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冠簪盡落,是真害怕張飛嗎?

原度拾趣


張飛據水斷橋這事得兩說,一是三國演義說,二是三國正史說,這事在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上的說法是不一樣的,不過得記住,三國演義是小說,是虛構的,但因為太過出名,以至於掩蓋了真實的歷史。

一、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據水斷橋

先說三國演義,看待任何歷史事件都不能斷章取義,要聯繫前後情況來看待問題,三國演義中,張飛據水斷橋發生在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之後,也就是說先有趙子龍在數萬曹軍中七進七出,斬殺了五十多員將領,孤身衝出曹軍數萬大軍的重圍,安全救出了阿斗,然後張飛為趙子龍斷後,守在當陽橋。

張飛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沒有弄斷橋的,只是一個人騎著馬在橋上,否則趙子龍帶著阿斗也不可能逃過去,曹軍趕到岸邊時,都不敢上前挑戰張飛,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曹將先後趕到,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曹將覺得張飛身後有埋伏,所以不敢上。

其實並不是這樣,問題的關鍵在那座橋,三國時期的橋已經很少見了,那個時候能修橋也是非常簡陋的,當時橋下的河叫沮漳河,是長江的一個重要支流,直接匯入長江,張飛一個人騎著馬站在橋上,橋本來就不寬,如果曹軍想和張飛交手,基本上也只能一對一單挑,人多了根本施展不開,何況還有馬,既然是一對一,當然就沒人敢和張飛單挑了。

張飛據水斷橋

曹軍中有很多人認識張飛的,當年三英戰呂布的時候,曹操也在,像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樂進都見識過張飛是如何與呂布打成平手的,張飛一個人都能跟呂布打成平手,劉關張三人能擊敗呂布,但是曹營六將才能擊敗呂布,這樣一比,曹營六將才能比得上劉關張三人,要是單挑的話,曹營將領其實是不佔優勢的。

而張遼、張郃、許褚等人,在關羽投靠曹操期間,也沒少聽關羽說張飛如何如何厲害,就算沒見過張飛,怎麼也見過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吧,多少對張飛有些顧忌,再加上趙雲剛剛大鬧一場,曹將也都身心疲憊,因此不敢單挑張飛。

張飛

後來曹操親自率軍趕到,看到這種情況,知道是張飛守在橋上後,馬上想起關羽跟自己說過的話,關羽斬顏良後曾經跟曹操說過:我三弟張飛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量。曹操聽說後,還把張飛的名字記在自己的袍子衣襟下,以便今後遇到張飛可以避開,或者收為自己所用。

顯然曹操是把張飛當成和關羽一樣可以在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的將領,曹操還做了一件傻事,把當年關羽和他說的話又當著曹營諸將的面說了一次,曹操的本意是提醒眾將不要輕敵,但起到的作用卻是把曹營諸將嚇到更加不敢上前挑戰張飛了,連主帥都這麼說了,你叫曹營諸將敢上嗎?

曹操

再加上張飛嗓門超大,聲音洪亮,連吼三聲: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這一叫不打緊,把曹操身邊的夏侯傑給嚇著了,一不小心掉落馬下,三國演義並沒有說夏侯傑是被嚇死的,只是說夏侯傑被嚇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肝膽碎裂只個形容詞而已,並不是說真的肝膽碎裂,那也不現實,只是說夏侯傑掉落馬下,死沒死並不知道,但肯定傷著了。

曹操原本在長坂橋已經大破劉備,搶了劉備的輜重和百姓,目的基本已經完成了,不想為了一個張飛讓手下去拼命,連趙雲、關羽都不願意投降自己,張飛肯定也不願意投降,既然如此,還不如撤退,曹操已經有撤退打算,結果又遇到夏侯傑掉下馬,所以曹操也失態了,冠簪盡落,披髮奔逃,意思是說曹操頭上固定頭髮的冠簪掉了,頭髮沒有東西固定,就是披頭散髮地逃走了。

夏侯傑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張飛據水斷橋喝退曹軍,曹操冠簪盡落、披髮奔逃的故事。

二、三國正史上的張飛據水斷橋

正史上顯然跟三國演義不一樣,正史上張飛不是一人一騎站在橋上的,而是率領二十名騎兵守在岸邊的,同時還弄斷了橋。

《三國志 張飛傳》: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最關鍵的就是張飛弄斷、拆毀了橋,所謂的斷橋就是這個意思,據水斷橋的意思就是:守住河岸、拆毀河橋。然後張飛也有對曹軍大喊:我就是張翼德,誰來決一死戰!

