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元明之际,斗茶之风不再,散茶成为主流,相应的就出现了有利于衬托散茶绿色汤汁的白瓷及素淡雅的青花瓷。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1

同时因散茶冲泡艺术的发展,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成了自斟自饮的佳具。这一时期,紫砂茶具十分名贵,而唯一能与之比拼高低,分庭抗礼的就属瓷茶具了。“景瓷”一直与“宜陶”并称,“景瓷”即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

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度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2

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他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

景德镇制瓷业虽历史悠久,相传南朝已开始烧制青瓷,但直到宋代,景德镇瓷业烧造技术才日趋成熟,进入真正 的发展阶段。

及至明代,恰逢明人崇尚白盏,于是景德镇瓷业真正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攀向历史的顶峰。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产品几乎占领了全国的主要市场,成为全国瓷业中心。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景瓷的主要器形有碗,盘,碟,杯,盏托,炉等。装饰以刻花和印花为主,釉色青白,莹缜温润。

景德镇生产的白瓷,“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以此泡茶,愈显汤色青翠,味甘香浓。

白瓷中又以永乐甜白最负盛名,甜白之名,因胎薄釉莹,给人恬静,甜润的感觉。又可称“填白”,由于在这种白瓷上可以填补上彩色再烧制成彩瓷。

3

按制瓷工艺分类,景瓷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一, 釉下彩

指五彩纹样于瓷器胚胎上,施以白色透明釉或者青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瓷质地莹润洁白,色调对比鲜明,纹饰秀丽雅致。青花瓷即釉下彩,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具有白瓷之美,又具有钴蓝之雅。

二, 釉上彩

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饰,再经低温烧制而成,其颜色鲜艳效果高于釉下彩,但不耐磨。

三, 斗彩

用釉下青花和釉下彩色相结合,拼斗成图案。

四, 颜色釉

景德镇四大成名瓷之一,用铁,铜,钴,锰等氧化物,配制不同的色彩,施于泥坯或瓷坯之表层,经高温或低温焙烧而成,其品种中以“祭红釉”为珍品。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五, 祭红釉

创制于明记乐至宣德年间,色剂为含氧化铜的原料。釉色浓艳深沉,红不刺目,鲜而不过,华而不过,华而不艳,丽而不浮,红中微紫。

该釉呈色不稳定,古人不惜把珊瑚,玛瑙,玉石,珍珠甚至黄金等珍贵原料投入烧成,故产品十分名贵,由于明清皇帝常用它作祭器,故名“祭红”。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4

清代瓷茶具继续稳步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造型,釉彩,纹样,型制及装饰风格等各方面。尤为突出的是清代五彩瓷在技术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成功地创制出珐琅彩,粉彩这两种釉上彩。

雍正时的珐琅彩,胎质洁白,通体透亮,纯乎见釉,不见胎骨,制作工艺极为精巧。

景德镇茶具,5类制作工艺成就好茶具,件件都是精品

粉彩,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画面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滋润柔和,富有立体感。粉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法国称之为“玫瑰族瓷器”,新加坡称之为“东方艺术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