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小光音乐带你走进音乐殿堂,了解音乐起源,成就你的音乐梦想;


1、1966年的管弦乐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瑶族舞曲

50年代管弦乐已开始繁荣,管弦乐序曲、交响诗、协奏曲、组曲重要的有刘铁山、茂源的《瑶族舞曲》,王义平的《貔貅舞曲》,葛炎的《马车》,江文也的《汩罗沉流》;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刘诗昆、孙亦林的《青年钢琴协奏曲》,施万春等人的《节日序曲》,朱践耳的《节日序曲》,邹鲁的《中国狂想曲》,许元植的小提琴协奏曲《我的家乡》,王强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组曲有马思聪的《欢喜组曲》,话剧《屈原》配乐、《山林之歌》,李伟才的《中国民歌组曲》,李焕之的《春节序曲》,陆华柏的《康藏组曲》,瞿维的组曲《秧歌场景》,霍存慧的《蹦蹦组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此期出现了一些与革命历史有关的题材,重要的有:王云阶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罗忠镕的《第一交响曲》,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施咏康的《第一交响曲-东方曙光》,刘福安、卞祖善等人的交响诗《八一》,罗忠镕、邓宗安等人的交响诗《保卫延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施咏康的《圆号协奏曲-纪念》,罗忠镕的《第二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江定仙的交响诗《武汉随想曲》(即《烟波江上》),徐振民的《渡江交响诗》,刘庄的管弦乐组曲《一九四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60年代初,也出现了几部风俗性题材或古代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马思聪的《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江文也的《第四交响曲》,王西麟的交响曲《云南音诗》,钟信民的交响组曲《长江画页》,郑路的管弦乐组曲《漓江音画》,罗忠镕的《四川组曲》。

2、1966-1976年间的管弦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沙家浜

“文化大革命”第二年,“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被宣布为“样板”,1973年,“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问世,这实际上是大型京剧清唱剧。1970年产生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当时署名“中央乐团创作”,实际为殷承宗、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等创作,这是一首重要的作品。除此以外,重要的有《第二交响曲-忠魂篇》(李序曲),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小号协奏曲《草原颂》(魏家稔曲),交响组曲《白毛女》(瞿维据舞曲《白毛女》音乐改编),钢琴协奏曲《男孩儿女》(储望华、朱工一曲)。

3、1976年后的管弦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北京喜讯传边寨

1976年后首先是管弦乐《北京喜讯传边寨》(郑路、马洪业)引人注意,接着重要的有钢琴协奏曲《山林》(刘敦南曲),交响音画《云岭写生》(李忠勇曲),《青年交响曲》(杜鹃心),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王树),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眼泪》(李耀东),《交响幻想曲》(朱践耳),《第二交响曲-清明祭》(陈培勋),交响乐《离骚》(谭盾),交响音画《北方森林》(张千一),管弦乐《魂》(奚其明)。

80年代,管弦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探索的新时期,青年作家形成“新潮”乐派,代表作品有:许舒亚的《小提琴协奏曲》,谭盾的《钢琴协奏曲》,郭文景的《川崖悬葬-为两架钢琴与交响乐而作》,陈怡的《第一交响曲》,瞿小松的《第一交响曲》,郭文景的交响乐《蜀道难-为李白诗谱曲》,谭盾的《第三交响曲-长城》,何训田的《梦四则--为管弦乐队与二胡》,于京君的管弦乐《大装饰卡农式赋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弦乐创作

黔岭素描

中老年作曲家此时代表作有:杜鹃心的《小提琴协奏曲》,朱践耳的交响音画《黔岭素描》,王西麟的交响组曲《太行山印象》,盛礼洪的《第二交响曲》,朱践耳的音诗《纳西一奇》,丁善德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陈钢的《双簧管协奏曲》,王西麟的交响音诗二首《动》和《吟》,朱践耳的《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杨立青的交响音诗《乌江恨》,杜鹃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长城交响曲》,钟信民的《第二交响曲-献给创造人类文明的开拓者》、郭祖荣的《降D调钢琴与乐队》、朱践耳的唢呐协奏曲《天乐》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