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钱谦益小传

当家国有难之时,有人挺身而出,救亡图存拼死抵抗;有人坚守节操,心怀故国终身不仕;也有人厚颜无耻,投降敌寇甘当汉奸。明末清初之际,就有这么一位以“水太凉”,“头皮痒”为由而投降的汉奸大才子钱谦益。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钱谦益小传


一、少年成名 士林领袖

钱谦益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因为天资过人,17岁的时候就成为苏州府学生员。有天分再加上刻苦,钱谦益二十八岁便金榜提名,考中一甲第三名,并授翰林院编修。少年得志,钱谦益可谓是春风得意,前途光明。在朝中,钱谦益加入高攀龙,赵南星为首的东林党,所以后来天启皇帝登基之后受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排挤,同年又受御史崔呈秀和陈以瑞的弹劾,钱谦益被革职回乡。

天启死后崇祯皇帝登基,钱谦益当时已经在东林党里混的风生水起,成为东林党的领袖,十分有希望进入崇祯的内阁。他自己也认为必可以得到重用。但是内阁学士温体仁借助一桩科考舞弊案,弹劾他结党营私,钱谦益百口莫辩,崇祯皇帝大怒而将他革职。从此钱谦益再也没有在崇祯一朝任职。但是越是在野,他越是对仕途念念不忘。

二,结识名妓 海誓山盟

钱谦益被革职回乡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当时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柳如是以前曾写过一首诗: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钱谦益看到这首诗后,大为赞赏,在后来一首诗中引用了末句: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陵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钱谦益小传

当时柳如是名满江南,为秦淮八艳之首。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誉为江南第一才女。而且颇具民族气节,可谓奇女子。

钱谦益见到柳如是,在他仕途潦倒之际,能得如此知己,简直喜从天降。他急令家人在他家的“拂水山庄”附近为柳如是特筑一楼,并亲临现场督工,十天时间,小楼建成。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老夫聊发少年狂”,于是钱谦益不顾家族和其夫人的激烈反对,离家携柳出游一个月,俩人策划在松江船上结婚。以正妻之礼纳柳如是为妾。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钱谦益小传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钱谦益不顾家庭干扰及世人非议,以“正妻”之礼娶了柳如是。

结婚当天,就有封建遗老遗少高声责问:“原配尚在,就以匹嫡之礼娶妓,成何体统?”随即有人向结婚的花船上丢石子、砖块,家里也闹成一锅粥,社会上的绅士“哗然声讨”,官吏斥之“大逆不道”……但钱说: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站在柳如是的角度,钱谦益能够做到这些,还是很让她感动。

婚礼毕,钱谦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而自己则敬称“河东君”。顾公燮《消夏闲记》载:新婚之夜,钱谦益凝视着如花似玉的新夫人,喜不自胜。如是问:“相公爱我什么?”答:“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肉。那么你爱我什么?”如是乖巧伶俐地应声而答:“我爱你白个头发乌个肉。”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婚后两人伉俪情深,琴瑟相谐。他们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楼中藏书为一时之冠。夫妻俩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岁月静好,传为一时佳话。关于他们,黄宗羲说:

“柳姬定情,为牧老平生极得意事,缠绵吟咏,屡见于诗。”

三 清军入关,剃发投降

公元19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清军入关不过一年的光景,多铎的八旗大军便饮马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南明弘光小朝廷顷刻间乌云压城城欲催,让才在南明为官的钱谦益左右为难。

这位仁兄主要为难的倒不是因为南明即将灭亡,而是因为柳如是——这位颇具有民族气节的奇女子在劝他殉国自杀。这让平日以清流自诩的钱谦益头疼不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钱谦益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柳如是一起投水自尽,行前大张旗鼓四处宣扬自己要“效法屈原”,投湖自尽。然而当来到湖边后,却满脸为难说到:“水太凉,老夫体弱,不堪寒凉……”。倒是小妾柳如是干脆,直接跳下水中,想自杀殉国。却又被钱谦益救起。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钱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其实,当曾经的秦淮名妓柳如是纵身一跃,以身殉国时。文名满天下的一代大儒钱谦益,那一生的节操就摇落成一地鸡毛。后世乾隆皇帝作诗骂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可谓一针见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