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做好事會開心?

親子家庭教育指導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寬廣的心、美好的心,感恩的心,這樣才能去幫助有困難的人。我們日行一善,並不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帶著善心,給需幫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 ​ ​​​傳播正能量是一份積極的心態,可以讓不良情緒釋放乾淨,使自己的內心充滿自信、豁達、愉悅、進取;使別人感到暖和、溫馨、親切、友善;使社會和國家團結、正義、文明、和諧善良能使人美麗,美好的品行能幫你塑造美好的形象。你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動人之處都會存在心裡,點點滴滴積累起來,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親,動人和美麗的光芒,充滿迷人的魅力。善良,是最高級的營養

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樂於扶貧幫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

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就常有輕鬆之感。總之,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至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養生不可缺少的高級營養素。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cp]


小胖兒姐姐


1、人類存在“利他主義”基因,它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吸收,使人感覺到心情愉悅,愉悅的事情會習慣性的多做,畢竟誰都不知道做哪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呀

2、幫助別人能夠提高自我價值感,增加幸福體驗;

3、人的潛意識裡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幫助別人也是實現了別人對自己的認同。

歡迎轉發、收藏或點擊@找心理 進行關注,每天接受心理學,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找心理


好事我們都做過,有時候是不經意間的,有時候就卻主動的,願意的。做好事的的確確會讓我們開心。

首先,我來幫大家回憶一下,做好事時的自己的心理狀態:

我們在做好事之前,也就是有這個想法時。我們的內心會狂熱不已,甚至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此時內心是十分激動的。

我們正在做好事時,心情會慢慢平復下來,且有一種幸福感。

做完好事後,別人感激我們時,我們又會幸福感爆棚。甚至會對“感激”自己的人產生一些好感。我們此時是非常願意接著做好事的,也想把自己完全投入到感恩社會之中。

那為什麼我們會開心呢?開心來自內在,而不是外在。外在只是起到“促進”和“催化”的作用。我們開心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分泌激素,而導致我們開心的。激素讓我們產生興奮的感覺,讓我們感到開心,激動 。激素能讓我們產生的感覺非常多。世界上還沒有對感覺的完整記載。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記載。因為感覺是無窮無盡的,是記載不完的。

激素的分泌可以促進我們的身體健康,讓我們開心。所以,我們要多做好事。不但幫助了別人,還幫助了自己。好事做多了,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觀,改變我們的看法,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受到社會的美好,能緩解我們的壓抑。總之,多做好事,會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假借


這是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善念和助人之心,一旦這個開啟了,心裡會有一種獲得感和滿足感,心裡自然會更開心

但是我們要注意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不要把這個初心改變了,很多事情刻意了就會變味,一切順心和順其自然之意就好

我們人要經常心起善念並且經常的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對於我們開啟心靈能量也是有幫助的,同時也能休心,但是我們同時也要多注意一點在幫助人的同時要保護好自己,別人自己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影響和麻煩

這個世界也是一個同心圓,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世界會回應你與你形成一個同心圓,這也是說天地都是有所感應的,所以我們人還是要永保這顆初心和真心

人生難的不是做好事,難的是保持初心,一直堅持下去,祝大家都能有此心,也願大家都能互相幫助



敘慰心裡諮詢師老李


因為每個人既需要內心的安寧充實,自信和自尊,又需要別人的認可和褒揚,這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做好事會讓自己產生高尚感成就感,也許還會得到別人的感謝和社會的讚許,這些都會讓自己愉悅起來,變得開心快活。


菲菲軸


獎勵自己人性善的一面、一直覺得在欠費、總算還了!


像劉徳華一樣


做好事也是思想中的進步 所以開心


用戶2332933022771


因為他激發了我們心裡底層所隱藏的本性——愛!愛是需要有接收對象的,如果沒有接受對象,愛就會表現為痛苦。


心海拾零


阿德勒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理論,叫14天修復理論。

有一個人得了抑鬱症,跑來找阿德勒。阿德勒因為是心理學家嘛,阿德勒說:“14天,我就能幫你治好你的抑鬱症。”然後這人說:“什麼事,這怎麼做?有方法嗎?”然後他說:“這樣,你每天為別人無償做一件事。”

就是咱們中國人講的日行一善,你只要堅持14天,每天都為一個其他的人,不管是誰,為其他人做一件事情,不求回報14天,下來,你肯定抑鬱症就好了。

然後這個患者就講:“憑啥?平常我為別人做,那別人都不為我做,我為什麼要為別人做?”然後,阿德勒說:“那你這個估計得21天。”

事實上,就是如果你真的嘗試著為別人做一些事情的話,你會覺得特別愉快。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機會為別人做些事,你比如你開車拐彎的時候,有一個人要過馬路,這時候如果你能夠踩住剎車,這對你來講肯定是很痛苦,我一腳油又浪費了。

人們開車就討厭被阻擋,所以阻擋就會非常生氣,甚至還有很多人摁喇叭去催促一些行人。你下次試一下,你不要摁喇叭,催促他,然後你就刻意地踩住剎車,示意那個過馬路的人說,你請過。你會很愉快。那一天,你的心情都會很好,因為你的自我認同度提高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勸大家多做好事的原因,還包括你在地鐵上讓座這樣的事,有心理學家專門做過這樣的測試,就是讓一些人在地鐵上不讓座,然後測量他們的這個結果,還有一些人是讓座,結果發現讓了座的比不讓座的覺得更輕鬆。不讓座的那個下了車以後,覺得好累,因為他完全沒有社會價值感。所以要培養孩子具有社會的價值感。


新創思維


有一句至理名言說的好“施與比接受更快樂”!真正懂得愛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就會因為甘心付出,甘願奉獻而讓自己得到快樂。

自覺和別人有良好關係的人,比那些只是有好的工作和收入,住在大房子,甚至身體健康的人,對生活的整體滿足感更更。簡單來說,人要有真正的快樂,就必須愛別人和感受到別人的愛。培養愛心和耐心,永遠不會太遲太晚。

做好事的動機是很重要的,不能做什麼事都有目的性,而是要有不求回報不圖名利的心態,“如果一個人走進商店就能買到一輩子的快樂,不是很好嗎?如果你是買給別人的話,這就不是夢想了”,這番話的意思是:為別人獻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付出的人會得到最大的滿足感。正如作家查爾斯.沃納說:“人只要真誠地幫助別人,自己最終也會得益,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種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