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作總是做不完?--你需要知道的42個高效工作習慣

為什麼工作總是做不完?--你需要知道的42個高效工作習慣

我的工作為什麼總是做不完?

在進行正文之前,請你先做一個小小的“診斷”。

下面這20項描述當中,符合你實際情況的有多少項?

  □ 1年以上都未用過的東西始終捨不得扔掉

  □ 花費精力教會別人不如自己親歷親為節省時間

  □ 性情暴躁易怒

  □ 接到任務就立馬著手

  □ 臨近截止日期才匆忙開展工作

  □ 不擅長拒絕他人

  □ 電子郵件陳述內容冗長

  □ 工作就是應該在辦公桌前完成

  □ 常用聯絡方式是電子郵件

  □ 不能及時反省失誤和失敗

  □ 儘管認為是無益但是卻正在做的神聖領域的工作有5項以上

  □ 看到悠哉遊哉的人就莫名心情煩躁

  □ 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肯定

  □ 特別在意上司或者老員工的看法

  □ 計劃表滿滿當當否則內心不安

  □ 實際上對於忙碌的自己有些自我陶醉

  □ 1天當中沒有預留出2小時左右可供有效減壓的方法

  □ 慎重起見資料準備極為詳盡

  □ 認為手寫記錄效率低,多依賴電腦

  □ 認為閒談就是浪費時間

符合10項以上者,屬於工作時間增加的潛在人群。

符合15項以上者,你的工作正在亮起紅燈,已經陷入了緊急狀態。如果不改變工作習慣,你的工作時間會不斷增長,漸漸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學者通過分析我們的行為,最終發現,習慣,是決定我們工作、生活狀態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工作總是做不完?--你需要知道的42個高效工作習慣

習慣

關於習慣的書,最為知名的可能要數史蒂芬·柯維的那本《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了。這本書所講的高效能人士具備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以及不斷更新。樊登稱這本書是“改變人們思維和行為的‘洗腦’書”。

而《習慣的力量》一書更是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潛能。

工作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習慣,這些習慣,有好也有壞。好的習慣,當然會對你有所益處;壞的習慣,則會對你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造成或大或小或長或短的不利影響。

文章開頭所列示的一些症狀,正是不好的工作的習慣帶來的惡果。如果你有相當部分的典型症狀,那麼是時候改變你的工作壞習慣了。

但很多人陷於自己的習慣之中而不自知。這就需要藉助外部的力量讓自己認識到自己習慣的不足之處。好壞是相對而言的,有壞習慣,就有好習慣。在工作中,有低效的工作習慣,就有高效的工作習慣。

一個叫吉田幸弘的日本人,他是一位有心之人。對於工作中經驗進行了總結,也善於發現其他人存在的不足和可取的長處。根據這些他將工作中習慣進行了歸納總結,彙總了42對不同的習慣的對比。作者將兩種不同的習慣同時放在“變大鏡”下,讓我們觀察。通過實例的對比,我們自然體會到兩種習慣的優劣。

如果說《習慣的力量》是關於習慣的“世界觀”,那麼《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就是習慣的“方法論”,而吉田幸弘的這本書則是一本實操的工具書。如果能夠遵從書中介紹的42個方法加以改變和訓練,相信你一定會實現習慣的逆襲,脫離“工作總是做不完”的苦海,輕鬆愜意每一天!

為什麼工作總是做不完?--你需要知道的42個高效工作習慣

好習慣讓你無往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