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用,原因是这个!


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用,原因是这个!

有一天,我打开电脑,正准备写作,却不知道如何下笔……

我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笔。

我打开百度,敲下了几个字,如何寻找写作话题。百度不愧是大师,一秒钟的时间,给了我很多答案。

我打开了其中的一篇,感觉没用,我又打开了另外一篇,我连续打开了好几篇,可就是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

就在我看不清前方的路时,我突然想到,我不是买了好几本写作书吗。

我到书柜一看,果然没记错,六七本还没有开封的新书,正躺在那里睡大觉呢。

看到这么多书,我又开始犯愁了,我该先看哪一本呢?这一本不错,那一本也不错……

看到上面的场景,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额,这篇文章不错,收藏起来,这个方法很好,收藏起来,这个视频也很好,保存下来。

诶,这个方法更好,这个做法好像更有效……囤积好文章、好方法、好视频,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

囤积好东西,并没有错,但囤积得再多,那也不是自己的,这就好比,我买了许多写作书,却不去看,不去践行,那除了浪费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同理,我们今天看到一篇好文章,明天看到一个好视频,后天看到一个更好的,如果我们不去做,或者我们每天都纠结于哪个更好,而白白地让时间流逝,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长期来看,事物是向前发展的,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新东西,新知识、新方法、新技巧,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大脑想到的东西,都不可能是最好的,因为在这个变化的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东西,适合别人,未必适合自己,即便是同样的知识,因为个体差异,可能并不适合直接套用,而是需要变通。

写作书好不好,我不能只看书的封面,也不能只看书名,更不能看内容的多少,我要做的是,从其中的一本书开始,一本一本的把它们读完,认真的读完,找到书中的精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认真的用行动去践行,那方法好不好,只有做了并且做对了,才知道。

更为关键的是,就算那方法并不是那么好,只要我去行动,就有可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比起我纠结于先读哪本书,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互联网时代,我们并不缺方法,也不缺知识,我们缺的最多的就是行动,持续的行动,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