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的歌坛中,王杰到底有多火?

用户钟晓军


《浪子孤鹰王杰》|一生流浪爱自由

01

群星璀璨,我独一枝

在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八九十年代的台湾、香港流行音乐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高光时期。在这期间出现过许许多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音乐人与歌手。不管是前期的“歌神” 许冠杰,“歌圣”谭咏麟,“歌侠”梅艳芳,“歌仙”张国荣,“歌霸”罗文甄,还是后期的香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都从不同风格、不同角度代表了华语流行音乐的一个时代。

在百花齐放、群星璀璨的华语流行乐坛,不乏冠名”歌神“、”浪子“、”情歌王子“这样的歌手,在这些虚虚实实的头衔之下,大浪淘沙,有人被遗忘,有人被记住,有人被传唱为经典。

提起华语流行音乐,就不得不提起一位无人能够替代、无法忘记已经被传唱为经典的创作型歌手。有人称他为”浪子“,有人叫他”孤鹰“,他与齐秦、周华健、童安格并称为”台湾四大天王“,他就是在华语流行乐坛个性与音乐风格都独树一帜的创作型歌手王杰。

02

一语成真

1987年王杰凭借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夜成名,当时他的伯乐陈乐融在为该专辑做宣传文案时,称王杰是“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传奇”,没想到一语成真,在华语流行乐坛沉浮三十多年,他以自己率真的个性与出色的音乐才华最终践行了”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传奇”这句人生预言。

30多年前,当王杰那句特别的“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在台湾一夜传遍大街小巷后,整个华语流行乐坛就被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所颠覆。于是,一个全新的王杰时代也就拉开序幕。往事如风,曾经的流行已经化作如今的经典。新生代音乐人和音乐形式的产生,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颠覆。没了青涩,多了沧桑的王杰也不再是乐坛的主流。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流行渐渐远去的时候,其实他已经不知不觉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王杰和他的歌亦是如此。三十几年的岁月沉淀,早就让他们成为了那从来就不会忘记,不可复制和不能颠覆的经典。

03

天生一人,各有一命

有些人天生就星光熠熠,一生顺风顺水,享尽世间荣华与富贵;有些人天生就注定一生失败,拼尽全力,却始终无法得到一二;还有些人命运曲折离奇,有得到,有失去,一生犹如四季,尝尽人生冷暖悲欢。

王杰,无外乎就是第三种人,在音乐上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与馈赠,而人生道路却蜿蜒曲折,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却始终无法到达心中那个幸福静谧的人生彼岸。

王杰得到了最好的,也失去了最珍贵的。

04

一语成谶

《一场游戏一场梦》是王杰的成名曲和代表作,但王杰的人生又何尝不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童年时的孤独,少年时的凄苦,青年时的潦倒,中年时的大起大落,还有两次失败的婚姻,被毒害的嗓子,父子难以团圆的痛苦,这些都犹如一场游戏一场梦,让王杰对自己的人生琢磨不透,只能让这些梦魇变成人生现实,无情的摧残自己的心灵。

也许这一切,都是当初的那首《一场游戏一场梦》,一语成谶,让王杰的人生充满戏剧性与矛盾性。

05

流浪远方

流浪分为两种,一种是身的流浪,一种是心的流浪。王杰属于后一种,心在不断流浪。童年时,独身一人在孤儿院写下那首《娃娃再哭了》就埋下了流浪的种子;初恋女友安妮离世时,就种下了孤独的种子,一切都像是宿命的安排,始终走不出人生悲欢离合的命运枷锁。