好吧,橋都斷了,曹軍要怎麼攻打張飛?

張飛的任務是為劉備斷後的,明顯早就想好了計劃,想要追擊劉備,要麼從橋上過去,要麼有船渡過去,現在橋斷了,曹軍倉促也還沒有準備船,曹軍要怎麼攻打張飛呢?有人說,曹軍不能射箭嗎?當然可以射箭了,然後張飛是傻子,他不會躲開嗎?射箭根本傷不了張飛啊。

曹操

再說了,正史中的張飛是萬人敵,是三國曆史上唯二的萬人敵,另一個是關羽,三國曆史就他倆是萬人敵,不僅武力了得,而且懂得兵法,一般曹將根本不是對手,現在橋又斷了,再加上在長坂一戰,曹操獲得了劉備大量的物資,連同十萬百姓也被曹操俘虜,劉備已經實力大損,曹操南下追擊劉備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劉備進入江陵城,現在曹操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劉備是向江夏方向逃走了,曹軍追到沮漳河邊時,發現橋斷了,也就沒有追了。

另外,正史上曹操沒有到過張飛所在的河邊,因為曹操是主帥,在正史中主帥是不可能衝到前線上去的,曹操在後方指揮作戰,根本就沒有看到過張飛,所以正史上也不可能被張飛嚇得逃走,即使真遇到了,曹操也不會怕張飛,別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漢末三國時期,有兩位將領在長坂坡之戰中封神。一個是七進七出的趙子龍,另一個是怒喝曹軍的張翼德。然而!長坂坡之戰是劉備集團建立以來,敗得最慘的幾場戰役之一。其丟妻棄子狼狽奔逃,兩個女兒皆落入了曹純之手,飽受曹魏將士的摧殘。只有後主劉禪被趙雲救回。

因此,這裡面就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既然張飛有萬人之敵,能怒喝嚇退曹軍,那麼劉備軍豈能被五千長途跋涉的曹軍打得丟妻棄子。既然有嚇退曹軍的本事,焉能不救劉備的兩個女兒脫離魔爪?所以這個問題誰要說靠武力嚇退,那基本是瞎扯淡。其中勢必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接下來!分別從演義與正史分析張飛喝退曹軍的主要原因!

——先說演義劇情

根據演義的劇情,張飛還至當陽橋,目的是一槍戳死“投降”曹營的趙子龍。由於他平時喜歡刑殺士卒,眾士兵大多不願跟隨,跟他到當陽橋的只有二十騎馬。張飛見此橋的地勢特殊,橋東一帶樹木叢生,是設置疑兵的最佳位置。

於是乎!猛張飛繡花——粗人辦細事的情況就出現了。張飛令二十親隨將柳條砍下拴在馬腿上,來回在樹林裡馳騁,造出千軍萬馬之勢。——張飛的用意,即明擺著告訴曹操樹林裡有伏軍,從而引起曹操的懷疑。

不過曹操老謀深算,身邊亦有張遼、張郃、李典、曹仁等智將跟隨。單單一個普通的疑兵之計,恐怕很難唬住他們。因此張飛又做了一個二次明示,即單槍匹馬立於橋頭,假裝胸有成竹,故意引誘曹軍過橋廝殺。

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用兵之道。二者皆實是為實力,二者皆虛則為賭博,類似於空城計的套路。曹操見樹林中塵土飛揚,先自起了疑心。再見張飛胸有成竹立於橋頭,一副不怕死的樣子,很容易誤以為林中的伏軍為實。故不敢輕舉妄動。

加之魏將夏侯霸(非夏侯淵之子夏侯霸,同名而已。毛本改為夏侯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被張飛三聲怒吼,嚇得肝膽俱裂,倒撞落馬。致使曹軍陣型大亂。從而形成了四面慌逃的局面。


因此!按照演義的說法,是因為張飛計謀運用得當,成功唬住了曹軍。然而曹軍將士亦非等閒之輩,退走不多時,張遼便看出了端倪,勸服曹操調轉馬頭追趕。張飛雖然粗中有細,卻細得非常有限,其斬斷橋樑的舉動,反而提前暴露了疑兵計謀。迫使劉備不得不放棄江陵的原路線,走小路往沔陽路而逃。

