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多年後發現,原來學習一般的同學大多當了老師,大家怎麼看這個現象?

在路上的老秦人


如果你的高中不是上的重點高中,你會發現班級裡同學,當老師的特別多,有高中老師,有初中老師,也有小學老師;有城裡學校的老師,也有鄉鎮甚至農村學校的老師。如果你上的是重點高中,你會發現班裡以後當老師的,確實就是那些學習一般的同學。

我當年的高中同學,很多沒有考上本科,上本地師範專科學院的比較多,這部分同學,有些通過自己的努力升本成功了,去了更好的學校當老師;而那些沒有升本的同學,則基本上都上了鄉鎮中學或者村小。最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個同學後來還在城郊某小學當老師,這個同學並沒有考上大學,專科也沒有考上,而且品質很差,在學校裡就是有名的刺頭,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情,被學校處分了好幾次,也是家長求著學校才留下的,最後竟然去當了小學老師。

如何看待這個現象?“贏在高三”老師認為:

一、以前教師待遇低,吸引不到優秀的學生

說實話,我高中畢業時,也沒有打算當老師,當時因為高考失利,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然後打聽到這個師範大學考研率高,才報考的師範大學,而且在大學時,也是想跨專業考研,跳出教師這個圈子,最後在各種現實面前,還是被迫選擇了一所重點高中的老師。

十七八歲的年齡,正是追夢的時候,那個時候真的看不上老師這份工作,高中時,看到學校張貼的老師工資表,心想這些工資怎麼能養家餬口?大學快畢業時,當時省內一所比較有錢的學校給讓我去任教,工資每月1800元,說這個待遇非常好,我當時對此嗤之以鼻,但是找了另外一份工作後才知道,工資只有1600元。

在師範大學的同學中,幾個優秀的同學考了公務員、考了博士,到了大學當了老師,但是多數同學都還在省內各個中小學任教。

二、隨著教師待遇的提高,老師的整體水平也在迅速提升

其實,同樣是老師,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差距是很大的,像人大附中、深圳中學這些大城市的中小學,老師都是非常優秀的,比如人大附中的李永樂老師,大學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去人大附中擔任高中物理老師。

而前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的深圳中學的教師招聘情況,也讓大家對老師產生了新的認識:2019年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學歷,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後)。

而像人大附中、深圳中學這樣的高中,之所以能招聘到這麼“豪華”的教師隊伍,都是因為有很高的待遇:解決戶口問題、住房問題和事業編等。

現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老師這個群體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多數城市學校的教師招聘,都要求老師要麼來自6大部屬師範院校,要麼是名校研究生學歷,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那些成績一般的同學了。

但是,農村或者鄉鎮中學的教師隊伍,在學歷和學校方面卻差距很大,這些學校因為待遇低,工作環境差,招不到好學生,也留不住好老師。

所以,成績一般的學生當老師,最根本的還是教師待遇過低導致的,隨著教師待遇的逐漸提高,隨著國家要把教師行業打造成令人羨慕的行業的目標的提出,相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會越來越高,會給國家培養越來越多的人才。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什麼叫學習一般的同學?我所遇到的教師,大多數都是讀書時偏科嚴重的,也許高考吃虧,但他所教的那一科,在他讀書時,一般都是很拔尖的,只是由於偏科而造成他總分上不去,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所教的這一科,在我讀書時一直是全年級前三名,班上第一名,常年當科代表,而當年高考,政治考的太差了,因為,那時政治是考的死記硬背,我們班政治考的特別好的,多數都是其他科差的一塌糊塗的,而自己又不太懂事,所以,當時就有些瞧不起政治,覺得那是靠死記硬背學的,我就搞歸納總結,結果考試時,這科成績就拖了後腿,總分上吃了很大的虧。工作後,聊起這事,發現有很多同事都是這樣的,偏科嚴重,高考時,總分吃虧;再和一些考上好學校的人聊,發現他們單科成績並不如我們,就是總分高,所以,我不承認他們比我們優秀。你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好吃好做好學


