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丧事喜办得多大岁数?

923老石油


我们无锡也有喜丧一说,一般要90岁以上。但我们这里是没有唱戏或载歌载舞的习俗,只是气氛没有一般葬礼的压抑,比较轻松的那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玄孙辈佩戴红袖套;二是葬礼结束回府时孙辈“红绿进门”,己婚的孙子穿红衣服,孙媳妇穿绿衣服;三是要发寿碗,参加葬礼的亲友、乡亲每人发一个碗,有的地方还时兴“抢”呢。


漩溪书舍


在我们家乡,如老人儿孙满堂,年岁8O岁以上,老人在世时,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例我有邻居家老太太,享年91岁,在家沙发上听广播,一个邻居家姪子去借东西,借完时老太太打招呼送人,邻居家人走到大门口时忽然发现少借一样东西,随时返回,在向老太太问时,老太太己没有回答,慌忙之下就向在另一间屋里的老太太儿子说,老太太儿子一看,确认老人己走。象这样的人,在我们家乡称为喜丧。


柴来业


我是东北的,在我们这边一般年满六十周岁以后去世的都称为喜丧,未满六十周年去世的则称为少亡。

在东北我的家乡,办喜丧的同时一定会有一场热热闹闹的“二人转”来衬托喜丧的气氛,同时也有“哭七关”“哭九包”来彰显家属对亡者的哀悼



忧郁的大毛


我们这里的民俗风气是(一部人):“做风水”,我一直努力要改变这一切,孝敬父母是一种中华民族宝贵精神,但我这里有大部分人喜欢等人死了拼财气去弄,感到很伤心!



王文化生


丧事喜办自古就有,《请稗类钞》就有详尽记述,称为“喜丧”。由于古代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人的平均寿命也就20_30岁左右,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感叹。那么,现在我们这里仙逝故人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丧事喜办呢?主要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人丁兴旺。逝者本身是大家族长辈,儿孙满堂,晚辈越多越好,这样才显示香火绵长。

二高寿。我们这里对逝者是否高寿并没有明文规定,但乡里邻坊约定俗成,随着平均年龄提升,七十也并非“古稀”。所以,亡故者八十以上,九十乃至百岁年岁越大越好。

三寿终正寝。符合以上条件并不完美,无疾而终,非天灾人祸致死,临终不受病痛等折磨,即“善终”。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根深,各地对丧事喜办虽然不尽相同,但宗旨无非就是:告慰先人,激励后人。




沉浮15831


 在我国旧时候人的平均寿命短,将70岁以上人死了称之为“喜丧”。现今这一风俗延时至今还实行,但都因为人均寿命延长“喜丧”的岁数也提高到80了。

  喜丧

俗称“福寿全”“福寿全归”,即全福,全寿、全终。

  1、全福、家族庞大,人丁兴旺,儿女全在,无再婚之男、再嫁之女。

  2、全寿,古稀(70岁)以上仙逝。

  3、全终,即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内寝),民间谓之善终。

  4、四世同堂或耄耋仙逝为“大福寿全”“老喜丧”。


一棵扎了根的杨树


死了人本来就是喜事,所以要喜办。文娱队,道士先生,放炮的,跑堂的,帮忙的,哭伤的等等组成大合唱,闹得天翻地覆,神鬼皆惊,好不痛快!晚上喝酒吃肉,猜拳行令,以醉为荣,以醉为乐。孝子满脸欢喜,敬酒发烟,忎谢宾客,不在话下,,,,,


用户6686815288762


我们老家老人寿命达到80岁,基本就是吧,但是,我的理解不同,我觉得不管年龄大小,能在临命终时无病无痛,无灾无难,能预知时至!走的自在,安详,就算年龄不大,也是一种幸事,也是人生的一种圆满,也属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善终吧!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精神财富,一个人的物质财富在多,临寿终时,带不走一分一文,物质财富是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所用,不是所有,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错会了意思,多少外在富有的人,活的并不幸福,因为他们缺少内心的富有,人只有内心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早日实现中国梦,祝我们华夏儿女内心福有,品行高贵🙏🙏🙏


中国人传承中华魂


一般要有八十岁以上,这个岁数的老人基本己经了手,儿孙满堂,没什么牵挂和遗憾的,八十属高寿了也到了寿终正寝的年纪了,所以年长的老人去世就是喜事,也就丧事喜办了,小辈们象征性的哭哭有的孩子根本不哭,不象年轻人死去那样哭的伤心。在我们这里的风俗老人死了要给亲戚朋友邻居每家发寿碗,达到八十死的有人还主动向主家要只寿碗沾点寿气讨个吉利,年轻的人去世是没寿碗的。草木一秋自然死亡的高寿老者当然就是喜事了。


水中月y1280


古代有人活70古来稀的说法,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活八九十岁以上都非常普遍,在我们这里一般人活到80岁以上,又是自然死亡,老人又没有病痛的折磨,年龄也算得上高寿,都算是喜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