——再看正史中的情況

在《三國志》中,前邊的劇情大體相同。由於劉琮舉荊州投降曹操,沒有提前告知劉備,劉備打探到曹軍情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組織抵抗,於是慌忙逃往江陵。江陵是荊州的第一軍事重鎮,如果讓其成功入駐了江陵,那麼等待曹軍的,將會是一場惡戰。所以曹操連夜挑選了五千精騎,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於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因此曹操方的總兵力只有五千,而且是一支長途跋涉的孤軍。

劉備軍卻仍然被打的大敗,其拋妻棄子,僅率數十人得以倖免。說明無論張飛還是趙雲,他們都沒有力敵萬人的能力,否則劉備軍不至於慘敗。劉備於是讓張飛率二十騎斷後。張飛行至當陽長板橋,遂“據水斷橋”迫使曹軍未再追趕。

曹軍為什麼不再追趕?

第一、張飛據水斷橋,橋已然被拆毀,曹魏的五千騎兵又豈能涉水過河呢?

第二、劉備麾下不是沒有兵馬,而是曹軍來得突然,其兵力分散在外。如今曹操已經深入荊州腹地,若劉備的兵力聚合,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三、曹操的五千騎兵遠離後隊軍馬,孤軍深入,若不退走必然全軍覆沒。因為長坂坡之戰首將關羽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劉備讓關羽去調集軍馬,結果在漢津接住劉備,足足萬餘兵馬。

第四、曹操為了阻止劉備入駐江陵,率五千騎兵狂奔一日一夜三百餘里,將士們長途跋涉,亦經歷長坂坡大戰,已成疲憊之師。


綜上所述,無論演義中,還是現實中,長坂坡一戰曹操退軍,皆非忌憚張飛的個人勇武。


愛尚文史


我認為可能不是真的害怕張飛,而是另有原因。首先我們要看到曹操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已經人困馬乏,急需休整。曹操當時的狀態就算是再去打鬥也是勝算不高的,因為人困馬乏,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然後劉備方面張飛是以逸待勞,並且把當陽橋給拆毀。首先就佔據了體力和地理上的優勢。而且三國演義中張飛還故意弄好多兵在後面的樹林子裡面,造成煙霧騰騰,給人以大軍有所埋伏的情況。

曹操亂世之奸雄也,熟讀兵書,就算沒有張飛在前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為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勞累不堪,人困馬乏,曹操也十有八九會讓軍隊暫時先休整。更何況遇到了一個猛張飛。所以當時被張飛一聲斷呵而他的驚慌失措大敗而去,其實不能這麼說。應該是曹操藉著這麼一個由頭而進行軍事上的撤退而已。但後人卻添油加醋把它描寫成曹操是因為張飛的一聲斷荷而嚇跑了,這是很有可能錯誤的。



穩健獲利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就是劉備長坂坡之敗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原本是劉備有數的大敗戰場,變成了劉備手下戰將們表現武勇的舞臺。先有趙雲七進七出曹軍陣營,後是張飛獨自在當陽橋斷後。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劉備雖敗猶榮。

當然,這些情節都是小說的描寫,在現實中不一定存在。不過,既然是歷史小說,一是不能偏離歷史史實太遠,二是說的要符合邏輯。那麼,張飛在當陽橋頭獨自斷後,三聲大吼,嚇得曹操倉皇逃走,能夠自圓其說嗎?如果曹操逃走,是真的因為害怕張飛嗎?

我們先看事件的發生過程。劉備在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還沒有準備迎敵,就又得到了劉琮投降的消息。劉備一下子就陷入了前有曹軍,後無依靠的險境。劉備無奈之下,只得率軍南下,脫離曹軍的接觸。可是有無數百姓也要和劉備南撤,劉備在無奈之下,只得攜帶著十幾萬百姓一起南撤。

劉備南撤的目標是長江上的戰略要地江陵。這裡地勢險要,城池堅固,還儲存有大批的物資。如果劉備佔有此地,加上十幾萬百姓,還可以繼續和曹操抗衡。

可是,曹操一接受了劉琮的投降,馬上就問劉備的去向。當曹操得知劉備的企圖後,馬上挑選了五千鐵騎,一天一夜趕了三百多里,在當陽長坂追上了劉備。猝不及防的劉備被曹軍打得大敗,只得帶領一部分部屬逃走。

在劉備的大將中,趙雲卻沒有隨著大家逃走,他反而殺進曹營。這是因為趙雲肩負著保護劉備家小的責任。趙雲在曹營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終於救出了甘夫人和後主劉禪。