著名女作家三毛曾说过:“真正流浪过的人,再也不会选择流浪”。但是,人生无法选择,所以流浪在所难免。

其实,流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浪没有尽头,也无法回头。

当王杰贴上了“浪子孤鹰”这个标签时,就注定一生流浪,当王杰选择灵魂自由时,就注定一生孤独。

浪子孤鹰王杰最终用一生流浪爱自由的人生誓言,书写出了一场游戏一场梦的华语流行音乐传奇。




江湖知音会


1987年12月,生活落魄到连给相依为命的女儿看病的钱都没有的王杰,拿着早已录制好《一场 游戏一场梦》的DEMO,走进了滚石唱片公司的大门。

可是当时流行的是齐秦那种高亮的嗓音,李宗盛听了那个DEMO之后,觉得王杰的嗓音不会被大众喜欢,所以拒绝了他。

当时还在滚石唱片公司做录音师的李士先,看到王杰过得实在太过窘迫,就给了他两万块钱,并且帮把他的那个DEMO又拿给了飞碟唱片公司的制作人李寿全听。

李寿全听了王杰的那个DEMO之后,觉得王杰那充满沧桑的声音,带着一种强烈对社会生活的失落感,很有味道。于是他直接找到了王杰,然后全力为王杰打造第一张个人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

王杰的这张专辑在整个亚洲地区销售了大约1800万张。而这一年,当时在台湾最火的男歌手齐秦,他发行的个人专辑《大约在冬季》,也只卖出了120万张。

1988年12月,王杰又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忘了你忘了我》,两周销售达到40万张,累计销售达到了350万张。

1989年1月,王杰的第三张国语专辑《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五个月内销售就突破了50万张。

之后一直到1992年7月发行的第十张国语个人专辑《英雄泪》,他的每张专辑销量都在40万张以上。这样的唱片销售成绩,放在今天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哪怕是在当年那个唱片黄金时期,王杰这样的唱片销售成绩,也是绝对足以傲视群雄。甚至当时有人说,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台湾歌坛,简直就被王杰给一手遮天了。

可是事实上,王杰当时还不仅仅只在台湾火到让人咋舌,他在香港也一样非常的火。

1988年,王杰在台湾迅速走红之后,飞碟唱片公司又连忙让从小在香港长大的他,赶往香港去抢占市场。

1989年2月,飞碟唱片授权华纳唱片公司帮王杰推出了的首张粤语专辑《故事的角色》。这张专辑里面的歌曲,其实都是选自他之前三张国语专辑里面的经典曲目,只是重新填上了粤语歌词而已。所以,歌曲质量当然毋庸置疑,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因此,王杰凭借此张专辑,非常成功地打入了香港市场,并迅速掀起了追捧狂潮。

1989年8月21日,王杰又推出了第二张粤语专辑《谁明浪子心》,创香港销售及排行榜双料冠军。同年12月,又推出了第三张粤语专辑《人在风雨中》。

不到一年的时间,王杰就在香港连发了三张粤语专辑,并且每张都能大卖。由此可见,他当时在香港歌坛有多受欢迎。

1990年2月,才在香港歌坛闯荡一年多时间的王杰,就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他的个人演唱会,成为首位在红馆开演唱会的中国台湾男歌手。而且,他还连唱了六场。

1991年,刘德华、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在香港被人们并称为“四大天王”。当时有人觉得王杰其实也应该成为“四大天王”一员的,只不过王杰是中国台湾籍。所以,他后来和周华健、齐秦、童安格,被人们并称为“台湾四大天王”。

由此可见,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整个华语歌坛,王杰的当红程度哪怕是跟巅峰时期的“四大天王”相比,其实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水煮木娱


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上世纪80、90年代,飞碟与滚石是台湾两大超级唱片公司,飞碟在最辉煌的时期,风头压过滚石很多。我买过飞碟唱片最多的专辑,就是著名创作歌手王杰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王杰是毫无争议的飞碟一哥。

首先,作为飞碟唱片打造的唱将型创作男歌手,王杰从1987到1993年间,基本没有明显的低谷期,影响力超过同时期的台湾男歌手;小虎队是飞碟旗下红遍华人地区的偶像男团,遗憾的是由于团员服兵役等原因,一度暂别歌坛,走红的时间跨度要短一些;他们代表着飞碟唱片打造男艺人的两个方向与经典案例。