不得不承認,現在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高考報志願時普遍都不會報師範院校,再看師範大學的數量,985只有兩所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211除了以上兩所之外,還有東北師大、華中師大、陝西師大、西南大學、南京師大、華南師大、湖南師大。而985一共有39所大學,211一共有116所。

從培養師範生的院校來看,和多年前相比並沒有減少,但是從報考師範院校的生源素質來看,相比較20年前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這主要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家長本身就認為孩子報考師範院校出息不大,因此會左右孩子報考師範的意向選擇。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確實優秀學生大都不會選擇教師這個職業。

再回到題主所提問題本身,如果你說學習一般的同學好多都當了老師,恐怕你要招罵,因為你這句話就明指現在的教師隊伍普遍素質一般,你想大家會容忍你說這樣的話嗎?再者說,想當老師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公辦教師需要考錄,需要納編。民辦教師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教學能力,且需取得教師資格證書,還要有技術職稱等條件的限制。

如果你說拿學生時代學業成績一般來衡量現在的老師素質,這對老師本身是不公平,同時還有職業歧視之嫌疑。任何職業都無高低貴賤之分,關鍵看從事該職業的人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再優秀的學生畢業後當了教師,如果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較差,那也絕不可能成為合格的教師。當前最為關鍵的問題,也是矛盾集中的焦點,是如何從抓師德建設大做文章,對於教師隊伍中的害群之馬如何清理出去,成為難題。

因此,在看待社會現象時,絕不能從表面看問題,而應透過現象看本質。


寒石冷月


我們高中一個班七八十人,我在班級排名十來名。高考時我的分數高出二本線四十分左右,上的本地比較好的師範學校。畢業後,擠破了頭,考上招教,成為一名正式老師。

等正式上班,發現身邊的同事基本都是三本、專科,甚至有一部分老師不是普通高中畢業,而是職業高中畢業然後考的專科。

但是這並不影響她們的教學水平,有很多老師教學成績好,教學方法得當,和學生家長關係都不錯。


願人人都善良


我成績不是一般,是較差。我現在教書教得挺好。那些比我學習成績好的工作也沒見有多少比我幹得好的。人生是長跑,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跑到什麼路上。有機遇的原因,也有個人的追求。人是一個複雜的軟硬件系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每一個瞬間都可能徹底改變你的一身。我上學的時候很少認真學習,教書的時候超愛學習。開新課程的時候,備課到夜裡11點是常態。幹人事的時候,偶爾加班到凌晨三點。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努力,有的人卻會洗心革面。誰知道那些成績一般卻當了老師的人,曾經付出過多少努力。你只是在拿久遠的過去和他的當下在做比較。


亦非臺2018


真不好意思!“三味"不僅是一名老師,而且也是當年那幫老同學中“學習一般"的那部分。

不過,我覺得這也正常,沒啥不對勁的。至少,自認為還對得起“教師”這個稱呼。

“三味”是1986年高中畢業參加高考並考上的師專。當時,我們縣就唯一一所高中,一屆5個班。我們班共52名同學,高考前一個月,進行一次“預考”,其中約20個成績差點的同學,在“預考"後就被刷掉了,沒有資格參加高考。

記得我們班被“預考”刷掉的這些同學,正好趕上當時縣公檢法系統“招幹”,他們大多去參加了招考,其中有7位同學“招幹”成功,從此成了一名令人羨慕的法官或幹警。

剩下參加高考的那部分同學,絕大多數考上了大學和中專。"三味"當時的高考成績不怎麼好,大約在班裡20來名的樣子。比我成績好的,一部分上了省內外一些本科大學;還有一部分上了省內外非師範專科學校及一些較好的提前批錄取的中專學校;還有一部分同學象“三味"一樣上了師範類專科學校,成了後來的中小學教師。

當時,我還不理解:那些比我成績好的同學,為什麼不報讀師專,卻報讀了中專?