而張飛在知道趙雲的去向後,就帶了二十多騎兵來接應趙雲。書中描寫,張飛來到當陽橋上,他心生一計。讓手下的騎兵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橋東的樹林中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而自己單槍匹馬站在橋上。

當趙雲來到的時候,背後跟著大批的曹軍人馬。張飛讓過趙雲,單槍匹馬擋住了曹軍。這個時候,十分詭異的情況發生了。那就是,大批的曹軍人馬都停了下來,沒有依然膽敢上前挑戰。

張飛在和諸葛亮共處的時日多了,也學會了用計。他讓手下人馬在樹林中故作疑兵,使得曹軍人馬不敢輕易渡河去攻打張飛。可是如果要正面和張飛作戰,曹營中人是沒有人敢去嘗試的。

這是因為張飛獨自堵在橋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想和張飛交手,就必須一個一個的上。曹營的人都知道張飛的武勇,誰敢前去挑戰?即便是有人想去挑戰,可是想一想自己一日一夜奔波三百多里,又跟趙雲糾纏半宿,早已經人困馬乏。面對以逸待勞的張飛,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送了性命。因此,誰也不願意前去以命相拼。

於是,大家誰都不上前挑戰,只等曹操到來定奪。就在張飛和曹軍的大隊人馬對峙的時候,曹操也趕到了。曹操仔細觀看了這個形勢,也不禁心中起疑。這是因為張飛的疑兵之計起了作用。在這個情況下,讓曹操進退兩難。

曹操對張飛很瞭解,知道張飛是一個粗人,他根本就不相信張飛會用計。所以橋東樹林中塵土沖天,肯定是有人馬埋伏。那麼,要是有人馬埋伏,就有人用計,那麼這樣用計的人就只有一個,就是那個一直沒有見到露面的諸葛亮。

曹操的軍隊已經吃過諸葛亮兩次大虧了。諸葛亮的兩把火,燒得曹軍大敗虧輸。那麼在這裡,諸葛亮又會使出什麼計謀,這是曹操心中疑慮的。

同樣的,在當年關羽白馬斬顏良的時候,說起張飛的話,也讓曹操膽戰心驚。當時關羽單刀匹馬衝入袁紹軍中,輕而易舉的就斬了顏良回來。當曹操誇獎關羽的時候,關羽卻說自己何足掛齒,自己的兄弟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讓曹操不得不防備。因此,曹操一見張飛,就趕快讓撤去傘蓋,以免被張飛發現自己的行蹤。

張飛看到曹軍一直對峙,也十分煩躁,他對曹軍大喝起來。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在心裡決定撤退。不過曹操不能在部下面前示弱,他就在張飛大喝的時候,對部下說對張飛不可輕敵。這話已經十分清楚了,他的一眾將領都心領神會。

誰知道,沒有等曹操發話,他的部下因為恐懼過甚,自己先崩潰了。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當然也是率先逃命。這是因為關羽所說的那句話對他影響太大。曹操還真怕張飛利用曹軍混亂追殺過來,來一個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要了自己的性命。這是因為他手下的將領都早已人困馬乏,根本擋不住張飛的鋒芒。

結語:

《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張飛的三聲大喝嚇得抱頭鼠竄。這不但是因為張飛的神勇,這裡還暗含著諸葛亮計謀對曹軍的影響,還暗含著關羽對曹軍的影響。

正是諸葛亮兩番施展妙計,大敗曹軍,才使得曹軍上下心中留下了陰影。也正是關羽在白馬斬顏良的英姿震懾了曹軍。關羽為張飛做的評價,使得曹軍對張飛心生懼怕。就是在這些影響的疊加下,造成了張飛三聲斷喝,就嚇退了曹軍。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不是害怕張飛個人,是怕中計,畢竟張飛後面塵土飛揚,存在不確定因素,之前曹操手下有好幾個將領都受諸葛亮計謀損兵導致敗仗,吃虧不少!張飛的勇猛曹操確實也忌憚,之前聽關羽說過張飛勇冠三軍,百萬雄獅中取上將首級取探囊取物,鑑於身邊無什麼勇猛大將相隨,還是放棄追趕和廝殺,撤兵吧!