其次,1991年到1992年,《戏说乾隆》与《京城四少》等电视剧的播出,让《来生再续缘》《心痛》等音乐在内地电视屏幕上,得到了充分的曝光。王杰人未到,创作的作品却被刷了N次,让人想拒绝都难。1993年王杰在内地力度最大的媒体宣传,是登上央视春晚通过录播演唱《回家》。

再次,90年代初,香港卫视中文台是一个内地收看港台流行音乐的窗口,也见证了王杰的受欢迎程度。很多MV《英雄泪》《我》《回家》等都在这里热播;卫视中文台也有大量的音乐节目,比如《飞碟巨星耀亚洲》与《飞碟巨星周末嘉年华》等。

1993年春节期间的《飞碟巨星周末嘉年华》特别节目播,主持人黄子佼介绍了“亚洲华语唱片排行榜”1992年里最受欢迎的20张唱片,尽管播出节目VCR写成“亚洲华语歌曲TOP20”,但评选的维度是唱片,王杰1992年的两张专辑《英雄泪》与《All By Himself》分列冠军与第五。亚军与季军是叶倩文的《真心真意过一次》与刘德华的《来生缘》,这两首歌当年确实也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期《飞碟巨星周末嘉年华》里,很多到场与没到场的歌手都通过VCR,向电视观众拜年,之后是多名飞碟歌手的现场互动,有王杰、张雨生、郑智化、吴奇隆、伊能静、蔡幸娟、马萃如与金玉岚,算是神仙阵容。王杰自然是最大的赢家,《英雄泪》有被封神的感觉。

之后发行的《我》专辑,在内地也继续着王杰的神话,清新脱俗的《红尘有你》等曲目特别受欢迎。

不知道我的回答,大家满意吗?


与声缘


在八十年代,王杰的歌曲风靡亚洲乐坛,唱遍大江南北,听王杰的歌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其经典歌曲如一场游戏一场梦,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至今传唱,历久不衰,堪称经典。

在那个年代,王杰的名气相当大,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校广大球迷非常拥戴王杰,他的唱片发行量居高不下,当时已经出道的齐秦在王杰面前也就是以小弟自居,甚至有人断言王杰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美国的杰克逊。

特立独行是王杰歌曲的特色,王杰的歌曲嗓音独特,沧桑野性的嗓音极具个性和时空穿透力,能给广大歌迷带来无比的惊喜和无限的想象力,当时的风靡全球的一场游戏一场梦,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几乎传唱在大江南北的每条街道,年轻一代以王杰为偶像,王杰的磁带都会一抢而光,广大歌迷到处传唱他的歌曲。

几乎每一首老歌都是一个经典,让人回味无穷,老歌是一杯陈年的老酒,每一首老歌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许就是你。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即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现在生活的一种审视和感悟。重温王杰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金曲,回忆人生的过往和云烟,让人对已逝去青春岁月感到无限的美好回忆。

时过境迁,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偶像歌手,随着岁月的轮回变迁和众所周知的嗓音问题,王杰渐渐淡出歌坛,远离了我们,但是永恒的经典永远不会褪色,王杰在华语乐坛的地位永远不可撼动,他的每一首歌都将成为时代的记忆,那个年代广大歌迷心目中永远的传奇。

怀念王杰,致敬经典!











全国首家诗歌体侃娱乐


好多人说王杰不认识知名度不高,那是年纪太小或者不关注吧,一般八零后九零后(九零前期)都知道王杰,当初他火的时候真没别人啥事,后来嗓子被搞坏了才逐渐失去热度的,但是要承认他的辉煌和优秀。王杰的一生,就像他的成名作一样,一场游戏一场梦。王杰早期的音乐确实很优秀,但不得不承认自从07年以后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满嘴跑火车,有吸引热度之嫌。各种采访里对这个事的细节描述,有很多不一致的东西。

张学友在中音道上混的很厉害很稳,但低音高音都不是他的强项,所以张的唱功不是顶尖的,当然王杰的唱功也不是,都有缺点,毕竟谁也不是神。但是张创作能力也真的是平平,歌曲的情感诠释他真的不行完全靠演绎太过了,这些方面王杰确实是完胜张。

