能靠文字記載來進行推測。

比如在《三國演義》中號稱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除了馬超外,其他四人的生年都是很難查證的。

而歷史上的劉關張也並未結拜,更不要說“四弟”趙雲了。


水一白聊歷史


趙雲是在蜀漢建立六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漢建興4年,趙雲為戰五將就有″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70建奇功。詩句鄧芝還祝賀說,將軍壽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 擠奶,這是趙雲70歲來算。他應該壽七十二而終的,由此推趙宇兒應該出生於公元157年。而劉備生於公元161年。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那麼趙雲應該比劉備大四歲。比諸葛亮大24歲。

另種說法。劉備是 君主,趙雲只不過是他手下的一名部將,當然不能因為他年齡比劉備大就讓劉備叫他大哥吧!又因為劉備還有兩個結拜兄弟。於是趙雲就叫老四了。


敏慜勄


在古代尊卑年齡不是決定因素。趙雲加入劉備集團時劉關張歷史地位已經形成,趙雲智勇雙全戰功顯赫,武力值在三國排第二,能在劉關張之後本身就是獲得了高度認可。何況劉關張本身就是桃園結拜,劉備為主,關張為僕從,因為結義關係算半主,趙雲雖有救主之功也無法改變君臣、主僕關係,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更不能跨過尊卑當大哥,應該說被叫一聲四弟已經算進入核心層無上榮耀了。



法眼未開


趙雲是在蜀漢建興6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漢建興4年,趙雲力戰五將就有“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的詩句,鄧芝還祝賀說:“將軍壽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即使按這時趙雲七十歲來算,他應該壽七十二而終的。由此倒推趙雲應該出生於公元157年。而劉備生於公元161年,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那麼趙雲應該比劉備大4歲,比諸葛亮大24歲。

把趙雲叫做老四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說法,歷史上可不是這樣。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有許多虛構的地方。



俠客6


要知道趙雲自跟隨劉備以來,一直盡心輔佐,不曾有一絲懈怠,也因此有了長坂坡七進七出;入川之戰率軍從荊州出發,一路衝殺與劉備匯合,攻打成都;更有赤壁之戰前守在軍師諸葛亮左右,讓孫劉得以成功聯盟;漢水一戰,逼得曹軍無功而返。可以說,趙雲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忠義與英勇兩個詞。

但讓人奇怪的是,昔日劉關張因為志氣相投,於是桃園三結義,此後一直以兄弟相稱。而關羽也曾多次表示趙雲追隨劉備多年,也是他關雲長的兄弟,因此當時並不排斥趙雲與自己並列五虎上將。但既然意氣相投,又情同兄弟,為什麼趙雲並沒有與劉關張三人拜把子成兄弟呢?

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要從《三國演義》之中的描述找出線索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是公元228年,而當時在書中有一句記載,稱趙雲此時已經年登古稀。要知道“人到七十古來稀”,因此當時的趙雲已是七十歲的高齡。也正是因為趙雲年事已高,不易出征,諸葛亮擔心趙雲的身體,這才寧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也不讓能征善戰,武力不俗的趙雲衝鋒陷陣。那再以這個記錄倒推一下,不難發現趙雲應該是公元159年出生的,而劉備出生於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而從桃園三結義時的描寫不難得出,關羽比劉備小一歲,張飛比劉備小5歲。同理,按這個年齡推斷可用得出,趙雲是要年長於劉關張三兄弟的。


農村孫哥


趙雲比劉備年齡大,為什麼劉關張三人都叫他四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劉備成為趙雲為四弟,其實是按照趙雲是第三個投靠劉備的有實力的武將,劉備想要拉攏趙雲,故意擺出這樣的架勢來,這樣就是放低自己的身份,從一處可以說明,我劉備對趙雲是以兄弟來相稱的,兄弟可以說是一種感情。

就比如說,二個稱呼就可以看出感情有多深,兄弟和哥們,我有一個哥們和我有一個兄弟,他們哪個好聽,當然是兄弟好聽,哥們只能說明他們是酒肉朋友,或是其他關係,找你辦事,給你辦一次事,就是哥們,哥們相稱只不過是對他一種稱呼,你的哥們通常是怎麼給你辦實事。


有可能今天是哥們,明天就不一定是哥們。哥們其實就是朋友稱呼兒子,感覺哥們比較可親而已。

而我們稱呼別人兄弟,兄弟是用心來交的,兄弟有事,其他兄弟都會幫忙的,兄弟他們幾乎都能辦事實的,今天是兄弟相稱,明天和以後都會是兄弟,兄弟我們只是說異性兄弟。

劉備是用一種方式告訴趙雲,我們是兄弟而已,但是現在是君臣關係,我對你只不過是以兄弟的待遇來看待事情的,所以說,趙雲不敢叫劉備為大哥,這就是一種稱呼而已。

劉備叫趙雲四弟只是一種稱呼,而趙雲沒有劉備大,這就是古代一種尊敬,趙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永遠無法達到劉關張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很明智地保持稱呼。


史海閒聊


  劉關張三人年紀誰大誰小?桃園結義中,劉備既然成為兄長,那麼他的年紀是否最大呢?

