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作为日本战后文学三大巅峰人物之一的太宰治,作品甚至特别到被独称为太宰文学,一直到如今仍被广大年轻人所奉为神明。于是自己抱着尝试的态度去翻了翻他的《人间失格》,翻译者序言刚开始就是这么讲的,太宰治是以弱者的角度为出发点去书写的所谓“弱者的文学”,是以剖析人性的懦弱为出发点,但反过来讲这也是一种武器,以一种以进为退的方式去挑战这到处充满强权且又灰暗的世界,敢于以堂吉柯德式的无畏去将层层包裹的人性懦弱“曝尸”于太阳之下。这种所不被外界人理解的精神强大法,也让其增加了一种别样的强大、永不消退的激情和自我坚定的高贵,也许在旁人看起来很可笑。但正因为如此,或许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太宰治出生于1909年日本青森县一个贵族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却体弱多病,加上父亲工作忙碌,母亲也常年处于身体虚弱状态,于是作为家中的第六个孩子便交给了叔母和保姆抚养,平日里用餐时那种严肃甚至很难喘口气的家庭环境让他会感到恐惧,即使父亲要给他买礼物,他也只是说随便什么东西都行,只因为觉得反正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快乐的东西,但又想以一种搞笑逗乐的方式去吸引家人和改变他们对自己在家庭中的重新认知及存在感,本想以扮演一种丑角状态去实现心里一直所想但却始终未实现的利他主义。正是因为如此,即便表面上看起来的物质不缺乏但童年时期一直缺少父母可给予的正常的爱,造成了这种伴随一生的孤独性格。成年之后生活虽开始放纵却又信奉阅读圣经,以一种时常游荡于罪恶边缘同时却又以自认为靠阅读圣经来洗漱自己罪恶灵魂的这种近乎于分裂式的人格存在着,就如同身体上的伤口,今天敷药是为了使其愈合,但明天又忍着痛故意撕开,作为大众可能及其不解,而他也许就是为了亲自体验这种当希望重燃之时又瞬间被摧毁的这种精神上的快感,而正是这种快感,促使其从现实的失败到心理上的满足,再加上借助于由文字所展现出来,于是便有了属于太宰文学里最有名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从一开始,太宰治以自述的方式说自己曾见过那个男人的三张照片,其实就是自己幼年、少年和成见这三个阶段的自己。幼年时丑陋又蹩脚式的笑容,少年时虽笑容巧妙却仍有一种自带怪异的阴森感;成年时即便面无表情但看起来却毫无特点,令人记不住,甚至细看之下竟会让人心生厌恶。也许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从幼年时期的孤独时期开始,对家人和家庭的陌生感,学生时期虽天资聪颖但仍不合群,成年后这种孤独的延续,五次殉情自杀,四次未遂,也许从一开始他内心就知道用文字去勾勒出自己短暂的一生,虽如流星般稍纵即逝却又能留下那被后人所熟记的浓重一笔的轨迹。

正是因为看了《人间失格》,此次又偶遇在夕阳下又距离岸边不远的海上风景,天上的浓云、红色的晚霞、远处的高山,此情此景让自己想到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的那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于是在孤独代入感之下,瞬间灵感突生,便有了这《虞美人》。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虞美人 残阳斜映红依旧(词林正韵)(已投)


—我的文字里没有你,却全部都是你。

—塞翁


残阳斜映红依旧,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韻

已是黄昏后。

中仄平平仄韻

山高林立却无形,

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海阔难知何日是船停。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远山近海相逢处,

中平仄仄平平仄換仄韻

望断天涯路。

中仄平平仄韻

一朝期许觅知音,

仄平平仄仄平平換平韻

落日穿云终未入人心。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注释:虞美人是词牌里比较著名的词牌之一,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煜的《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因最初歌咏项羽宠幸虞姬虞美人而为名,又由于李煜填此词,故又名《一江春水》,又叫《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共计五十六个字,上下阙各四句,皆为两平韵转两仄韵,题材大多以描写风景事物为题材,后配乐歌唱逐渐固定为词牌名。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翻译:红色又残余的那点阳光照射过来,看起来已经马上快过了黄昏。因为距离岸边太远了,所以看着远处高山一座又一座却看不清太具体的形状,大海如此广阔以至于不知道自己乘坐的船到底行驶着没有,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靠岸停下来。


从太宰治《人间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海相挨着的地方,看起来就在眼前,就好像一下子甚至都看到了天涯的尽头一般,感觉终于快要到目的地了。可是从前到现在一直寻找着自己的知音,但等到就连这太阳都快落下去了,但这仅有的那点阳光还是可以可以把厚厚的云层都穿透,却仍然难以进入到一个人的心里,就像是终究没有等到那个懂自己内心的人。



《人间失格》里有句话说:这世间不幸的人各式各样……不,毫不夸张地说,这世上尽是不幸的人。想到我给自己这首词作的序:我的文字里从来都没有你,却全部写的都是你,可是那个人到底是谁,又在哪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