809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红色占主旋律,没什么演艺圈,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王杰齐秦能红遍大陆而张学友知者寥寥?香港当时是很热闹,红到内地的才是大神,就像当时大家只能看闭路电视,才能看到港片但照样红了周润发一样。

张学友92年吻别专辑后才开始红,王杰出道时有多红又多忙,红馆连6场演唱会,红到档期排不开连睡觉时间都没有,把当时的启示录找出来自己看,忙到录新歌时只放一遍demo一遍唱过。他一个电影小插曲的场景拍摄现场原本仅能容纳三千人的场地,硬是挤进了两万人。



望山猴


歌佛王怨妇!

歌佛王杰封神录:

80年代中期:许冠杰、林子祥、罗文等听闻王杰即将出道,吓得立马退出颁奖。

80年代末:刚出道立马吓退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连大火起来刚领了全年销量大奖的陈慧娴都被吓到立马退出歌坛跑去读书。

90年代初:陈百强、黄家驹被吓死,刘德华被迫当小弟给王杰拍MV,导致黎明单靠唱歌吃不饱饭要去拍电影,郭富城被吓到歌都不敢多唱而去跳舞。

90年代中:看在张学友刚结婚的份上,歌佛王杰大发慈悲给了张学友连续6年的销量大奖。号称天王杀手的周华健碍于王杰给的压力,销量只能低于张学友。

90年代末:张学友在享受完王杰的大发慈悲之后听说王杰将收回福利,立马吓得退出颁奖典礼。王菲因为同姓王,得以苟存。

2000年代:销量击败世界第一的杰克逊,歌佛王杰虽已天下第一,但仍不懈余力的想给人类创造最好的音乐,于是大胆服用水银润嗓子,岂料,天不佑人,竟然意外沙哑了,为了不让中国音乐第一背负给一个沙哑人这样的臭名,歌佛王杰做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事:禅让世界第一的销量给邓丽君,而伟大的他甘于屈居第二,歌佛王杰,天人共仰!







战神与王杰001


说到王杰,现在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他当年声带受损的事!但在80 90年代,影响力能超过他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王杰就是歌坛的地标式建筑!从87年开始到02年几乎每张专辑都会获得最少1项大奖!留传下来的经典曲目,更是多不胜数!他火的时候,四大天王之一的歌神张学友还在电影中演配角!能抗衡他的,只有哥哥张国荣,谭校长,这些出道要早的前辈!当然,他的成功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不浪漫罪名》据说是在10分钟左右创作出来的!还有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就是,陈百强演唱的《一生何求》。是将王杰的《惦记这一些》重新填词并演唱的!李翊君,姜育恒也都翻唱过这首歌!王杰也曾说过《一生何求》是翻唱的最理想的版本!种种事件,都反映出王杰这个名字,在过去,乃至现在的歌坛,都是无法磨灭的!





大猴儿猴儿


这么说吧,若是他没有出问题,四大天王怕是和他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么说吧,若是他没有出问题,现在的歌坛他能撑起半壁江山。

这么说吧,若是他没有出问题,现在的他应该能有迈克尔杰克逊的影响力。

这么说吧,若是他没有出问题,现在这导师那导师的说话都得掂量一下。

这么说吧,若不是他太突出,也就不会出问题了。






梅梅的娱乐观


王杰就红了80年代末期那几年,被你们吹成了红了一辈子,如果红了一辈子现在就不会在酒吧商演了,还整天说巅峰王杰吊打四大天王,呵呵,笑死了,90年代才有四大天王,90年代王杰去哪了?就算四大天王里混得最差的都比王杰好


心如止水一点通


当年街头卖磁带多,音乐共鸣气氛其实比现在好。到哪里都可以听到歌。80年代末90年代初,齐秦和王杰火。90年代街头音乐,放郭富城,林志颖,郑智化,张学友,刘德华的多。90年代初郑智化的星星点灯和水手两首歌,全国街头到处都在疯狂放,走在大街上听到很有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