“三味”在此特別想講一下的是,那部分比“三味”成績還低的同學,雖然他們基本上去了銀行學校、工商管理學校、外貿學校、農業學校、林業學校等,可他們畢業後都被分配到了其他各行各業,如今混得比我們當老師的要滋潤得多了。

有時,還真後悔過:當時高考時少考一些分數就好了!上不了師專,我就去上警校了。

我們高中時那幫同學中,後來當了老師的那部分,成績確實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

其實,我們這些走上了教師崗位的同學們,能力並不差,自走上教師工作崗位以來,一直就是學校的教學骨幹和中堅力量。另外,還有不少老師,通過招聘、借調等方式,改行到了政府其他部門,大多數還晉升到了領導職位。

90年代以前,我們當地政府及其他部門幾乎每年都有招聘計劃和指標,而且形成了一個定勢,基本上指定從我們教師隊伍中招錄。據說,教師隊伍文化素質高,工作能力強,不僅會寫會講,而且還很有處理問題的能力。


常聽人說:從教師改行來的領導,大會上作報告,不僅普通話很好,而且講話不看講稿。——這就是社會對我們這些老師最真實的評價!

比如,“三味"有幾位同事,在90年代前改了行:

有一位政治老師,改行去了法院,現升為副院長;

我的大學同桌畢業分在同校,因寫作好,書法不錯,改行後,現已是縣級領導;

還有幾位同事,因教學好,懂電腦等,改了行,現在政府部門混得也很不錯。

“三味“為何要提這些事呢?就為了說明一個問題:

當年我們那些學習一般的同學,雖然走上了教師行業,但實踐證明,能力並不差。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三味聊教育


聰明的人不適合當老師。她在前面跑,你在後邊追。匡匡匡他過去了,你過不去。大部分人都沒學會。這能教出什麼好學生,普通的人有耐心,知道笨人在想什麼。他的思路就更容易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大學以上是聰明的,老師更有價值。大學以下,笨一點的老師更有用。畢竟大學以前算不上精英教育。我小學的時候教我的那個老師就比較笨。他總是不會的時候問其他老師。但是他教出來的成績比那些老師都要好。而那些聰明的老師教出來完全不如他的成績。就是在那些年裡完成了積累和飛躍。


玉皇大帝715


學習一般的人去做教師,只存在於2000年前後,那幾年農村生活條件已經有很大改善,“跳農門”不是農村人的迫切願望,成績優秀的要去考大學,就不考師範讀高中了,所以師範錄取分數線下降,中等生都能考上了。並且那時教師緊缺,還不需要考資格證,不需要考編制,師範畢業就包分配。但是之前,讀師範的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一本生,絕對是事實!而之後,即使讀了師範也未必能做教師,考資格證和編制還是要拔尖的才能考上。現在我們十八線小縣城,新進高中教師基本是研究生。


滿袖香


本人認為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對了一半又錯了一半。中學階段學習最好的人,特別是超級學霸級的人,都報考北大清華了,他們這一少部分人,大學畢業後大部分人卻都選擇了出國,這些人留在國內做教師工作的自然就少了。這些都是特例,卻給了大家一個錯覺,優秀的人才都不當老師。這也算是題主對了一半的理由。題主的錯誤是學習平平的去當了老師,這不是事實,難道學習平平的人能考上大學?特別是像我們八十年代初考大學的時候,學習平平絕對是考不上大學的,更不要說考上像北師大這類名校了。說他們學習平平只是相對於那兩三個超級學霸而言罷了。再說了,教師工作要求教師本人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題主是用固化的眼光都看待教師的群體,對教師有刻板印象。


除倭者


你說情況確實普遍!我84年初中畢業,以農村中學年級第一也是周邊五鄉第一的成績差師範1.5分,落第。那時候,中專主要是師範都是錄取名額下到各縣的。縣裡發現不對啊,我縣把尖子生都在本縣內部競爭中送走了,將來高考全省競爭的時候,我縣都拿什麼去競爭呢?如是教育局規定各校前20名不允許考中專(師)。到我87年高中畢業保送湖師大也不願意去,因為那個時候教書匠沒地位,收入低啊!那時候教師奇缺,代課老師民辦流行,後來教師收入地位有所改進,但依然有限,很難吸引學霸報考,教師隊伍中很多代課民辦教師轉正的,你甚至可以看到當年學習成績稀爛的同志在當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