汀蘭閣裡的懶寶寶


真怕。張飛號稱萬人敵。


論語社


張飛是三國蜀漢名將,他和關羽都是當時萬人敵的勇將,當然在《三國演義》中,他以聞名,有猛張飛之稱。其和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並稱為蜀漢五虎將。同時他和關羽追隨劉備較早,都是深受劉備信任和倚重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勇猛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體現出來的,比較著名的故事情節就是在長坂坡當陽橋匹馬單槍嚇退曹軍。讓曹操和曹軍落荒而逃。

那張飛匹馬單槍嚇退曹軍,是真的害怕張飛那?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能在橋上匹馬單槍嚇退曹軍,那說明曹軍多少是有點害怕張飛的。當然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張飛是當時勇將,這一點毋庸置疑。而重要的是當初關羽在曹營時,那時曹操和袁紹相爭,在現場上,袁紹賬下大將顏良、文丑分別一度讓曹營諸將粟然。

但還好的是那時關羽在曹營,關羽出陣後很快的就分別斬殺了勇武的顏良、文丑。這讓曹操更加欽佩關羽的武藝,同樣的曹營諸將也深服關羽的武藝絕倫。

然而這時關羽卻說他的武藝不算什麼,他三弟張飛比他還要厲害,是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曹操聽後就記在心裡了,並且還告誡他的手下以後碰到張飛萬加倍小心,而且還把張飛的名字寫在衣服上。可見曹操、曹營諸將在沒有見過張飛時就已經心生忌憚了。換而言之,這多少是有些怕張飛的。

其次,在張飛匹馬單槍出現橋上時,張飛自報姓名,再加上他性烈如火、聲音如雷,這就更讓曹軍顧忌的。而重要的是當知道他是張飛時,曹操和他的將軍就想起了曾經關羽之言。所以這時誰也不敢輕易出戰。

直到之後張飛把曹操部將夏侯傑驚的肝膽碎裂摔下馬而死。這讓曹操更加吃驚,想不到打都沒打,就能把夏侯傑嚇死,太可怕了,於是他就倉促逃走。作為主帥的他逃走,他的屬下自然而然的潰敗了。

最後,曹軍雖然懼怕張飛之勇,但是那時曹操軍畢竟多,而張飛就算再勇猛,不過是匹馬單槍獨身,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曹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畢竟他們人多。當然曹操怕的是曾經關羽說的張飛我有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能力。

而至於曹軍為什麼會退逃,是因為當時張飛讓人在橋後的林中策馬來回狂奔,人雖然少,但氣勢弄的卻很大,讓曹操覺得張飛只不過是一個誘餌,而橋後可能是大量的伏兵,若衝上去了,可能就會被伏兵襲擊。故而曹軍不敢輕易追趕。

當然,《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作為小說,他的寫作方士就有文學藝術的需求。張飛能單槍匹馬嚇退曹軍,就是為了突出張飛的勇猛、性格和膽識。


中孚鑑


此事發生在建安十三年的當陽之戰,張飛並沒有嚇走曹操,歷史上曹操並沒有在場的記載,更別說倉皇撤退了。不過曹操的士兵的確被張飛嚇的不敢妄動。

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以看到劉備被曹軍突襲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只能倉皇逃命,命令張飛斷後掩護其撤退。突襲劉備並不是普通的曹軍,而是曹操的精銳虎豹騎,此部隊隨曹操南皮斬袁譚,北上徵三郡,破踏頓。立下赫赫戰功,有問題、有困難,曹操就用這支部隊解決。

虎豹騎由曹純所督,虎豹騎的最普通的的兵士,放到現在的軍隊制度應是中尉連長級別。曹魏的“神行太保”夏侯淵,行軍的速度是三日五百(裡),六日一千(裡)。虎豹騎是一日三百餘里!可見曹操對劉備有多麼的重視!見面就用王炸!爭取讓劉備被他曹操永遠踩在腳下。

曹純傳: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魏書曰: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

那麼為何這群精銳驍騎在張飛面前震懾住了?我認為是疑兵之計,此計策要有一個前提,實行計策的人要有很大威懾力。就如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樣,諸葛亮要對司馬懿要有很大威懾力。

因此推理出一個結論:張飛在某次戰鬥中對曹操軍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在大膽一些的說張飛在當陽之戰前對陣曹操軍隊的戰鬥中表現非常勇猛,讓曹軍將士想起來就怕他三分。

