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沒有自我的人生,註定失格

1948年6月13日深夜,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在過去的十八年中,他曾自殺五次未果,也就是在《人間失格》書成那年,他終於得償所願。《人間失格》亦成為他的絕筆。

人間失格:沒有自我的人生,註定失格

作家太宰治


人間失格,從字面上理解,即喪失了做人的資格,而人要墮落到何種地步才能稱得上“失格”?這部半自傳體小說向我們講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在幼年、少年、壯年三個時期是如何一步步邁向深淵,失去做人的資格的。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著恥辱。”

葉藏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心思特別細膩,小小年紀就能洞察人心。他知道如何去逗樂、討好別人,也懂得刻意偽裝,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幷包裹上滑稽的外衣。他將其他人置於中心,而把自己置於不起眼的邊緣位置。

長大後,他在“友情”中尋找慰藉,在“愛情”中尋找寄託,卻終是徒勞。他的“摯友”只是利用他,在他窮困潦倒時,才體味到世態炎涼。他有過很多女人,但是卻從未得到愛情,良子的出現讓他重燃愛情之火,但是隨著良子被強姦,他也徹底迷失。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了。在他被送入精神病院之時,他也就徹底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大庭葉藏的悲劇確實是時代的悲劇,但更是自我的悲劇。一個無法向自身求取存在力量的人,就算怎樣依附他人,到頭來終究是孤身一人。就像江上的浮萍,飄飄搖搖,無所歸依。

他的悲劇不在於不合群,不在於交友不慎,不在於性關係混亂,而在於他失去了自我。

自我是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在我們的經驗中,察覺到自己是有別於其他人的獨特存在,就是自我意識,這是一種對於自我與世界的關係的正確認識。在葉藏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他完全忽視了自身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完全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眼中的人,而非真實的自我。這就使得他的身心自始至終充滿了不和諧,這種不和諧最終導致了整個心理的失衡,也是其走向墮落的最主要原因。

而我,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而我也一直努力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但是在一條理所當然的路上奔波久了偶爾停下來又深感迷茫與不安。這真的是我嗎?為此,我也經常遭遇精神危機。我時常問自己為什麼而活,針對這個問題我請教過許多人,得到了數十個不同的答案:為了追求人生的無限性;為了探求思想的邊界;為了探索絕對精神;為了實現人生價值;為了承擔責任和義務等等。但我始終沒有找到那個令我深信不疑的答案。我忍受著精神的煎熬,同時按部就班,週而復始地重複著自己單調的生活。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太宰治或大庭葉藏,陽光的外表下掩藏著的是陰暗與斑點,微笑的面具背後是真實的痛楚和憂悒的內心。但是,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丟棄自我,正視自身的獨特性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幸福而又不失人格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