  桃園結義的故事流傳非常廣泛,劉關張三人的年紀一般理解總是以為按年齡大小稱兄道弟。劉備是長兄,關羽其次,張飛為三弟。事實上劉備的年齡史書裡有記載,而關張二人的年紀卻一直是個謎。

  

  戲劇小說以及民間傳說所言都不足為憑。陳壽《三國志》和蜀書《先主傳》寫劉備死於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23年,時年63歲。由此推算,劉備的生年是公元161年。劉備的生卒年是清楚的。而關羽張飛的正史和傳記文字卻很簡單,都為提及年紀。

  

  元人雜劇《桃園結義》裡面,關羽曾經說道:“不問年紀大小,拜你為兄。”張飛也說:“雖然我年紀比你大,可是你德行比我高,我也拜你為長兄。”可見,元代人認為劉關張三人的結義,並不是以年齡為依據的。

  如果說元代雜劇所寫的“年紀不論大小,拜劉備為長兄”反映了當時拜德不拜壽的習俗, 那麼,後人評書中都以為桃園結義三兄弟劉備年齡最長那就有所誤解了。

  

  說起來還是羅貫中聰明,他在三國演義中,並不寫明結義時是否按年紀大小稱兄道弟,而是故意說的含糊其辭,絲毫沒有提及三人的年紀。不過,羅貫中既然要在書中突出劉關張的主線,頌揚關羽的忠義勇武與張飛的威猛,就不能不對三人的年紀做個交代。

  

  按羅貫中所寫,關羽在建安24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冬天12月死了,時年58歲。張飛是在劉備稱帝的公園221年之後不久被部下殺害了,時年55歲。

  由此推算,關羽比張飛大了四五歲。而劉備活了63歲卻是有正史依據的,劉備死於公元223年,關羽死的時候劉備59歲,比關羽大了一歲。所以羅貫中也是很細膩的在劉關張三人生前並沒有提及年紀,只是在死的時候做了非常巧妙的安排。

  

  總之,在歷史上劉備的年紀的確是有正史記載的,而關羽和張飛的年紀依然是個很有意思的謎。


佳偉影視劇


關於趙雲和劉備年齡問題一直有兩方面爭論,一方面是說趙雲比劉備年齡小,另一方面就是說趙雲比劉備年齡大了。

如果趙雲比劉備年齡小,劉關張先結拜,那叫他四弟也沒毛病。

如果趙雲比劉備年齡大,按照民間結拜排行的理解,應該是劉備稱趙雲為兄長才是,但是有一點,劉關張先結拜,關羽張飛保著劉備匡扶漢室,宏圖大業。後來劉備在公孫瓚處結識趙雲,兩人英雄惜英雄,甚是投緣。後來趙雲兄長病故,趙雲奔喪離開公孫瓚,與劉備分別。公孫瓚後來被袁紹所滅,趙雲聽說劉備在鄴城,就去投奔劉備,開始正式扶保劉備。劉備和趙雲一開始只是好朋友,後來成為君臣,劉備是趙雲的主公,雖然劉關張後續結拜兄弟趙雲,但有主次之分,趙雲也不可能成為劉備的大哥,按照結拜順序趙雲被稱為四弟。


水瓶座58139384382


要知道趙雲自跟隨劉備以來,一直盡心輔佐,不曾有一絲懈怠,也因此有了長坂坡七進七出;入川之戰率軍從荊州出發,一路衝殺與劉備匯合,攻打成都;更有赤壁之戰前守在軍師諸葛亮左右,讓孫劉得以成功聯盟;漢水一戰,逼得曹軍無功而返。可以說,趙雲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忠義與英勇兩個詞。

但讓人奇怪的是,昔日劉關張因為志氣相投,於是桃園三結義,此後一直以兄弟相稱。而關羽也曾多次表示趙雲追隨劉備多年,也是他關雲長的兄弟,因此當時並不排斥趙雲與自己並列五虎上將。但既然意氣相投,又情同兄弟,為什麼趙雲並沒有與劉關張三人拜把子成兄弟呢?

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要從《三國演義》之中的描述找出線索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是公元228年,而當時在書中有一句記載,稱趙雲此時已經年登古稀。要知道“人到七十古來稀”,因此當時的趙雲已是七十歲的高齡。也正是因為趙雲年事已高,不易出征,諸葛亮擔心趙雲的身體,這才寧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也不讓能征善戰,武力不俗的趙雲衝鋒陷陣。那再以這個記錄倒推一下,不難發現趙雲應該是公元159年出生的,而劉備出生於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而從桃園三結義時的描寫不難得出,關羽比劉備小一歲,張飛比劉備小5歲。同理,按這個年齡推斷可用得出,趙雲是要年長於劉關張三兄弟的。

這樣一來就比較尷尬了,總不能說劉關張三人因為意氣相投而與趙雲結拜,然後大家的位置就隨之變化,劉備頂替關羽的位置成了二弟,關羽成了三弟,張飛成了四弟,而劉備身為主公,怎可居於趙雲之下,因此這些人自然不肯與趙雲結拜了。

只不過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又稱趙雲為弟,可以說是前後矛盾了,因此趙雲的出生年月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