是哪一場戰鬥呢?因為三國志魏書基本是為尊者諱,敗仗能不寫儘量不寫。再加上三國志蜀書前期有大量記載空白,動輒以“失其行事”的理由搪塞,所以我不敢確定是那場戰鬥。

不過還是從史書中隻字片語能分析出來一些參考一下。

建安七子中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有這麼一段:“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陳述曹操殺死名士邊讓導致自己的地盤被奪取,所以有了所謂“地奪於呂布”這句話,但“躬破于徐方”是怎麼回事?翻遍三國志魏書是沒有相應的記載。

很顯然被隱瞞了,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很顯然是時間上的前後關係。曹操被丟失兗州是在194年那麼“躬破于徐方”也是在194年。也就是說194年曹操在徐州是吃了敗仗。

曹操此次徵徐州大肆殺戮,只有一支援軍,就是劉備,曹操在撤出徐州戰場時,劉備駐紮小沛,很明顯這場戰鬥和曹操交手就是劉備。

可能是因為後院著火的影響曹操不願在戰鬥,被劉備趁機突襲,就像二十多年後的當然一樣。而這場戰鬥張飛可能表現勇猛,讓當時曹軍士兵留下心裡陰影,在曹軍就下傳說,導致十多年後這群多年後升遷為虎豹騎的士兵久久不能忘記。

若是那尋常人在刀口上舔血虎豹騎豈會理他?直接衝殺過去,畢竟過了這關就是劉備,就是拜將封侯的機會,榮華富貴的日子。他們豈能輕言放棄?但是他們碰見張飛,張飛先用疑兵之計減緩了虎豹騎的腳步,然後吼出那驚世一聲!

張飛的潛臺詞很明顯:你們還記得張爺爺我嗎?

他們又想起了那個徐州那個修羅,狡詐的殺神。甚至想起當年的同伴身體被張飛的蛇矛擊穿的場景,主宰那個徐州那片戰場,同伴的慘叫、哭泣的聲音令他很愉悅,同伴身上鮮血對來他來說像美酒一樣甘甜,當時的虎豹騎處境完全可以參考白馬之戰關羽斬顏良。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關羽的表現叫做陷陣,張飛就叫做摧鋒,想想那張文遠在合肥突襲孫權,導致東吳軍隊士氣大損,讓孫權大敗而歸從此孫權患有張遼恐懼症。江東幼兒一聽張遼大名便止啼。張遼都如此何況是有“熊虎之將”萬人敵名號的張飛該有麼?就這樣天下的精銳驍騎士氣沒了,因為他們銳氣鋒芒折了、斷了。

自從三國後關羽張飛就是猛將代言詞。

最明白這種境界的人是羅貫中先生,他三國演義加了一段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的精彩戲份,與後面張飛斷水據橋一動一靜,相得益彰。也是側面用趙雲的七進七出來的勇猛暗喻張飛的據水斷橋的殺神威名是怎麼來的,是踏平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


暴躁的皮卡丘


不是,是因為羅貫中想要表現出張飛的勇猛,筆隨意走,故而來了這麼一段描寫。在“張飛當陽橋上喝退曹兵”這段故事裡,張飛是主角,是要被突出的角色,曹操很慘,在這一段裡,只是個配角,於是必須膽小怯弱,必須真害怕,不然如何體現張飛的氣勢?至於曹操身邊的許褚、夏侯兄弟、張遼、徐晃等猛將更是連出場機會都沒有,好像曹操身邊都只帶了一群膽小的綿羊一樣。


烽火野史


我來淺談一二,謝謝!

主要原因是當時追擊劉備的是曹操的虎豹騎,由曹純率領大約只有5000人,而當時這支軍隊為了追擊劉備,一夜行軍300多里,可以說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他們在長板坡又被趙雲一段玩命衝殺,早已經膽寒,這時候又遇到了一個不要命的,自然沒有人願意出頭。

其他大將,如許諸、夏侯惇、張遼,等諸多大將都在曹操中軍,當時根本就沒有在現場。而當時的虎豹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拖住劉備,為大軍爭取時間,等大軍來到之後再將劉備圍殲。

於是當許褚張遼等人趕來時,已經失去了圍殲劉備的機會,張飛在樹林佈下疑陣,讓騎兵拖著樹枝四處亂跑,再加上剛剛過去的博望坡和新野兩場火攻,讓曹操和身邊的大將都不敢輕兵冒進,尤其是看到張飛的疑陣,更是讓燒怕了的曹兵以為會不會再有火攻等著他們。 曹操又不想虎豹騎有任何損失,所以就倉皇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