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作為日本戰後文學三大巔峰人物之一的太宰治,作品甚至特別到被獨稱為太宰文學,一直到如今仍被廣大年輕人所奉為神明。於是自己抱著嘗試的態度去翻了翻他的《人間失格》,翻譯者序言剛開始就是這麼講的,太宰治是以弱者的角度為出發點去書寫的所謂“弱者的文學”,是以剖析人性的懦弱為出發點,但反過來講這也是一種武器,以一種以進為退的方式去挑戰這到處充滿強權且又灰暗的世界,敢於以堂吉柯德式的無畏去將層層包裹的人性懦弱“曝屍”於太陽之下。這種所不被外界人理解的精神強大法,也讓其增加了一種別樣的強大、永不消退的激情和自我堅定的高貴,也許在旁人看起來很可笑。但正因為如此,或許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太宰治出生於1909年日本青森縣一個貴族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卻體弱多病,加上父親工作忙碌,母親也常年處於身體虛弱狀態,於是作為家中的第六個孩子便交給了叔母和保姆撫養,平日裡用餐時那種嚴肅甚至很難喘口氣的家庭環境讓他會感到恐懼,即使父親要給他買禮物,他也只是說隨便什麼東西都行,只因為覺得反正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快樂的東西,但又想以一種搞笑逗樂的方式去吸引家人和改變他們對自己在家庭中的重新認知及存在感,本想以扮演一種丑角狀態去實現心裡一直所想但卻始終未實現的利他主義。正是因為如此,即便表面上看起來的物質不缺乏但童年時期一直缺少父母可給予的正常的愛,造成了這種伴隨一生的孤獨性格。成年之後生活雖開始放縱卻又信奉閱讀聖經,以一種時常遊蕩於罪惡邊緣同時卻又以自認為靠閱讀聖經來洗漱自己罪惡靈魂的這種近乎於分裂式的人格存在著,就如同身體上的傷口,今天敷藥是為了使其癒合,但明天又忍著痛故意撕開,作為大眾可能及其不解,而他也許就是為了親自體驗這種當希望重燃之時又瞬間被摧毀的這種精神上的快感,而正是這種快感,促使其從現實的失敗到心理上的滿足,再加上藉助於由文字所展現出來,於是便有了屬於太宰文學裡最有名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從一開始,太宰治以自述的方式說自己曾見過那個男人的三張照片,其實就是自己幼年、少年和成見這三個階段的自己。幼年時醜陋又蹩腳式的笑容,少年時雖笑容巧妙卻仍有一種自帶怪異的陰森感;成年時即便面無表情但看起來卻毫無特點,令人記不住,甚至細看之下竟會讓人心生厭惡。也許你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從幼年時期的孤獨時期開始,對家人和家庭的陌生感,學生時期雖天資聰穎但仍不合群,成年後這種孤獨的延續,五次殉情自殺,四次未遂,也許從一開始他內心就知道用文字去勾勒出自己短暫的一生,雖如流星般稍縱即逝卻又能留下那被後人所熟記的濃重一筆的軌跡。

正是因為看了《人間失格》,此次又偶遇在夕陽下又距離岸邊不遠的海上風景,天上的濃雲、紅色的晚霞、遠處的高山,此情此景讓自己想到了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的那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於是在孤獨代入感之下,瞬間靈感突生,便有了這《虞美人》。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虞美人 殘陽斜映紅依舊(詞林正韻)(已投)


—我的文字裡沒有你,卻全部都是你。

—塞翁


殘陽斜映紅依舊,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韻

已是黃昏後。

中仄平平仄韻

山高林立卻無形,

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海闊難知何日是船停。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遠山近海相逢處,

中平仄仄平平仄換仄韻

望斷天涯路。

中仄平平仄韻

一朝期許覓知音,

仄平平仄仄平平換平韻

落日穿雲終未入人心。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註釋:虞美人是詞牌裡比較著名的詞牌之一,最著名的莫過於李煜的《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名,因最初歌詠項羽寵幸虞姬虞美人而為名,又由於李煜填此詞,故又名《一江春水》,又叫《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共計五十六個字,上下闕各四句,皆為兩平韻轉兩仄韻,題材大多以描寫風景事物為題材,後配樂歌唱逐漸固定為詞牌名。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翻譯:紅色又殘餘的那點陽光照射過來,看起來已經馬上快過了黃昏。因為距離岸邊太遠了,所以看著遠處高山一座又一座卻看不清太具體的形狀,大海如此廣闊以至於不知道自己乘坐的船到底行駛著沒有,更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靠岸停下來。


從太宰治《人間失格》到新作《虞美人》


遠處的山和近處的海相挨著的地方,看起來就在眼前,就好像一下子甚至都看到了天涯的盡頭一般,感覺終於快要到目的地了。可是從前到現在一直尋找著自己的知音,但等到就連這太陽都快落下去了,但這僅有的那點陽光還是可以可以把厚厚的雲層都穿透,卻仍然難以進入到一個人的心裡,就像是終究沒有等到那個懂自己內心的人。



《人間失格》裡有句話說:這世間不幸的人各式各樣……不,毫不誇張地說,這世上盡是不幸的人。想到我給自己這首詞作的序:我的文字裡從來都沒有你,卻全部寫的都是你,可是那個人到底是誰,又在哪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